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减肥旋风”拉动医药板块_格鲁_尔泊_临床

2023年最火热的医药领域,非减肥药莫属。 8月8日,礼来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增长28%,主要由替尔泊肽(Tirzepatide)等产品带动。 2023上半年,这款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销售额15.48亿美元。 同一日,诺和诺

2023年最火热的医药领域,非减肥药莫属。

8月8日,礼来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增长28%,主要由替尔泊肽(Tirzepatide)等产品带动。 2023上半年,这款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销售额15.48亿美元。

同一日,诺和诺德宣布 司美格鲁肽一项III期试验SELECT的积极结果。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经2.4mg司美格鲁肽治疗后,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20%。

这两个消息引发美股剧烈震动。8月8日,礼来、诺和诺德双双迎来15%左右的大涨, 礼来总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药企;诺和诺德则突破4000亿美元市值,抵达历史性高点。

海外减肥药巨头的火热甚至带动了国内因反腐而低迷的医药股市。8月9日,减肥药概念股早盘大幅高开, 科创板圣诺生物、诺泰生物分别获得20%、10%的大涨,华东医药股价上涨2%。

替尔泊肽vs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无疑是现在全球最火的药之一。

去年10月,马斯克把司美格鲁肽推上减肥药神坛。自那以后,隔一段时间就传出消息称其可以抗癌、降痴呆、成瘾控制等等功效。减肥神药大有进阶成万能神药的趋势。 这次诺和诺德公布临床结果后,市场又对其心血管治疗的功效产生了兴趣。但归根结底,最受大众市场追捧的还是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效果。

2021年6月,司美格鲁肽Wegovy以减肥适应症在美国首次获批,第二年便获得61.88亿丹麦克朗(约合9亿美元)的收入,同时带动降糖适应症获批的“诺和泰”也获得销售增长。 合并来看,2022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剂两款剂型共实现销售额659.38亿丹麦克朗,约合97.15亿美元。

能够和司美格鲁肽一争高下的,似乎只有礼来的替尔泊肽。

替尔泊肽是礼来针对减肥市场主推的产品。一项三期临床SURMOUNT-1的数据显示,经72周的替尔泊肽治疗后,使用5mg、10mg、15mg的受试者平均减重16%、21.4%和22.5%。今年4月,礼来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登记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替尔泊肽正式与司美格鲁肽开展头对头试验。

仅凭借一个糖尿病适应症,替尔泊肽的放量成绩也十分优异。

去年5月在美国获批后,替尔泊肽的销售额每个季度翻倍增长,数字与Wegovy咬得很紧。2023年上半年,替尔泊肽已达到15亿美元的销售额。 礼来预计,今年全年替尔泊肽的销售额将突破40亿美元。

为了迎接市场需求考验,礼来已经做起了准备:今年1月,礼来宣布将投资4.5亿美元扩大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科技园的工厂,以支持其糖尿病药物的生产需求。

GLP-1鏖战升级

减肥药的争斗并没有在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对决中结束。

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今年5月以来,礼来已经针对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启动了4项三期临床,拟入组合计超5000人。在之前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里,这款产品已经表现出不错的成绩, 降糖和减重效果优于替尔泊肽。礼来还通过收购其他公司,获得更多在研减肥新药。

诺和诺德也不甘示弱。今年5月,诺和诺德宣布,其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在全球性3a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临床终点, 50mg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3期临床也已经启动,针对减肥适应症。今年7月,诺和诺德还启动一项新药CagriSema对比司美格鲁肽单药的临床试验,新药的降糖和减重效果据称比司美格鲁肽更好。

外资巨头你争我夺,国内药企也在忙活。 去年11月,信达和礼来联合开发的Mazdutide已进入三期临床研究,头对头度拉糖肽。

利拉鲁肽是国内药企追逐的靶标之一,这一产品的专利已在去年尽数到期。国内有十余家企业围绕在这一产品展开布局。今年7月, 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又正式以肥胖或超重适应症获得上市许可,成为国产第一个获批减肥适应症的GLP-1药物。

2026年,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专利即将到期。国内药企已然虎视眈眈,华东医药、丽珠集团、联邦制药等公司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正在临床研究阶段。

华东医药是争夺司美格鲁肽减肥市场的主要选手。2021年6月,华东医药借司美格鲁肽专利将诺和诺德告上法庭。 去年,诺和诺德这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无效。值得注意的是,华东医药子公司九源基因自主研发的司美格鲁肽目前已经进入临床3期。另外,华东医药还在研发一种GLP-1R、GCGR和FGF21R三重靶点激动剂,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的批准。

在国际范围内, 不少制药巨头已经选择退出。今年4月以来,辉瑞、阿斯利康、诺华相继宣布退出减肥药的研发,原因大多是自身产品临床数据不达预期,很难超越诺和诺德和礼来。

中外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发思路老习惯,再次体现在“减肥神药”的竞争中。

撰稿|杨曦霞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朱颖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上海市卫健委:三大专项整治行动结果需于10月31日前上报

30多家药企发声表态坚持合规经营

新事 | 诺华回应“医院要求开除医药代表”一事

扫码加我:进群交流 知情爆料 转载开白

内容如有问题,请邮件联系:

jianshiju@boyamedia.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xa7g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