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槐&【随笔】槐中成:《我心目中的鲁迅》后记补白(随笔二章)_飞雪

【前言】《我心目中的鲁迅》和《飞雪有感》是槐中成先生前期在其他公众号上所发的两篇随笔,文章发布后读者反响很大,备受好评,究其原因在于他对文字的敬重,他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能够认真作文,这两篇短文是先生

原标题:【随笔】槐中成:《我心目中的鲁迅》后记补白(随笔二章)

【前言】《我心目中的鲁迅》和《飞雪有感》是槐中成先生前期在其他公众号上所发的两篇随笔,文章发布后读者反响很大,备受好评,究其原因在于他对文字的敬重,他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能够认真作文,这两篇短文是先生的后记补白,虽云补白,但读来仍发人深思。

《我心目中的鲁迅》后记补白(随笔二章)

/槐中成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故籍浙江绍兴。鲁迅,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人,领路人,开拓者。他自修文学创作,无师自通;且精通日语、德语,粗通英语,略知俄语、世界语,加上祖传绍兴话,鲁迅会六种语言。除了原生态的文学写作,有生之年,鲁迅还翻译介绍了不少外国文艺作品。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鼻祖地位,举世公认,无人可及。

终其一生,鲁迅的阅历,是何等的丰富,所创造的业绩,是何等辉煌。关乎人生,关注社会,关于未来,鲁迅均有远见卓识,深度思考,并做出了卓尔不凡的精准预言。

每每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我心目中的鲁迅》一文,是我涉及人物心理分析,对名家进行研究解读的有限篇章的第二篇习作。首发于微信平台《大美西部观察》,后来被《艺风art》转载。转载之前,对个别文字及数据,有三处做了略微的校正改动,另几处无伤大雅,便原封未动,予以保留。

写人物传记、报告文学,或替人代序书写评论文字,通常情况,无形中容易过于地称道颂扬,一味美化拔高。而少有中肯客观的负面资讯的批评意见。也有一些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抹黑丑化,不符合本来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两种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见解,都不可取。

诚然,鲁迅是民族魂,是圣贤达人,是近代现代文学史的文化先驱,深入人心,是为不争的事实。但他也是食五谷生疾病,凡身肉胎的社会人,自然人,并非十全十美。鲁迅也有普通人的俗气心理,存在着他身为文学大师的性格方面的弱点和短板。拙作尽可能地尊重历史,还原文坛大师的本真丰姿,傲娇风貌。由于所写案例,取材大多来源于以前的纸质书,年代久远,记忆失聪,欠妥之处,难免有失精准。

周树人,一代文学宗师也好,世界级、重量级的大腕也罢,文艺作品里,他给外界的影像,惯常是:笔锋犀利,不苟言笑;骂批斗狠,不留情面;高深莫测,牛人一枚。其实呐,现实生活里,真实真切的鲁迅先生,随和风趣,搞笑幽默,很是善解人意,极具亲和力。他的高情商,高品味,跟人接触,一旦正面打交道,相处起来,常令人备感温暖舒心。局限于篇幅,文中只是约略提及,不曾详情专题叙事。关于文坛大师的不少经典事例,写作过程中,在谋篇布局,选材取舍方面,疏漏之处,有失精当,挂一漏万,欠妥多多。只因笔者才具有限,班门弄斧了。

《我心目中的鲁迅》一文,写作出发点:缘于当下网络版的个别刊文,捕风捉影,凭空捏造,想当然地肆意曲解历史,对鲁迅先生多有恶搞调侃,不敬不实泼脏水的荒谬之言论。故而,萌发还原文坛大师本真的风貌。

鲁迅先生逝世84周年之际(2020年10月19),旧文链接发微信群,反响尚可,群友希冀愿景,平台进行转载……

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生活节奏紧张,读者们不大乐意投注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于长篇累牍的叙述没完没了。8000余字的《我心目中的鲁迅》,篇幅稍长,出于人性化考虑,编辑特意分为上下篇分割开来,予以排版刊发。

在此,特向首发平台《大美西部观察》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并感谢《艺风art》厚爱转发!

2020.10.30.午后草拟,

12.9.三稿订正。

关于《飞雪有感》

拙作《飞雪有感》公开见刊,留言区好评如潮,我是始料未及。一位熟人未置可否,既无批评意见,也没有片言只语的支持鼓励。大约一周后,有事电话联系,适值天气阴霾飘洒零星小雪。正事说毕,正待我要挂机,那边蓦然临时起意,拐向文学方面的话题。

说是一位人在京城的同事前几天给他发了一个头条公众号链接,题材是几首有关下雪的诗文。随后问他对作者熟悉不?他回复说,那是熟人,是一位乡党。而后,顺手又转发了我的《飞雪有感》给对方,并郑重声明:这是某某熟人的文章。同事看了,一连翘了好几个大拇指。至于后续还有何说辞,电话那头没细说端详,我也没必要追根溯源。随即,熟人刻意明示强调:说真的,那个“飞雪有感”,我还真看不懂,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是你的原创作品还是你借助(用)别人的文字呢,究竟传递什么,我始终搞不明白。紧接着,他一字不落地把我《飞雪有感》一文,自开头到第五节宣读了一遍,并发表了个见看法:啥意思,弄不懂?接着又转到留言版面,说道,不算你自己,总共留言者,二十人次,第一个某某,第二个谁谁谁,第三……

待电话那头逐一通报完毕,我征询了意见,你还有啥地方不明了,疑惑或异议不解的?得到明确回复,我回言说:是这样的,如果你暂时没有新的观点见解,那我就说说我的认知意见,供参考。先说留言,现在的网络媒体,留言这一块,互捧互粉,促红鼓励居多,占首位;而极少有负面消息的批评意见,原因是,不愿得罪人。当下的网络人际交往,很现实很功利,你给我留言,我才给你留评;你不留言我,我别说给你写点评,你的文章链接我压根儿就不看,懒得理你。不过,做为我来说,向来对事不对人,只认文字,不认人。无论陌生人还是相好对近的熟人,文章优秀写得好,我就留言,平庸一般化,一概不留言。总之,我的留言不分亲疏,一视同仁。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读者网友,出于真情,发自于内心深处认可,觉得你的文章确实写得好,有可取之处,偶尔也操动笔墨书写留言点评的。往往,这种留言难能可贵,没有任何丝毫的恭维取悦与讨好。你可能也留意到了,在我飞雪有感文后的20个留言中,绝大多数是有互动往来的熟人,只有三、四个是陌生面孔,从未留言。

“飞雪有感”这篇文字,起因出发点:11月22号那天,节气小雪,正好下了一场大雪。当天,艺风作者群关于冬雪的话题,交流探讨气氛热烈,群主在群里公开宣言,要求群友们以“下雪”为题材,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投稿。我这篇《飞雪有感》,经过先一天腹稿运酿,第二(11月23号),也就是你上次回来那天,正式完稿,投了艺风邮箱。

文章是自己的好,写文字作品的人,有一个共性通病,那就是——自视很(甚)高。总觉得自个儿写的东西很了不起,别人的不咋地。其实,究竟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数,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广大的读者认可,大家认为好,那才是真的好。好多人头脑简单容易发热,不够冷静。而真正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的睿智之人,毕竟是少数。要说,“飞雪有感”这篇文字,我的满意度,质量属于中等偏上,我自身认为不是很优秀,不是十分的精彩到位。

其实,论起写作,我有一个原则底线:一直反对原创文字过多地引用化用,别人的经典言论和意境。引用太多,那就成了文字搬运工,文艺行业上有一个形象的专业术语的说法,叫做“吊书袋子”。并不是说绝对的不能引用,而是引用要适宜,要讲究度,适可而止。

“飞雪有感”,属于杂谈,具有书评性质。文本方面,类似而接近于马德的哲思散文体裁。不像有关“冬雪”方面的原创诗词或散文——纯粹为了写景而写景,应景而作。它的独到特质在于,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外表写景,核心骨子里潜伏隐匿着书(抒)情。比如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主人公不是抱怨 “怨”天寒,而是情愿天气再降温,更“愿”天寒。祖咏《终南望余雪》一诗,“城中增暮寒”,也是出语不凡!大多数人只是注重于风花雪月的景致描写绘声绘色。而作者用情之深,关注着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倾注了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怜悯,心底良善的深厚同情。这样,家国一理,彰显大爱情怀,从而升华了主题。

我在文中有“下雪不冷消雪冷”的语句表述,这涉及到物理学术方面的原理,普通人对这一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都晓得,但却并一定深刻了解其所以然的物理理念方面的渊源变化。因为此处着重于文学方面的说理叙事,不是侧重于探讨物理属性,没必要详情解析,也就一笔带过。

文中选材的打油诗,乾隆皇帝的数字诗,主旨在于,传递冬雪话题的趣味性,可读性。涉及到冬季下雪,知名的古典诗词,包括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以及优秀文章,着实很多。文中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生僻字眼及隐晦艰涩的文句出现,我分别站在读者的角度,做了粗线条的分析解读。标题中的“有感”俩字,正文里标签的“分享奇葩妙音,古今同乐”等文句,开宗明义,表明了写作此文的核心目的与主题意义。

之前,我的那篇《文艺作品,最终比拼什么》,在“飞雪有感”里,也有含蓄朦胧的暗谕隐喻,那就是:着重强调文字的精炼简洁;不为写景而写景,主题立意不光要有思想性,更要注重讲究一点艺术性。诗词文章,只有彰显出浓厚的格局境界和情怀,那么,最终也就实现了文学作品的深刻厚重,以及价值和意义。

当然,见仁见智。一部作品,一篇文章,一首诗文,作者站队的立场,所要表达的心声,在不同读者的视界里,由于各人的生活阅历,学识教养,眼界心胸有别,难免,也就会产生五花八门的不同版本的认知体悟和理解。——或大相径庭,或大同小异,或殊途同归。总之,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把那个头条号的链接和我的《飞雪有感》,一并发几个熟人,嫑提是谁的文字,避开先入为主。要是有回应,到时候,得到的结论和反馈,一定会更客观,更公允。……

说完上述一席话,我临时有事,正拟结束谈话。突然,手机信号失灵,熟人那边说什么一个字也听不清。为了不产生误解,我只得等对方挂机。大约过了两三分钟,不晓得那头都说了些什么,最终,由熟人操持,结束对话,挂机。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槐中成,草民,汉族。乾县人。喜阅读,文学、哲学、心理学均有涉及。闲时,偶尔写作拙文,附庸风雅。

所有文稿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稿件须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和微信号码。文中配图有特殊要求者,可以将图片打包一并发送至投稿邮箱。作者简介不超过100字。作品发表后所得赞赏低于5元的,留作平台运营;超过5元的,30%留作平台运营,70%返还作者。投稿邮箱为:1147267625@qq.com。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审稿期限为一周,一经采用。主编会给您通知,作品发布后会给向您发送网页链接,便于您转发分享。所有赞赏结算时间为作品发布一月之内。预留作者微信号码是为了便于发放赞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82XMr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