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意境都市生活中如何感受山水意境?看画养眼、建筑养身终要养心

嘉宾合影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应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心底深处都有一个像陶渊明的一样的山水田园梦。如何才能在数字时代的都市生活中重新感受山水意境呢? 主题为“山水之间:重返自然之道”的腾云
原标题:都市生活中如何感受山水意境?看画养眼、建筑养身终要养心嘉宾合影 钟欣 摄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应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心底深处都有一个像陶渊明的一样的山水田园梦。如何才能在数字时代的都市生活中重新感受山水意境呢?主题为“山水之间:重返自然之道”的腾云文化论坛16日在北京举办。论坛邀请了以著名国画研究者、艺术史学者徐小虎为首的6位文化大家,从艺术史、美学、音乐、建筑、新媒体艺术等多个角度尝试探讨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境如何在当代生活中呈现。宋代山水画大师辈出寄托中国人情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自隋唐开始独立,到了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宋朝时期,文人雅客对于山水的热爱极大的表现出来。宋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绘画技巧以及构图方法,尤其体现着古人对于山水的意境情趣的追求。艺术史学家徐小虎在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展示了山水画里中国人的精神线索之所在。早在上古时期,中国人的心灵宇宙的形象多是抽象的兽形图腾或几何形状,直到东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形而下的大自然的山水逐渐在人心里产生了一种形而上的享受与精神性的延伸。她强调,在五代北宋时期,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就大大地发展了,北宋山水画中,其对层次的区分与强调,对山石、土壤肌理的细致勾勒,无不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归属。“北宋山水画传达了一种宇宙性经验,表现了中国人在山水自然之中发现的宇宙的理,即创世之道,也表达着最高层次的尊严、爱惜与叹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史学者邵彦指出,宋朝是山水画史上大师辈出的时代。从表现都市文化的建筑与人物活动,到追求山川气象或湖山小景的山水和草木,在这些宋朝山水画作中呈现的细节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宋人对客观世界的逼真把握,其在某种程度上已接近西方写实绘画的传统。建筑体现天人合一山水园林今有所长建筑空间与山水的融合则是现代生活的理想之一。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法阐释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宇宙观以及山水美感。“‘宇宙’二字皆有‘宀’,都与房屋有关”,“房屋成为宇宙,内蕴着房屋与天地的内在关联,房屋一小宇宙,宇宙一大房屋,这样的宇宙观不但决定了房屋的性质,也决定了与房屋相连的山水的性质。”正是在“中”的观念演进中形成的整体观,构成了中国文化中“人之房屋—地之山水—天之宇宙”相互关联的独特山水美感。红砖美术馆建筑者、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董豫赣通过对红砖美术馆、耳里庭、小岞美术馆三件建成作品的山水实践的展示,探讨了庭园建筑学的可能。他在反思当代建筑与景观专业日渐分离的现状后指出,以山水景物作为核心的中国园林,应该被用来弥合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之间的裂痕。多媒体手段助现代人融入山水清净帮助台北故宫博物院做数字化展示、其作品获得过美国博物馆协会MUSE金奖的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擅长以多维度呈现笔墨山水的气韵和意境。他在现场介绍了自己的多个以山水为题材的展览。其中,以“愉跃”为主题的展览借用了鲤鱼跃龙门的概念,地上的涟漪会随着参观者的步伐波动,相关诗句投影随着半透明绢布上投影动态水瀑流下,水花中的水墨鲤鱼,高高跃起。“山水画不仅是古人传达精神感受的媒介,同样也是贯穿古今时空,呈现当代山水的桥梁”,林俊廷认为,利用新媒体艺术实现中国山水画中高度写意的情境体验,可以融合文化记忆与当下经验,创造出更丰富的赏游层次,探寻更开放的感知体验。自然音乐艺术家陈志鹏将有着亘古节奏的自然音与传递气韵节律的自然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生命的声音——自然音乐。他在现场的演奏,让观众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仿佛听到了流水在山谷中的回响。他认为,自然声音与自然乐器地融合,展现了人对自身及大自然一部分的觉察,这是生命的声音,也是自然的声音,自然音乐可以为即便身处城市中的我们带来山水的清静。(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5N1N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