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苏是指哪三个人一提起历史上的“三苏”,许多人都以为是姓苏的三兄弟

一提起历史上的“三苏”,许多人都以为是姓苏的三兄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通常所说的历史上的“三苏”,是指宋的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他们都属“唐宋八大家”。 那是宋朝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的时候,27岁的苏得了一个儿子。夫人
原标题:一提起历史上的“三苏”,许多人都以为是姓苏的三兄弟一提起历史上的“三苏”,许多人都以为是姓苏的三兄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通常所说的历史上的“三苏”,是指宋的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他们都属“唐宋八大家”。那是宋朝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的时候,27岁的苏得了一个儿子。夫人高兴地对苏洵说:“快给孩子起个名字吧!”苏洵胸有成竹地说:“我早想好了,这孩子取名轼,字子瞻。您是知道的,“轼是车前的一种横木,乘车的人可以站在车前,展望前方,见识高远!”夫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她完全理解丈夫的意思,说“这正如《曹刿论战》上说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吧!曹刿这次打败了了齐军,为鲁国立了大功,盼小轼儿将来也能为国为民出力”苏洵听了夫人的一番话,惬意地微笑着,沉浸在甜蜜的幸福之中。于是,有些有骨气有正义感的读书人,就站出来反对官官专权。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操纵汉灵帝下了命令,大肆逮捕杀害这批读书人。”小苏轼瞪大眼睛,天真地问“那,读书人不会逃跑么?”母亲笑了笑,继续说:“哪有那么容易!这批读书人中,有个叫范滂的,是河南上蔡县人,当时他刚从监狱里出来,在家里居住。他为什么住监狱呢?就是因为反对宦官专权,指出朝政黑暗腐败,混乱不堪;他在监里一直表现的坚贞不屈,并替他人受刑;现在他听说又要捕杀他,而且朝廷的诏令已到了县里,就主动赴县就缚。县令郭扭被他的大义凛然的行动感动了,悄悄对他说:“天下这么大,哪里躲不了你呀?范湾滂正色说我一死,祸就消了,我如果逃走。就要進累你和我的老母亲!”小苏轼听到这里,眼里浸出了泪水,他对母亲说:“原来如此,一人逃走,就有更多的人遭独!”母亲点点头,接着说所以,范滂还告诉他母亲说:我还有弟弟可以孝敬你老人家,我到阴间侍奉我的亡父吧,这叫做存亡各得其所,希望母亲不要为儿悲伤,一定要多多保重?”小苏母亲喘息的空子,急切地同“范滂的母亲如何说?”母亲沉吟了一下,说“范母也是深明大义的人,慷慨地对儿子说:“你今天能与反宦官而被杀害的李膺、杜密两人齐名,死有什么遗憾的呢、了美名,又想长寿,世上难有这两全其美的事!,当时旁边有多人囲着看,人人都掉下了眼泪,还有的竟放声痛哭起来…母亲越讲心情越激动。她既敬佩范滂母子的高贵品格,又为他们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滚落下来小苏轼双眼也含着汪汪泪水。他心潮起伏奔騰,完全为范威武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他攥紧拳头,抬头看看母亲,郑重说“妈妈,如果我长大后也学范滂,您会高兴吗?”母亲又惊又喜。她激励中年的文夫外出游学,发奋读书,自己主动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苏门多出几个为国为民的人才!现在听到儿子出ロ不凡,胸中有凌云之志,禁不住激动又高兴。她用双手托住儿子的小脸,坚定地回答说“轼儿,你能当个范滂,我就不能当范滂的母亲吗?你真能像范滂那样,才是苏门的好后代哩!你若是有一天为国捐躯,我法不会感到遗憾和悲哀!”小苏轼听了母亲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激动得再也说不出活来。他一头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抚着儿子的头,似乎能感觉出他那“怦怦”直跳的心的声音。她勉励儿子说“轼儿心怀壮志固然好,但干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来报国为民,现在必须发奋自励,勤勉读书!”小苏轼从母亲怀里站起身来,擦一擦两眼的泪花,庄重地点点头,回答母亲说“我会终生记住母亲的教诲!”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4p82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