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啊

最近刷到了一条好玩的热搜#在家长群发一句收到# 一个戏精家长突然在家长群里说“收到”,结果不少家长跟风说收到,结果班主任黑人???问大家,啥都没发你们收到了啥? 另一个群一个逼格很高的家长用英语发了一段话,马上引发其他家长纷纷用英语吹老师
原标题: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啊最近刷到了一条好玩的热搜#在家长群发一句收到#一个戏精家长突然在家长群里说“收到”,结果不少家长跟风说收到,结果班主任黑人???问大家,啥都没发你们收到了啥?另一个群一个逼格很高的家长用英语发了一段话,马上引发其他家长纷纷用英语吹老师的彩虹屁。结果一位叫做“男爵”的家长为了逼格更高,不得不使出杀手锏:放出一大段阿拉伯语。怪不得有句话叫做:家长群已经沦为中年男女们的戏精大舞台。说到戏精,我不得不提最近关注的一部印度电影《调音师》了。跟这部电影里的男男女女相比,其他的戏精们简直就是菜鸟级的,本片中的主角们,那可是国宝级的戏精。首先整部片子最会做戏的,当属钢琴调音师阿卡什。影片一开始,伴随打开窗户后的一缕阳光,以及舒缓的钢琴曲,我以为这是一部“身残志坚的盲人艺术家征服听众”的励志片。当阿卡什被熊孩子欺负的时候,我还为“弱小,可怜,又无助”的他打抱不平。直到阿卡什独自回到出租屋,灯光师已就位!摄影师已就位!音响师已就位!请注意,这位盲人要开始他的表演了。只看到他取下“高仿白内障眼瞳”,第一次反转出现——他是个假扮的盲人,掌声送给这位爱表演的戏精。阿卡什之所以假扮盲人不是好玩,是因为利益。作为一个盲人,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钱,光是坐在街角不动,就有善良的人把钱塞到他手里。还因为盲人琴师的身份,能博得顾客的好感和宽容。还能以残疾人的身份获得条件很不错租金又便宜的房子。甚至还可以骗到妹子——阿卡什因为盲人身份获得美少女苏菲的关注,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对此我表示,装瞎骗炮这波清奇的操作,也是够刺激了。影片的开头部分,充满了印度爱情片的轻快节奏,就在我认为这是一部自己看的是爱情片的时候,第二次反转出现——阿卡什无意中目睹一桩凶杀案,整个过程看得人脊背发凉。此时我要隆重介绍本片的戏精女一号——西米。说个题外话,西米的扮演者塔布号称印度国宝级女星,近五十岁的高龄依然风韵不减,被称作是宝莱坞版的莫妮卡.贝鲁奇。动图更是风情万种甚至有网友说,因为演员太美而对角色恨不起来了。我劝大家不要美貌即正义,在片中,西米是面美心黑的高段位戏精人才。婚内出轨,和情夫联手杀害丈夫;伪造现场;下毒;杀害目击证人;反正你能想到的心狠手辣她都做出来了。抛开她美丽的外表,实在是一个毫无怜悯之心又不择手段的狠角色。编剧还特意安排了一个黑心肠的蛇蝎美人和戏精男一号互飚演技的几场戏,看得我的肾上腺激素飙升,实在是太刺激了。阿卡什目睹西米和情夫谋杀西米的丈夫,佯装是盲人,丝毫不慌的继续弹琴。西米虽然一时慌张,害怕,却很快收敛情绪,不慌不忙的处理尸体,通过各种表演让阿卡什相信自己的清白,还想利用阿卡什盲人的身份给自己制造有利的证词。当然,最紧张刺激让人窒息的一场戏精对决,当属西米怀疑阿卡什是装瞎,去他家一探究竟的这场戏,镜头一转,看到狡猾的西米居然戴着一个可怕的面具……此时屏幕外的我都被吓枯了,阿卡什这个戏精hold住吗?一句话小结本片男女主的关系:心机男遇上了蛇蝎美人。这是什么神仙设定啊?以恶制恶,两个戏精对飚演技,到底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假?哪些是发自内心,哪有又是角色扮演?恐怕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吧,根本没有善良的存在,咔咔咔就是干。我唯一确信的事是,今年的戏精大舞台的影帝影后必须颁奖给他们了。除了两位主演的戏精对决非常刺激,剧中的配角也比较丰满,让人过目难忘,比如警长马诺哈尔凶残暴虐,只手遮天,在他老婆面前却秒怂。警长夫人一反平时见惯的印度电影中的妇女形象,和西米一样也是一个狠角色,得知自己老公出轨的时候,居然毫不犹豫开枪扫射。印度女人狠起来,男人只能像大猩猩一样蹲在马桶上求饶。虽然是紧张刺激的情节,但这个笑点还是让大家莞尔。医生和嘟嘟车司机夫妻组成的贩卖器官三人小组,也是各个戏精,个性鲜明,不会因为是配角就没有存在感。最让人觉得电影细节精致的,是关于西米的前当红演员的丈夫,影片通过几段载歌载舞的印度老电影,就把这个沉浸在过去自己辉煌岁月不服老的过气明星的背景和性格勾勒出来。在细节精致的同时,最吸引我的还是电影各种反转层出不穷,导演和编剧以高超的手法一次又一次把我耍的团团转但自己却贱贱的觉得“好过瘾”。直到影片的最后3分钟,影片似乎大结局,可电影的最后一幕再次反转!我服辽,不到最后一帧,我根本下不了任何结论……到了电影结束放演员表的时候,我才确信,ok,可以下结论了。但仔细一回想,不对啊,这个开放式结局完全有多重解读啊,为了搞清楚心中的困惑,我又二刷了……关于“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大家根本不用问,因为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好人,全员恶人。影片里出现的人物角色,除了男主前女友,被害的邻家老妇人以及早早领便当的女一号丈夫之外,可以说没有一个善良的好人。而编剧、导演的高超之处就在于,把一帮心狠手辣的角色放在一起,还那么扣人心弦。也许不少人早在文章开头就看出来,这部印度电影改编自2010年的一个法国短片《调音师》。法国版只有短短的14分钟,却每一秒都充满悬念,叙事节奏和悬念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获得了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法国版的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的,引人遐想的结尾,而即将登陆国内大屏幕的印度版《调音师》,虽然改编自法国版,但并没有在法国版的主干上延续它的故事,而是仅仅以法国版为灵感,开枝散叶,有更加天马行空的架构和更丰富的人物形象,在悬念和反转上也更加跌宕起伏。因此不少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把今年最佳悬疑片的口碑送给了《调音师》称赞它的结局太神。抛开精彩的结尾,悬疑反转的剧情以及演员精彩的戏精对决,其实在看过电影之后,我认为印度版《调音师》对人性的解读才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很多人会以为这部“全员恶人”的电影,是为了揭示人心之恶,其实我更倾向于,《调音师》是为了解读“人性之谜”。在成年人的世界,其实只以善恶来划分实在是太过于简单粗暴,“小孩子才看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阿卡什之所以装瞎,是为了以退为进,获得更多的好处。首先可以包装自己,增加艺术气息和神秘感:阿卡什曾说自己装瞎是为了艺术,他相信音乐家看不见会弹得更好,其实这句话他自己未必相信,但毫无疑问,别人会因为他眼睛看不见,相信他的听觉和艺术感更好。于是,作为健全人无法出人头地的他们,用“残疾”作为卖点,成为被包装后的艺术家。他们认为这不是欺骗,而只是一种技巧,甚至因为自己演技过人,骗过了其他人而沾沾自喜,自信感膨胀。在成功的伪装了自己之后,调音师们不但得到小费,廉租房,工作机会等实际的好处。女孩们也会因为他们的“艺术气息”而着迷。而且还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友善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因为相信他们看不见,大部分人会在他们面前拿掉面具,卸下伪装,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偷情的人会在调音师面前毫无避讳,杀了人的也会以为阿卡什看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凭着这双装瞎的演技,调音师们窥探到很多本来不该他看到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这种“窥探”给阿卡什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并让他们对自己的“演技”迷之自信,认为自己不会被看穿,于是进行更加疯狂更加无所顾忌的表演。有时候甚至入戏太深,连阿卡什都忘记自己只是在“表演”。因为盲人艺术家这一伪装出来的“角色”,实在是太成功太有幸福感了,加之不想自己利用这个身份获得的实际好处飞走。于是阿卡什已经渐渐沉溺于这个角色,忘记了真实的自己,也渐渐模糊了真实和表演的界限。这一点其实很像去年的一部悬疑片佳作《无双》:郭富城饰演的李问,胆小而又怯懦,卑微而又不得志。他把自己想象成强大又有魄力的“英雄”——画家(周润发饰),来掩盖自己的心虚和自私冷酷。他不但在外人面前虚构了“画家”,而且入戏太深,后来自己也把自己当做了“画家”,走不出自己编造的这个幻象中了。而阿卡什有勇气做真实的自己吗?他能走出自己扮演的“盲人钢琴师”这一幻象吗?不要以为这种“入戏太深”的角色只存在于电影中,毫不夸张的说,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暴露狂,也是偷窥狂。偷窥和暴露,往往是互相滋长的,在《调音师》中,阿卡什和西米都认为自己的演技完美无缺,自己才是“偷窥者”而不会成为“暴露者”。很多时候,阿卡什明明可以说出真相,及时抽身,但是在利益和偷窥欲面前,他选择了继续角色扮演。这就是阿卡什们是怎么一步步在作死的边缘试探的根本原因。盲人身份可以让阿卡什窥到更多的秘密,这些秘密也让他们卷入更多更大的危险中,甚至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自己并不是盲人了,而是存着“只要我演技自然,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骗过他人,我就能化险为夷”的信念,继续作死。“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回以凝视”,当你在不断扮演自己,暴露自己的时候,别人也在偷窥着你。在《调音师》中,正是邻人的窥视,让本可以走掉的阿卡什卷入了杀人案,邻人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三体》中有一个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我们能做到在互联网森林里好好隐藏自己吗?很遗憾我们做不到。每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扮演一些角色,我们在网上炫耀自己的收入、成就和学识,在社交网站上发精美P图,朋友圈秀努力秀上进。然而你扮演的自己,真的是你自己吗?黄渤扮演的马进在电影《一出好戏》中说:“因为那假的实在是太美了,我太想把它都变成真的了”。正所谓:假到真处真亦假,真到假处假亦真。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用一个个谎言去欺骗别人,同时又被谎言所伤害之后,再继续用谎言欺骗自己,只因假的比真的还要美,只因有时我们太想用假的来留住真的。虽说人生如戏,但沉溺在这个怪圈中的我们都可得小心啊,因为你可知:“他人即地狱”。我们为什么要沉溺于扮演虚假的自己呢?其实《调音师》这部电影,正是在探讨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调音师》最成功之处,不仅仅是精致的细节,反转烧脑到最后一刻的剧情,而是那种对“人性之谜”的深刻探讨,看到最后,我觉得我也是“阿卡什”,或者说我们都会有强烈的代入感。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调音师》都是一部值得我去一刷再刷刷……的好片,4月3日,这部神片就要在全国上映了,我要把二刷安排上了。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微信号(cj10141234)。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Lvoar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