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坏情绪的说说莫让“一日购”式旅游坏了市场生态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庄古镇”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一睹园林风采,不料却“挨宰”后败兴而去,原来是游客被诱骗参加了“购物团”。(10月26日 央视新闻) 出去游玩既是缓解
原标题:莫让“一日购”式旅游坏了市场生态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周庄古镇”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一睹园林风采,不料却“挨宰”后败兴而去,原来是游客被诱骗参加了“购物团”。(10月26日央视新闻)出去游玩既是缓解身心压力的一种方式,又能“见见世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开开眼界。尤其是每年的几个“大假”,譬如“五一”、“十一”,景点旅游的人是络绎不绝,网友直呼“不是来看景,是来看人啊”。的确,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都“不差钱”了,旅游也不是“奢侈品”。但是毕竟对一些景点不熟悉,于是跟团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既省心又省力,旅行社也能增加收入,貌似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一件件“导游宰人”事件的曝光,让我们对这个行业重新认识,心里也充满了担忧。旅游变购物,被宰还不敢声张,假期“阴影”可想而知。这主要还是旅行社“财迷心窍”在作怪。旅行社从开始到繁盛再到恶性竞争,这一路程说明其实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从开始的大面积投放广告招揽生意,到无底线的拉人头,甚至推出“0元团费”的“活动”,无一不体现了旅行社在伤脑筋:怎么能在市场中求得一线生存。竞争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求生存也情有可原,但变相“黑社会”式对待游客就太不应该了。导游的工作性质若从服务变成威逼,那与抢钱有何区别。这不,连让你购物都说的冠冕堂皇,什么“别那么没有人情味”、“白吃白喝脸皮别那么厚”等,说的很难听。如果一言不合还会大打出手,试问是“有备而来”吗?任何商业行为都不是靠野蛮成功的,看似一时获得了利润,但损失的是口碑,甚至违法,无法长久。游客被“套路”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报团时就应该提前有个大概认知,不要贪小便宜,被那些低价旅游团蒙蔽了双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旅行社养着那些人不是白给你服务的,想明白这一点就躲过了套路第一步。即便不小心被黑心旅行团骗,也要多藏个心眼,好汉不吃眼前亏,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时收集证据,切莫硬碰硬。当然勾结式的利益链条是隐藏的“杀手”。导游与购物点都有利益勾结,他们都有“分赃”协议。有的甚至根本没带游客去景点,直奔“主题”,购物不满他们预想金额就别出来。逼急眼了把你仍在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少人禁不住“淫威”,只好破财免灾,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人们的游玩体验。本想放松却更加紧张,“谈游色变”,不得不选择自驾。非法“一日游”不可能“一日除”,但不代表不关注、不严惩。25日,苏州市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央视“失信的苏州”“一日游”报道中反映问题的处置方案》,表示对失信“一日游”“从严从快处理”。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但还不够,更应该多部门联合起来,彻底切除毒瘤。媒体监督是个好事,但监管工作更要事前预警,不能一味亡羊补牢,把前置工作做到位。作者:王李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1x5A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