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新一代回力圈肺减容手术_患者_危重症_治疗

作者:北大医院 2月21日,“龙抬头”的日子。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经过精心的准备,成功完成我国首例新一代回力圈肺减容手术,开创了我国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由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牵头的Cinenses

作者:北大医院

2月21日,“龙抬头”的日子。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经过精心的准备,成功完成我国首例新一代回力圈肺减容手术,开创了我国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由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牵头的Cinenses肺减容回力圈系统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术后团队合影

慢阻肺是危害民众健康的主要慢病之一,其特点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负担,是居民主要健康杀手之一。慢阻肺患者进展到肺气肿阶段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沉重的生活负担和医疗负担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

近些年随着支气管镜肺减容技术的发展,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改观。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多年来持续追踪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国际前沿,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最早开展支气管镜下活瓣肺减容的科室之一。由于患者筛选科学、严谨,技术操作精细、规范,我院支气管镜下活瓣肺减容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开始,与深圳先健公司合作,开启了全球第二代回力圈的研发、改进和研究工作,于2017年开始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获得良好的研究结果,曾在欧洲呼吸病学年会上报告了研究结果,并发表了相关论文。2019年-2021年研究开发团队与德国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一起完成了器械的安全性评价,获得了良好的数据。2020年起研究开发团队克服疫情的影响,设计全球首个新一代回力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并于2022年启动,在2023年2月21日实现了首例入组并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迅速清醒,治疗侧呼吸音明显增强,取得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手术操作中

术后患者胸片

术后锥形束CT的立体成像

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引进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医工结合、院企合作则打开了创新转化的技术空间。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先后与华为、华米、先健、华泰诺安开展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在慢阻肺的介入治疗上,除活瓣和回力圈外,还布局了脉冲场和冷冻喷雾的黏液流变成形术,以及靶向肺去神经治疗、热蒸汽肺减容等最新的治疗方法,由本学科牵头的全国多中心脉冲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也即将开始。

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将继续发扬“厚德尚道”的精神,面向人民需求,瞄准学术前沿,在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中贡献北大医者的力量。

图 文: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 胡艳

编 辑:宣传中心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ZlXKw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