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辉关于“反抗”,这里有一份来自三辉编辑部的推荐|周末

按:停更了近半年的“三辉周末”又回来了。不过这一次,我们决定换一种形式。在接下来的每一周里,我们都会拟定一个主题——它们的灵感来源于三辉最新或历年的出版书目,编辑部的诸位将会围绕这一主题,推荐TA们看过的一本书籍、一部电影或是私人收藏的一首
原标题:关于“反抗”,这里有一份来自三辉编辑部的推荐|周末按:停更了近半年的“三辉周末”又回来了。不过这一次,我们决定换一种形式。在接下来的每一周里,我们都会拟定一个主题——它们的灵感来源于三辉最新或历年的出版书目,编辑部的诸位将会围绕这一主题,推荐TA们看过的一本书籍、一部电影或是私人收藏的一首歌曲。本周末的主题是“反抗”。说起反抗,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受到压迫的个体对政治体制和国家机器的反抗。然而,体制也是由人创造和运作的,它并不必然是恶的——是一些活生生的灵魂选择加入体制,并对另一些活生生的人作出压迫和奴役。人性,才是背后的关键所在。在《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一书中,埃亚勒·普雷斯(EyalPress)为我们讲述并分析了四个普通人的反抗故事,从“二战”前庇护犹太难民的瑞士移民局警官,到种族屠杀中拯救异族难民的塞尔维亚人;从违抗军令为受难者提供援助的以色列士兵,到揭露客户存款证黑幕的投资经济人——这些平凡的人,他们捍卫良知,证明了平凡灵魂中亦有抵抗“平庸之恶”的巨大力量。在这期推荐中,我们可以看到,“反抗”不仅代表着与不义的体制和政策说“不”的道德意识,也意味着对可能形塑我们的各种意识形态保持警惕和反思。或许可以这样说——反抗,它始于且始终存在于“自我”这一层面。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去捍卫的?否则,就很容易堕入虚无或犬儒主义。就如同加缪在《反抗者》中所言:“反抗不创造任何东西,表面上看来是否定之物,其实它表现了人身上始终应该捍卫的东西,因而十足地成为肯定之物”。读毕编辑们的推荐和TA们对于“反抗”这一话题的思考或感受后,也欢迎读者们踊跃留言,与我们分享带给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关于“反抗”的书、影或音。获得点赞最高的一位将有机会获得《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一本。/荐影/《梅尔罗斯》(PatrickMelrose)类型:电视剧/剧情国家/地区:英国推荐人:版权经理张星星推荐语:说起“反抗”,我脑中蹦出的影、音、书尽是带有政治意味的。身处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久了,反抗之后加的宾语总会想到“体制”“独裁”之类的。但今天我想摒弃自己的惯性思维,推荐一部关于在“自我”层面进行反抗的电视作品,《梅尔罗斯》。《梅尔罗斯》的开头,是主角Patrick吸毒酗酒,性生活混乱,整日游荡。他成为糜烂青年,是因为童年的恐怖经历始终与他形影相随——幼年时的他被亲生父亲性侵了许多年。Patrick恨父亲,也恨母亲。这位懦弱的母亲也是她丈夫暴力的受害者,她非但没有保护儿子,甚至还假装毫不知情。母子二人都没有反抗,而是默默忍受着痛苦和摧残,在恐惧中生活,甚至连施暴者的死都没法将他们拉出苦海。在经历了几度沉沦又几度振作之后,已身为人夫和人父的Patrick终于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在回忆起阴骘的父亲招他去床边的场景时,他想象中的男孩Patrick终于对父亲做出了反抗:“不,我不去,没人能对别人做这样的事”。这或许就是他新生的第一步。顺带一提,PatrickMelrose的扮演者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也就是“卷福”。我本是冲着他去看的,但看完之后我几乎忘了那是他演的,因为他的演技太过出神入化,在剧里,只有梅尔罗斯,没有康伯巴奇。《猜火车》(Trainspotting)导演:约翰·霍奇/埃文·威尔什类型:剧情/犯罪国家/地区:英国推荐人:文稿编辑蟹小谢推荐语:这是一个关于失败的反抗的故事。一群苏格兰青年想反抗中产阶级陈腐的生活秩序,选择不选择:“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他们去吸毒、去做爱、去浪费时间。他们不过从一种虚无堕入另一种虚无。许多吸食毒品后致幻的场景很有想象力,配乐非常棒。电影可以只看一次,但原声碟可以反复食用。《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类型:剧情/历史/战争国家/地区:台湾推荐人:文稿编辑Shan推荐语:《赛德克·巴莱》是以日据时期,台湾原住民抗暴的“雾社事件”为蓝本拍摄的电影。彼时刚以《海角七号》扬名的“小导演”魏德圣,孤注一掷地将满腔热情投入到这部聚焦台湾原住民的影片中。赛德克族是台湾原住民中的一支,以农猎为生。片名“赛德克·巴莱”在赛德克语中,意为“真正的人”。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为了山区的矿藏、木材等资源,不断侵入原住民区,实施军事镇压为主,文化殖民为辅的政策。赛德克族的男子被迫收起了猎枪,沦为搬运木材的奴隶、女子被迫跪着帮佣陪酒;而对一个“赛德克·巴莱”而言最为重要的“纹面”仪式也被禁止了。最终,不甘屈从的首领莫那·鲁道,为了赛德克族的信仰与骄傲,毅然带领族人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火药与毒气的攻击。“如果有人逼迫你忘记不该忘的东西,你应该反抗、你应该战斗、你不该让自己变成被豢养的野兽!”《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导演:杨德昌类型:剧情/历犯罪国家/地区:台湾推荐人:文稿编辑Judy推荐语:《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对华语影史的意义不必多言,电影改编自台湾1961年的一桩真实少年杀人案,以中学生小四(张震饰)的故事展开,牵出整个60年代低沉重压的大环境。片中,你会看到纯真与热情的节节败退,怀着纯真梦想和道义的青年们如何被时代收编,在世故与利益之中挣扎求生。导演细致勾勒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军事戒严、白色恐怖下的种种,也因此,电影末尾小四刺向心爱女孩的情节不单是感情争执,而被一众评论家解读为“时代杀人”,知名影评人焦雄屏曾称,“小四的暴力是最大的反抗手势”,这是一个纯粹青年理想幻灭后的应激之举,他也由此成了被推向暴力极端的时代祭品。另一方面,影片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以写实、冷峻的姿态关照社会,本身也是对上一代影人“逃避现实”作风的反抗。《那天,大海》(그날,바다)导演:金智永类型:纪录片国家/地区:韩国推荐人:总编室Sophie君推荐语:2014年4月16日,载有476人的韩国“世越”(SEWOL)号客轮发生海难,生还者不到半数。事故发生后,官方公开的事件报道,并不能让民众接受。《那天,大海》对至今尚未查明的沉没原因,将每一种可能性都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验证。影片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任何控诉,然而越是冷静分析,所呈现的事实也越是沉重。当所有的假设一一被验证、被排除之后,那唯一被证实合理的假设就是真相。私以为对于真相坚持不懈的追寻,就是存在本身最大的反抗。/荐书/《她們的征途:直擊、迂迴與衝撞,中國女性的公民覺醒之路》作者:赵思乐出版社:八旗文化推荐人:宣传编辑咬咬推荐语:在这本书中,赵思乐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的抗争者,包括比较知名的男性抗争者和往往“隐在”他们身后、更少为人所知的女性抗争者们。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她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过去二十几年最为重要的几种运动的路径,包括异议知识分子的路径、法治维权的路径、互联网运动的路径、NGO建设的路径、草根行动的路径等。赵思乐曾这样解释过自己选取的这一比较“另类”的视角:“女性抗争者因为被忽视,她们的运动生命是很绵长的。我们会发现中国过去二十几年的运动历程,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故事,或者几个女性的故事,去把它展现出来一个全貌。”一年多前,我通过《端》接触到了赵思乐的非虚构写作,那刚好也是感受到国内言收紧、互联网审查加剧最为强烈的一段时期。同年,还发生了一些别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的一些火花被残暴地掐灭了。后来,我去了一家曾敢于在某些公共议题上发声的媒体,又因为一些其他原因离开了。也是在我离开的同一时间,它因为曾经报道过的这些涉及公共政策的报道而被迫整改。前些天看了一篇深度报道《全面审查时代:中国媒体人正在经历什么》,其中节录了二十余名中国媒体从业者的口述,展现了他们愈来愈不自由的从业状态。针对这样看似“毫无希望”的现实,方可成回应道,“能够阻止我们说话的,从来都不是“全面审查”,而是我们内心丧失了说话的冲动。那些有智慧、有勇气、有行动力的人仍能够利用一些空间和缝隙,能够做一些事情。”是的,我曾经供职的媒体“回来”了,还是在继续一些有价值的系列报道;而赵思乐们坚持的书写和记录,亦总会以种种方式沉入历史。在荒谬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并践行内心的良知和道德,只有它们能够给予我们与荒谬相抵抗的勇气和力量;也正是因为有那样一些人,仍在坚持用各种方式捍卫着人的尊严与良知,黑暗年代也不会全然黑暗一片。/荐音/《MissSarajevo》歌手:U2推荐人:文稿编辑玉碎推荐语:这并不是U2最出色的作品,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首。1995年U2写了这首歌,取材自1993年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期间,有一位波斯尼亚女子在家乡战乱的时候出国参加世界选美,选美比赛的过程由一位业余摄影师记录了下来被用作这首歌的MV,MV中萨拉热窝小姐打出“DON’TLETTHEMKILLUS”的横幅,在家乡的战火中乞求生存。后来选美大赛的录像被用到了纪录片《萨拉热窝小姐》(MissSarajevo)中,纪录片在全世界播放,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1995年在为波斯尼亚的儿童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上,U2和帕瓦罗蒂合唱了这首歌。会有能够置身事外,转头不看的时候?会有能够把头低下的时候,让日子继续过下去吗?会有能够寻求庇护,能够亲吻和诉说的时候么?会有各种肤色各种你不会拼的名字都和平共处的时候么?所以,会有那么一天么?那个接受加冕的萨拉热窝小姐,告诉所有的人,这个地球的一个角落里人们正在纷飞的炮火中奋起反抗,他们拥有普通人所有的渴望和尊严。用美丽对抗压迫,用温柔乞求和平。《ALaVolontéduPeuple》推荐人:文稿编辑羊小穷推荐语:关于反抗,很多人都听过这首Doyouhearthepeoplesing。在国内,一群女权主义者为这首歌填了中文词。这首歌在音乐网站上没有收录,歌词也没有韵脚,但清晰完整地阐述了女性平权的诸种诉求和困境。曾看过女权主义者集体在地铁车厢里唱这首歌的视频,有人惊讶,有人感兴趣,有人尴尬转过头去,还有人表情麻木假装没有听见——就跟面对其他形式的女性声音时一样——但行动者还是唱下去,因为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不能假装没有听见。歌词直引如下,读者不妨唱唱看。《你听到女人在歌唱吗》你是否和我一样坚信这世界应平等这是首传唱自由和尊严的女人之歌你可愿和我一样为权利抗争到老打破沉重的枷锁找回女人的力量我想出门不害怕想美丽不被骚扰请保护我别困住我为何我失去自由快醒醒吧抓住他犯错的人不是我我为自己而歌唱不做你评判的对象我爱我独特模样不论它是美丑或瘦胖我有闪光的梦想我也有丰富的欲望面对怀疑和嘲笑艰难中我成长《palomanegra》歌手:ChavelaVargas推荐人:宣传编辑7053推荐语:除了弗里达·卡洛,还有墨西哥还有一位传奇般的女人ChavelaVargas。凑巧的是,两人还曾经是情人。Chavela是一位歌手。有人这样描写她的歌声:那是一把被生活的苦酒浸泡、被岁月的尘烟灼烧过的苦嗓。她在街头学会弹唱,30出头得名家提携走上舞台,穿着传统男人们穿的大披肩和长裤,头发简洁地在脑后盘一个髻,神色自如放达,歌声高亢。短暂成名后,酗酒、挥霍和公开反主流的性取向使她生活不羁而混乱,迅速归于沉寂,潦倒度日。再到二十年后重出江湖,被西班牙鬼才导演阿莫多瓦奉为缪斯,为电影配乐、举办演唱会,在法国和西班牙再度爆红。晚年的歌唱更是投入动情,次次撕心裂肺,直至生命尽头。在身体每况愈下时坚持上台,曾说想要唱死在舞台上。(想到狄兰那句“Donotgogentleintothatgoodnight,Oldageshouldburnandraveatcloseofday;Rage,rageagainstthedyingofthelight.好吧其实本来是想用在上期“变老”主题的)没有什么姿态要摆,没有什么角色要扮演,再孤独再荒凉,坦然接受这命运底色,坚定而决绝,从不曾放弃自己的身份和自由。晚年她在马德里的《国家》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宣言:“我很自豪我是一个被人们鄙夷的女同性恋。我不夸耀或者宣扬,但是我不否认。我必须面对社会与教会,它们都说同性恋得下地狱。这可真荒谬。一个生来如此的人凭什么被审判呢?没有人教我变成这样,我也没学过怎么成为女同性恋。我生来就这样,从我在世界上睁开眼睛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我从来没与任何男人睡过觉,从来没有。我就是这么纯粹,我没有任何要感到羞耻的事情。我的神把我创造成为这个样子。”还有更多,等你来说。福利在此:欢迎读者与我们分享带给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关于“反抗”的书、影或音。获得点赞最高的一位将有机会获得《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一本。(为公平起见,连续三期内不会抽取同一位读者)▼《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美]埃亚勒·普雷斯著刘静雯译ISBN:9787508672601▼平凡的灵魂,何以超越“平庸之恶”?在世俗认可的观念与看似坚实的制度面前,“说不”是一件极需理智的头脑和道德勇气的事情。在本书中,记者埃亚勒·普雷斯以多年的观察、采访入手,以神经科学、组织行为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前沿实验成果为辅助,讲述并分析了四个普通人如何为“正义”发声的故事。从“二战”前庇护犹太难民的瑞士移民局警官,到巴尔干种族屠杀中拯救异族难民的塞尔维亚人;从违抗军令为巴勒斯坦受难者提供援助的以色列士兵,到华尔街揭露客户存款黑幕的分析员——在一个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他们打破偏见,捍卫良知,凸显出平凡灵魂中亦有抵抗“平庸之恶”的巨大力量。购买《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编辑|咬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2ZND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