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圣洁的地方如果说漂亮的脸蛋是推荐信,那么圣洁的心灵就是通行证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Ashley | 图:网络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中国古人早有言之:「女人之美,始于形而终于心。」 德国文学家歌德也认为:「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拉丁
原标题:如果说漂亮的脸蛋是推荐信,那么圣洁的心灵就是通行证主编:丹尼尔|ID:MRDANIEL777编辑:Ashley|图:网络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中国古人早有言之:「女人之美,始于形而终于心。」德国文学家歌德也认为:「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拉丁谚语也说:「女人,至善方能至美。」可以说,在关于美的评价体系中,世界各国,虽然对于美女的鉴定标准,参差不齐,但对于真正美的见解,却又有着高度契合的统一:那就是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持久的美。最近的一则沸腾于网络的热点事件,可以如实反映人们对于美的期许。坐拥300万粉丝,秉持姣好外貌的女网红,因为遛狗和一名八个月大肚的孕妇发生了争执。本来不足轻重的邻里纠纷,由于女网红和妈妈的嚣张跋扈,惹怒了广大网友。首先,斗牛犬没有牵引绳,带到公众场所,威胁他人安全,有错在先。在自己爱犬冲撞孕妇,对方丈夫出于保护妻儿,而将这条狗一脚踢开。女网红没有将狗带走,而是和孕妇发生争执。不仅肢体冲突,不依不饶,更是言语恶毒的诅咒尚未出世的胎儿。言辞之不堪,用词之污浊,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美女之口。最终,孕妇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接到医生下达的高风险早产,以及高风险流产等多项病危通知书。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惊恐和折磨。要知道怀着孩子的妈妈们,每一次胎动异常,都殚精竭虑,唯恐会给胎儿造成影响。这种经历,堪称地狱般的劫难。目前,女网红妈妈因妨碍公务被行政拘留,而女网红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法行为,待孕妇伤情鉴定后依法处理。有娱乐圈纪委名号的王思聪发博称:美丽的皮囊,碰到丑陋的心灵,一文不值。广大网友们也纷纷留言说:再美的脸庞,也挡不住灵魂的恶臭。这个靠美貌敲开财富之门的女网红,最终因失德而成为众矢之的。或许她的例子,会警醒许多恃美而骄的人。本期要介绍的这位经典人物,却是全然相反的存在。可以说,她的一生坎坷艰难,历经了常人难以经受的磨难。但她却用良善之心,美好的德行。为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为人们眼中值得钦佩的女人。她明明出身名门,又秀外慧中却不及光彩照人的才女和名媛沦为被丈夫和时代忽视的女人却用行动成了令人敬佩的女人她就是张幼仪张幼仪的前半生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是一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两家门当户对,十分登对。于是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15岁的张幼仪,与18岁的徐志摩结成伉俪。徐家是江南富商,而张家也不差。据说当时张幼仪的嫁妆,全部从欧洲采购,数量多到一节车厢都装不下,需要用一艘船专门来运送。而大家闺秀的张幼仪,并没有任何大小姐的娇贵脾性,她在传统教育下长大,恪守着女子成家后,不轻易迈出家门的规定,每天准时向公婆「晨昏定省」。虽然只有15岁,可是她知书达理,帮公公掌财理家,替丈夫孝敬父母。然而这一切的懂事,并没有得来丈夫的认可。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对于张幼仪的藐视,从来没有停止过。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他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对张幼仪也十分冷漠。徐志摩嫌弃她是封建教育的遗物,嫌弃她守旧,没有上过学。事实上,张幼仪在二哥和四哥的帮助下,曾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读过。后来因为婚约的缘故终止了学业,但也并非大字不识的草莽女子。时人评价张幼仪为:「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如果耐心引导,张幼仪并不是扶不上墙的阿斗,但诚如亦舒所言:「当一个男人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也是错。」张幼仪之于徐志摩,就是一个错误的存在,是父母和封建强权赋予他的负担,是糟粕,是被鄙弃的。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张幼仪与家人张幼仪曾无不哀婉的说:「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张幼仪18岁,也就是1918年,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徐积锴。孩子诞生后不久,徐志摩就出国留学了。于他而言,自己终于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可以开始自己的人生了。然而张幼仪的人生悲剧,才慢慢拉开帷幕。张幼仪的劫难1920年,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他书信表达自己想要离婚的念头,而恐慌的张幼仪,通过哥哥的帮助,终于有机会可以出国与丈夫团聚。在码头见面后,没有久别重逢的欣喜,就连他乡遇故人的期待也没有。他本来就对她无爱,只是凭着当初家里的安排和她生活在一起。此时又觅到了人生挚爱,可以想象,他对张幼仪的到来会有怎样凉薄的对待。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残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因林徽因而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赶快打掉。」那个时候,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打胎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张幼仪大着肚子,又身处异地,忍受着异乡的语言不通,一人独居的疏离与孤独,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张幼仪与青少年时期的长子徐积锴最后在产期临近之际,无助的张幼仪,写信给自己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哥哥告诉妹妹说:「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于是张幼仪大着肚子,辗转着,投奔巴黎的哥哥。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了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1922年,刚生下二儿子的张幼仪,就收到了徐志摩托人送来的离婚信。张幼仪再三坚持,希望可以和徐志摩面谈,可以先征求父母意见,再谈离婚。而徐志摩焦急的说:「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非现在离婚不可。」于是,张幼仪和徐志摩的离婚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而张幼仪,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如果想知道离婚对于那个年代的女人,意味着什么,可以参见鲁迅和包办之妻朱安的生活模式。鲁迅一生供养着朱安,因为他知道,离婚对于朱安而言,无异于死亡。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拿她与林徽因,陆小曼相比较。她成为了三者之中,那个被认为不漂亮的人,没有情调的人,中规中矩的人。事实上,在那个没有美颜的时代,张幼仪姣好的五官,放置到今天审视,也是很温婉耐看的。她也曾打趣自己说到:「我自认为自己并不丑,而且我有一双大眼睛,从小也是被夸大的。」只是她没有林徽因的浪漫才情,也没有陆小曼的明艳动人,她就是中国旧时的大家闺秀,身上流淌着一种静谧的美,一种沉寂的力量。那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耐心才能看见的美。也是随着岁月滋养,越来越丰厚的美。只是心浮气躁的年轻诗人,没有那个定力去发现,自然也错失了这份福气。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张幼仪的后半生在张幼仪终于签字之后,欢天喜地的徐志摩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对于新生命的到来,他无疑是欣喜的,充满怜爱的,但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张幼仪后来回忆说,「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她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十分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她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人生的支撑点。然而,命运还是给了她当头棒喝。1925年3月19日,刚过完三岁生日的儿子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离婚之苦,丧子之疼,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没人知道身在异乡,她是如何度过这段日子的。这个被丈夫认为传统的旧时女人,最终都一一咬牙扛下来了。她在德国的求学,你可以理解为自力更生的上进之举,也可以理解为她没有勇气独自回国。而儿子的去世,让张幼仪突然就变得无所畏惧了。她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都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人没有可以失去的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了。她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快乐,却充满了接踵而至的痛苦,她知道哭是没有用的,于是就变成了人们眼中那个,「不会笑,也不会哭的女人了。」1926年夏,她被八弟张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带长子阿欢去北京读书。直到张母去世,她携子回沪。张幼仪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与此同时,八弟张禹九与徐志摩等四人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又出任该公司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当时公司出品的服装,引领着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时尚潮流。张幼仪这个前夫口中的土包子,却成为时尚圈里的风云人物。说来也可笑,未离婚前,徐志摩对她不理不睬。反而在离婚后,却又对她敬佩有加。徐志摩后来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张幼仪,说「她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离婚后,张幼仪以义女的身份,操持着徐家的家务。徐父更是几乎将产业,全部交给张幼仪打理。在徐父断绝了给徐志摩经济支撑,徐和陆小曼的生活陷入拮据之时,张幼仪曾多次借钱周济。在徐志摩罹难后,她以儿子的名义,每个月寄钱给陆小曼,供养她的生活。在张幼仪的口述自传《小脚与西服》,她如是解释自己的行为:「1944年老爷辞世以后,我继续每个月放三百元,直接存到她的银行户头里,因为我认为供养她是我儿子的责任。」陆小曼在名义上,是徐积锴的后妈。可以说张幼仪始终以良善之心待人,用坚韧与顽强,将本来黯淡破碎的人生,释放出万丈光芒。梁实秋曾说,「她(张幼仪)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敬。」最终,张幼仪活成了徐志摩高攀不上的女人。解放前夕,张幼仪赴香港。1953年,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相恋。婚前,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徐积锴的意见。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张幼仪和苏纪之相伴18年,1972年苏医生病死。1988年张幼仪病死于纽约,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References:1.百度百科:张幼仪2.《张幼仪传|遇见你,才知道岁月安好》十点视频3.《徐志摩死后,张幼仪每月给陆小曼300元,她说是为了儿子》中華女人:上美在心,中美在智,下美在貌|箴言31:30|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丹尼尔主编作品|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授权「遥寄家书•不忘归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bORL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