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盘串儿什么意思《大三儿》:中年人的旅行,哪有说走就走的!

文 / 桂鱼青 推荐纪录片《大三儿》给大家,这是一部讲述中年男人的电影。 人到中年,总有人给你定位。 某某教授 某某博士 在公司做管理层,某某总 能写点东西,某某老师 能卖课,半夜给人回答问题,熊师傅 但是有的人,人到中年,
原标题:《大三儿》:中年人的旅行,哪有说走就走的!文/桂鱼青推荐纪录片《大三儿》给大家,这是一部讲述中年男人的电影。人到中年,总有人给你定位。某某教授某某博士在公司做管理层,某某总能写点东西,某某老师能卖课,半夜给人回答问题,熊师傅但是有的人,人到中年,没有敬称。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内蒙古赤峰一个患侏儒症的中年男人,因为在家里行三,大家叫他大三儿。无名无姓,就叫他的排行。2015年,大三儿决定去一个特别酷的地方:西藏。对大学生驴友来说,这不叫事,几个同学抬脚就去了。“最多是,带个气罐儿,当心高原反应。”(对了,红景天没用,科普一下)中年人去就比较麻烦,要请假、要排日子,毕竟好多人说的“改天一起吃饭”,一年都没有实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北京到拉萨,而是海淀到朝阳。侏儒大三儿要去西藏,身边人强烈反对。成年人应该把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见放在什么位置?大三儿的表现,绝对是教科书级的。1去西藏的念头在大三儿心里转了很多年。他有一位经常去西藏的好朋友阿皮,每次看到阿皮拍回来的照片,大三儿都非常羡慕。他曾经半开玩笑地试探过阿皮能不能带自己去,结果阿皮也像开玩笑一样把这件事轻轻揭过去了。也是意料之中。从此大三儿开始攒钱,看各种驴友去西藏的游记,搜集各种信息,他一刻不停地做准备,但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他说“我这个人要做什么,不会到处讲”。嘴上说得太多,人有了成功的幻觉,行动就容易有头无尾。能做大事的,都不是嚷嚷的人。每一次阿皮从西藏回来,大三儿都要细细地追问各种细节,然后在地图上认真复盘进藏的路线。他在脑海中反复推演,如果自己去,应该注意什么,怎么走,去几个地方,准备多少预算,会有什么风险。在别人拿一堆道理劝阻他之前,他已经说服过自己无数次,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就像《盗梦空间》里给人植入想法,“去西藏”的念头是一颗种子,落在大三儿心里,慢慢生根发芽,终于酝酿成熟。2光是心里想得多没用,大三儿自己走不了。他还不想坐火车,一辈子很可能就这么一趟,火车难免不够劲儿。他找到阿皮,特别郑重地提出,咱们哥几个一起去趟西藏吧,开车。结果阿皮用同样郑重的态度拒绝了大三儿。大三儿在描绘一个一生一次的美梦,阿皮讲的却是困境,风险,以及高原反应和死亡的故事。这是真朋友。阿皮尊重大三儿,他不觉得侏儒向往西藏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他也绝对不会头脑发热,拉上兄弟说走就走。大三儿的身体和普通成年人不一样,开车去西藏一路上危机重重。如果有个万一,后果没人能承担。阿皮的态度很明确:我不觉得你不配,就担心你不能。大三儿的反应则是,“我五一去体检去”。△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大家都没想到求助被拒绝了,怎样改变对方的态度?强调自己有多需要帮助,往往不足以说服对方自找麻烦。请求对方同情自己,那是自怜,更是低自尊的做法。大三儿的“体检”其实是个好答案:你的顾虑我也想到了,我会尽力让风险可控。我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兴起,也不是只被热爱和空想驱动的人。我经过深思熟虑,做好了准备。我要来真的。对于大三儿来说,体检不是笔小花费。他在厂里做清洁工,一个月挣一千五六,光是给肺部拍张片子就花了一百多。但他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毛病让他去不了西藏。如果有,那就干脆死心;如果没有,正好减轻阿皮的顾虑。医生虽然不支持他去,但他们确实没发现大问题。大三儿拿着结果,更加坚持。△“如果要是不去,他可能这辈子都去不了。”阿皮最终还是点了头。3阿皮的反对是摆事实讲道理,说的都是他这些年的经验之谈,大三儿听得很认真。但不是所有泼冷水都这么有建设性、值得听,无意义的损耗就该尽量避免。大三儿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西藏的事告诉自己的父亲。老爷子是四川人,支援边疆去了内蒙,最后留在赤峰结婚生子。他有三个儿子,头两个都很健康,却先后出车祸去世。老伴前一年也走了,现在家里只剩下他和大三儿两个相依为命。用大三儿的话说,“我是他们的一个心病”。他从小挨打最少,对于这个小儿子,父母既爱,又怜,也嫌。如果父亲知道他要去西藏,只会拦着他,嘲讽他。△有些话朋友不会说,陌生人也说不出口,骨肉至亲反而会赤裸裸地说出来成年人要做事,父母赞成只是锦上添花,绝不是必要条件。如果说实话只能得到无意义的嘲讽贬损,当然可以选择不开口。大三儿的隐瞒也很有技巧,出门之前他给父亲的说法是“和皮哥他们去四川玩一圈”。这不完全是假话,他们确实要从四川进藏,途中还拜访了家里的老亲戚。而听到儿子打算回老家,老爷子高兴得很。在电影里,大三儿的父亲曾经说,自己已经这个岁数,再撑不了几年,将来自己走了,小儿子只能靠自己。其实经过这一遭,老爷子应该更放心:一个面上细心哄着老人、私下行事果断坚决的人,不会是离了他就活不了的无能之辈。在他百年之后,大三儿靠自己也一定立得起来。4然而去西藏毕竟很危险,没说实话的大三儿在同事朱朱那里留了一封遗书,以防万一。遗书里有对父亲的宽慰,有他欠账和借钱给别人的记录,但更多的篇幅是在叮嘱老爷子,如果自己出了事,谁都没有错,别去责怪阿皮。“这是一件美好的事,大家都是奔着美好去的。”大三儿在努力减轻每个人的后顾之忧。想来阿皮一定是足够了解他,才肯带他走这一趟;而这么一个细心周到又仗义的大三儿,也不枉阿皮担这天大的风险。事实上,大三儿的朋友虽然不多,但有一个是一个。朱朱不只担着他的身后事,还在他手机里装了一个定位的小软件。每天朱朱都守在电脑前,盯着大三儿走到哪了,发现哪里不对就抄起手机给他打电话。在老爷子起疑心之后,也是朱朱提着一只烧鸡登门,小心翼翼告诉老人家,您儿子没去四川,他去西藏了。△整个厂里,大三儿只把自己去西藏的事告诉了朱朱一个人。他说“朱朱能理解我,也支持我”有的人有种错觉,认为自己必须努力交一堆好朋友,走到哪里都呼朋引伴。其实成年人的社交就是有门槛的。大三儿在厂子里人缘不错,大家见到他都要笑着叫“三哥”,但那都不是朋友——如果把去西藏的事儿张扬出去,他们只会笑话大三儿痴心妄想。朋友是带他进藏的阿皮,收着遗书的朱朱,借六千块钱给他的同学,以及为他拍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佟嘉晟。朋友多少算多?有这些人撑着,大三儿足够幸福了。5以前大三儿最喜欢去北京。在家乡赤峰,他是路上被指指点点的异类;而在北京,大家不会对他投注什么额外的注意力,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对他来说,北京的无视就是他享受过的最大的尊重。结果站在西藏的土地上,他被人们当成了英雄。藏民主动为他献上哈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小贩对他竖起大拇指微笑“你很不错”。大三儿当然不错。一步一步爬上布达拉宫前的台阶固然值得赞美,但最艰难也最了不起的斗争远在这段旅途开始之前。他一边大胆地争取朋友的帮助,一边小心闭紧嘴巴,避开路人冰冷的嘲笑;他极尽谨慎,考虑种种细节,尽量不给所有人添麻烦;他努力调动一切愿意支持自己的力量,回避了几乎所有的障碍,最终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对于西藏,他的想法其实很务实。导演问他说“人家都说来西藏净化心灵,你净化了吗?”“我的心灵需要净化吗?我觉得我挺纯洁的。”一个真正的关系成年人不需要借助外力来找自洽,他更像是在验证自己的力量。在电影最后,大三儿回到厂子里,站在那块“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的宣传画下面和工友打招呼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冰与火之歌》里描写侏儒提利昂·兰尼斯特的一段话。他转过身,驼着背返回宴会大厅,嘴里还哼起一首爱情小调。当他打开门的一刹那,室内的灯光将他的背影清楚地洒在庭院中。就在那一瞬间,提利昂•兰尼斯特的身影宛如帝王般昂首挺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2N0o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