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很民谣吉他谱我们的世界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关于这点,高人有话说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动物的基因突变是影响世界进化进程的重大因素吗?脱离开人的存在和感知,这世界还存在吗?关于这些问题,一起来看下感知主义理论创建者王建平先生是如何理解和阐述的。 王建平,中国新锐思想家,感
原标题:我们的世界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关于这点,高人有话说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动物的基因突变是影响世界进化进程的重大因素吗?脱离开人的存在和感知,这世界还存在吗?关于这些问题,一起来看下感知主义理论创建者王建平先生是如何理解和阐述的。王建平,中国新锐思想家,感知理论创造者,自由作家,诗人,小说家。百度搜王建平,可查阅详细资料。1,偶然的世界在客观观念的前提下,这世界的存在是偶然的,一切的存在包括人都是偶然的产物,现存的事实是所有不可知机缘的总和。人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些机缘而不是另外的机缘组合成了现在,人根本无法想象另外的机缘会组合成其他什么存在事实,这些偶然的机缘因何而来?机缘是无限的吗?客观世界是无限偶然的组合,极其有限的人要认识无限偶然的存在,几乎不可能。那么,人只能随机的偶然的生存着吗?显然不是,人从自然中发现变化规律,人从现存事实中发现相对律、因果律……等必然规律。人又疑惑地发觉:存在不是偶然的,偶然的存在有着必然的结果。但是,无论人怎样尽其所能,也不能找到必然存在的来由。人只得无奈地面对充满偶然的自然,人只得无奈地继续随机缘流转的自己,在这个"不可知"的世界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活着的就是幸运的。理性因为偶然的存在变得无理,道理因为机缘不在而不成道理。在偶然产生的世界和偶然产生的人的存在中,什么都是可能的,什么都是可为的,无凭无据、无理无由成为人类难以承受的自由之轻,无目的无意义的生存带来的意识混乱又是人生难以承受之重,人被偶然的存在作弄得不轻。人尚可容忍不可知的自然事物,人不可容忍自己也不可知,人不知自己,谁知?不知物生出认识论,不知自己生出本体论,人与物均不知生出糊涂论。人为了与不可知和偶然性抗争,产生了若干思想、主义和宗教门派,人也曾一劳永逸地创造了上帝来主宰一切,但是,物质与精神、唯物与唯心、客观与主观、偶然与必然仍然纠结于人,一切的起因仍出自于世界与人的存在无根由。看起来没有其他选择:人要么被无根由的存在憋死,要么找出存在的根由,以更真实更可靠的方式解释和面对世界。2,必然的世界世界是必然的存在。这是人凭感知得到的结论,这也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宗教理论没有证明或证明不了的结论。为什么感知可以下如此结论?因为这是感知的世界,是感知造就的世界,感知是确定的方式和有限的范围,世界只能存在于这方式和范围之内,世界只要是有限的,这世界就是必然的。有限或局限就是产生必然的前提。感知是一切存在的前提,世界的存在就有了根据。感知的主体是谁?是全部生命体,人属于生命之一,是生命中最顶级的感知体,人从生命的角度感知世界,这就是人能够了解世界的当然理由。生命的感知即人的感知限制了存在的发生,存在必然只能发生在感知方式下,了解了人的感知就了解了事物存在,事物的存在与人的感知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对于人,对于存在发生的主体,世界就是必然的存在。这个必然不是出自于人的主观,而是出自于生命的感知。对于人,不但出于生命本能的感知,还出于人精神意识的感知。是感知的规律、感知的特性、感知的本质导致了事物的必然发生,这世界的一切变化都在感知中进行,都受到感知的影响和制约。事物是过程和表象,感知才是世界的本质。事物的过程和表象出自于必然的本质感知,事物的结果一定是必然的结果。对于人,偶然的世界和必然的世界有本质的不同:偶然世界一切都是外在的、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必然世界一切都是内在的、有序的、必然发生和可预测的;偶然世界的一切都是被动的、不可知的和无目的的,必然世界的一切都是主动的、可知的和有目的的。偶然世界不知道谁是主人,必然世界人是主人。3,有限世界世界有几大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物质无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限的世界?这其实是极大的错觉,世界非常有限。世界是生命感知的世界,这个感知的范围和通道不仅仅是人的生命感官,还有人未认识到的其他生命的感知方式。科学对物质的研究仅是对感知对象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未超越生命的感知范围、感知限度和感知方式。符合生命感知规则的物质都是存在的,只区分为已经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而已。看起来,这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已经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这不就是无限吗?不,这一切仍然有限。第一,感之限。人的感知属于众多生命感知的一种,生命感知的方式、范围及有限性决定了被感知事物的显示属性,人虽处于感知主体的高端位置,并且借助科学技术等方法扩大了感知区域和加强了感知能力,但无论人怎样试图突破既有的感知局限,认识仍然无法越过生命感知的界限,因为所有的认知方法都釆用生命感知的基本方式,人不可能以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感知或与物质建立另一种关系,所以,生命感知方式是人越不过去的固有限制。第二,知之限。人的感知限于人的感知能力范围,就在这个已存事物的范围以内,人的认知能力也是非常不足和有限的,即使科学手段及人的思考能力有效地拓展了人的认知时空及认知层面,但人对已存事物的认识进展仍然是缓慢的,认知的片面性、单向性、浮浅性、碎片性和易变性阻碍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且,缺乏认知目的导致认知的靶向性和能动性不足,导致为认知而认知,认知行为无选择,浪费人的认知能力和资源,使认知活动缺乏确切的有效性。为了什么去认知事物?这还是个模糊不清的问题。人受到自己认知能效的极大限制。第三,主体之限。人是事物的感知主体,人的属性及变化决定着被感知事物的属性及变化,人决定着感知的目的,人也由感知的目的所决定,这个目的限制着被感知事物的属性显示。并且,感知主体的运动机能为生命体,生命感知方式是人感知事物的唯一方式,人仅以生命感知方式与事物建立联系,这唯一的联系方式对人、对物都是确定的限制。事物不会在这种方式以外呈现,世界其实是这唯一方式的产物。人的因素是这世界的根本限制。人面前的世界就这样被限定,"感"限于生命的感知方式,"知"限于人的认知能力,"人"限于感知存在的根本目的。正是这些"限"创造了今天的世界,这是个有限度有目的的世界,人不弄清楚这限度和目的对于人生存的意义。不利用这限度和目的来建设可能的人,反而去追寻人与世界无限的可能性,这恰好证实了人的无知与盲目。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gnel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