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规模最大的云上智算平台上线,由复旦与阿里云等共同打造_研究_科学_智能

今天,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智算平台,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切问一号”和“近思一号”正式上线。这台科研“超级计算机”由复旦大学与阿里云、中国电信共同打造,该平台总体

今天,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智算平台,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切问一号”和“近思一号”正式上线。这台科研“超级计算机”由复旦大学与阿里云、中国电信共同打造,该平台总体算力规模达到28 PFlop/s(每秒一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训练,超越澳大利亚超级计算机Setonix,跻身全球前15名。这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例,也领先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

【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

近年来,科学智能逐渐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前沿,从预报天气变化到预测蛋白质结构,再到模拟星系碰撞,AI在解决科学研究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显现。复旦大学紧跟前沿趋势,部署建设了这一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智能计算专用平台,为科学智能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其对基础研究将带来全方位的助力提升,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新药研发、数学研究、大气科学乃至金融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研究领域。

延续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CFFF平台由面向多学科融合创新的智能计算集群“切问一号”和面向高精尖研究的专用高性能计算集群“近思一号”组成。

复旦大学浩清教授、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介绍,基于百G高速数据传输网和阿里云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异构算力,复旦校内的“近思一号”和1500公里外阿里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的“切问一号”连成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计算机”,复旦四校区的所有实验设备都能高速接入。

CFFF平台拥有国内高校最大规模的多级数据冷热分层存储集群,解决了海量科研数据无法长期备份的痛点,并支持云上高速传输。以往PB级(100万GB)科研数据从复旦校内传到西部数据中心需要两周,如今当天就能完成,真正实现了“东数西算”。

【45亿参数量的天气预报模型只用一天完成训练】

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李昊团队近期发布了中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这是首个基于CFFF平台训练的科学大模型。

该气象大模型的预测效果在公开数据集上首次达到业界公认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平均水平,并将预测速度从小时级缩短到了3秒内。 “45亿参数量的天气预报大模型只用一天就完成了训练,而传统的计算平台是很难做到的。”李昊说。

在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看来,科研范式已经到了研究复杂体系的新阶段。“现在似乎没有出现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没有量子力学这样伟大的科学发现了,为什么?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在复杂体系下研究科学,因此要借助更多的工具、不同的学科交叉融合来推进科研进展,AI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赵东元对CFFF平台推进科学智能研究充满期待:“就像我们拥有了一个‘大科学装置’,让做科研‘如虎添翼’。实验科学的数据非常多,如果可以找到设计一种材料的最佳路线,将会省掉很多时间,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说,复旦大学建设智能计算平台,首先是将其作为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中的关键利器,其次将着力培养兼具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第三是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通过人工智能触发产业升级的核爆点。复旦大学希望基于CFFF平台建成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学大模型。

“我现在蛮激动的,因为复旦大学圆了我的梦。我2008年创办阿里云,第一次去高校校招时,曾说过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用得起超算。我们做云计算就是希望每个人在计算面前都是平等的,都可以用计算来创造价值。期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可以创造出更多美妙的东西。”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

未来,CFFF平台还将持续扩大其算力规模,并向复旦校外的科研机构、高校、医院、高科技企业等开放。

发布会上,面向全球科研人员的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正式启动,CFFF平台将为参赛队伍提供免费训练算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4PPO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