八块钱一份的客家腌面,却成了我记忆中的“小确幸”_早餐_辣椒酱_家人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美食却掌握在自己手中。爱美食、爱探店、爱做早餐的二胎90后宝妈。大家好我是珠珠。'' 夜深人愈烈,喧嚣的话语和点菜声音觥筹交错,举杯痛饮下,烤肉的火辣,海鲜的鲜活,还有朋友和家人妙趣横生的话语,都是每个城市下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美食却掌握在自己手中。爱美食、爱探店、爱做早餐的二胎90后宝妈。大家好我是珠珠。''

夜深人愈烈,喧嚣的话语和点菜声音觥筹交错,举杯痛饮下,烤肉的火辣,海鲜的鲜活,还有朋友和家人妙趣横生的话语,都是每个城市下夜晚最为亮丽的风景。

倘若说,夜宵是人们的灵魂,是城市的独特气质,那么早餐或许就是城市的良心,是唤醒活力的一股力量。

这些年里外出工作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吃了不少早餐,汕尾的肠粉里带着一股男子主义的掌控感,各种海鲜和馅料的混搭却能结合出一种细腻的味道;广州的茶点则带着一股精致感,适合在午后闲暇的时光里细细品味。而客家的早餐,在我记忆深处里则是带着令人有些玩味的触角。

最早和客家掩面的相识,源于一个很普通的理由,那就是经济实惠。

以前和朋友在外工作的时候,午后回到宿舍前在街角上选择午饭的时候,我选择的往往是一家三及第汤面店。

原因有很多,味道不赖,老板也颇为热情,但最主要的还是便宜,八块钱一大碗的腌面,还送一碗猪杂汤。对于我这样的好胃口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所以一度吃了快一个月生生吃腻了才算换了味道。

客家早餐中,客家腌面也算是蛮有意思的一道菜。

要知道,客家传统美食里面可并没有面食一说,从时间上看也只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模仿潮汕地区红味面的附属品。只是这样一个舶来品却在当地人们的处理和变化下,成为了一道崭新的味道广受好评,甚至走出梅州地区为人民所爱,颇有种逆袭的趣味。

腌面是客家人的心头肉。

在广东梅州地区,腌面可以说得上是肠粉一类的存在,街头的大街小巷里都有它的店面,早餐期间,总能看到一些人在档口的小板凳上对着面前的一碗面大快朵颐,或者是舀出一勺辣椒酱浇在上头搅动起来,鲜活而自然。

腌面本身并不难做,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再简单不过了。腌面,即为拌面,制作的时候将生面煮熟舀干水分后摆入碗里,然后下入炸蒜头,盐,肉沫和葱花,再撒入一勺堪称点睛之笔的猪油,如果想吃的话搅动即可了。

做出来固然简单,但做得好却需要心的珍重和照应。面,最好选用当地的生面,口感上会更有嚼劲和质感。有人可能会喜欢腌米粉和河粉,但倘若是美食爱好者的话多半会选择腌面,搅拌起酱料口感会很舒服;蒜粒需要切成一小粒一小粒的,不可出现黑粒那种,最好新鲜的摘落切好后放入锅中炸,金黄剔透的油脂感最好;而酱,蛮多人会喜欢加入导入沙茶,或者酱油什么的,但我会多加他们做的蒜蓉辣椒酱,还做过收集不同客家门店辣椒酱尝试的举动。

猪油则最好是自家熬炼出来的,清澈中透着三两油脂,非常健康。

不过,即便做到了材料齐全,决定最终的却是制作人多年熬汤和选材方面上的精细和火候把控,那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那是时间的积淀,是一个人人生的打磨。

猪油是客家腌面极其重要的存在,一勺拌上去后,透着一种勾人的诱惑,虽然看起来有种油腻的质感,但却完全让人讨厌不起来,搅拌过后放入口中满口生香,给人以留恋不舍的感觉。

早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十分拮据,对于油脂和肥肉有种着魔般的留恋,纵使生活多么艰难和辛劳,只要有这么一碗油香四溢的面下肚那么便是朝阳。

这么多年后人们已然不再为饱腹而忧虑了,但仍然留恋像客家腌面这样猪油香味满满的美食,或许是对于过往的深刻留恋和嗜油基因的作祟吧。

掩面的食用,重在快速。刚刚摆盘的掩面需要赶紧搅拌起来,不然很容易坨了。炙热的余温让油脂,蒜蓉辣椒酱,蒜蓉等在热气中二次融合,用筷子挑起面条合着热气放入口中搅拌,卤汁的咸香混着葱花和辣椒酱的热辣在口腔里满溢而出,最后点缀出淡淡的甘甜。

倘若觉得腻了,嘴有些干也不打紧,店里骨汤熬制的三级第汤里的汤汁馥郁浓稠,解腻一绝,而且其中的猪肚,猪肠,瘦肉等猪杂在汤汁表面百花齐放,让人难掩对肉食的热恋,可谓是非常令人欢喜。

没错,是值得我舔干净碗底的美味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yVzk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