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吕弗四百击安托万十三岁那一年|关于特吕弗《四百击》的几件小事

如果你是电影爱好者,那么对下面这段 电影的片头和配乐,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没错,就是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 被称为“新浪潮电影”开山之作的《四百击》 《四百击》于 1959 年上映,一举获得当年戛纳最佳导演奖,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
原标题:安托万十三岁那一年|关于特吕弗《四百击》的几件小事如果你是电影爱好者,那么对下面这段电影的片头和配乐,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没错,就是法国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被称为“新浪潮电影”开山之作的《四百击》《四百击》于1959年上映,一举获得当年戛纳最佳导演奖,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等多项殊荣,是艺术电影史上的重要丰碑,被众多影迷顶礼膜拜。看下《四百击》的演职人员表吧:演员表安托万·杜瓦内尔让-皮埃尔·雷奥勒内·比热巴特里克·奥菲吉尔贝特·杜瓦内尔克莱尔·莫里耶于连·杜瓦内尔阿尔贝尔·雷米比热先生乔治·弗拉芒比热夫人伊芙娜·克罗迪小叶子吉·德孔布勒编剧弗朗索瓦·特吕弗改编马塞尔·穆西弗朗索瓦·特吕弗对白马塞尔·穆西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摄影亨利·德凯音乐让·康斯坦丁出品卡洛斯电影公司S.E.D.I.F.(以上收录于《四百击:安托万·杜瓦内尔的冒险》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翻开特吕弗写的这部剧本,前两句是这样的:片头:片头是一组从不同角度、在不同街道沿轨道跟拍埃菲尔铁塔的镜头。片头的最后一幕要写上:“为了纪念安德烈·巴赞。”从这两句再回过头重看电影的片头,可以说电影镜头的表现是非常忠实于剧本的要求了。特吕弗写《四百击》用的笔记本而一定程度上,《四百击》这部电影本身,也是对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本人少年往事的一种忠实再现。这种忠实甚至影响到了他和父母的关系:《四百击》上映后,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父母与他决裂,因为无法接受他们在电影中的形象,而特吕弗收到指责他的信件后,激烈回应道:“自从安德烈·巴赞去世后,我就再也没有父母了。”电影中像这样安托万与父母同框而且表情欢乐的镜头少之又少特吕弗在片头专门提到要把电影献给他的精神导师安德烈·巴赞,他曾帮助特吕弗摆脱逆境,被特吕弗尊为“父亲”。然而安德烈·巴赞没有看到《四百击》上映,令特吕弗终生遗憾。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1945年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50年代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巴赞英年早逝,未能亲历法国新浪潮的崛起。但他的《电影手册》的同事们(即著名的《电影手册》派)掀起的新浪潮把他的理论实践于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被称为“电影新浪潮之父”。《四百击》由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岳父母出资拍摄,耗资4000万旧法郎,仅海外发行权就收回了成本的两倍,有超过40万人观影,获得巨大的成功。导演蔡明亮在2001年的作品《你那边几点?》中,安排主人公观看特吕弗的这部《四百击》,并邀请主演让-皮埃尔·雷奥在影片中出镜。十四岁的少年让-皮埃尔·雷奥在《四百击》的试镜中脱颖而出。他与特吕弗神似大于形似,两人都有相似的童年经历。除了“安托万·杜瓦内尔系列”之外,雷奥还出演了《两个英国女人和大陆》、《美国之夜》。1969年的《野孩子》也题献给了雷奥。电影的自传成分非常明显,导演特吕弗的童年十分不幸,曾被关进犹太城的少管所。在学校里说的谎也是真有其事。他和母亲以及继父生活在一起,只不过继父不是车迷,而是登山爱好者。“一九五八年九月,我在《法兰西晚报》上刊登了一则告示,寻找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来扮演《四百击》的主人公——我刚和朋友马塞尔·穆西写完了电影剧本,而整个写作过程中一直启发我们的念头就是要勾画一生中十三岁那一年的时光。不是带着淡淡的怀旧,恰恰相反,是把它看作‘要度过的艰难岁月’。”文:特吕弗摘自《四百击:安托万·杜瓦内尔的冒险》序言主演安托万的让-皮埃尔·雷奥当时才十四岁。特吕弗在和雷奥的合作中觉得,他和主人公安托万·杜瓦内尔一样,孤单、不合群,随时可能反抗。但作为一个少年,让-皮埃尔更健康,还经常胆大妄为。在电影大获成功后的一次采访中,对撒谎这件事,他说“有时候我说了真话,但他们还是不相信我,所以我宁可撒谎”。而对另一个关于“性”的问题,小雷奥露出了自己古灵精怪的一面:男主角“杜瓦内尔”(Doinel)的名字直到拍摄中途才定下来,此前一直叫“鲁瓦诺”(Loinod),应该是向雅克·多尼奥尔-瓦尔克罗兹(JacquesDoniol-Valcroze)致敬,Loinod是Doniol字母颠倒的形式。而杜瓦内尔则是向让·雷诺阿致敬,因为后者的重要合作者之一叫吉内特·杜瓦内尔。这经典的眼神运用电影《四百击》的拍摄期间意外事故不断,经历了杜瓦内尔公寓断电、警察上门、演员背痛发作等一系列不幸之外,有一晚因为夜间拍摄扰民,被报警制止;在巴黎街头拍摄体育课镜头时,一个酒吧老板抱怨雷奥口出不逊,就此留下了那个经典的学生不断从体育课队列中逃走的经典长镜头。雷奥还在印刷厂拍摄时弄伤了手,在拍摄烧毁巴尔扎克头像时差点窒息。真的很好奇特吕弗拍摄这个安托万逃学去玩“转桶”的镜头拍了多久,要知道,飞速旋转的眩晕感、离心力带给演员的压力、镜头不停在安诺万和上面观众之间的切换……想想也让人害怕……特吕弗在创作《四百击》剧本时,针对儿童心理和儿童行为做了详细的研究。他不仅读了大量文献,请教了很多专家,还采访了儿童罪案的法官、教育部的相关官员。他拜访了研究孤独症儿童的专家德利尼,后者建议他改写安托万和心理学家的对话。《四百击》属于“新浪潮”第一批电影,另外,特吕弗也向同属于“新浪潮”的雅克·里维特(JacquesRivette)致敬,在《四百击》里安排杜瓦内尔一家去电影院看了《巴黎属于我们》。这部《四百击》开启了“安托万·杜瓦内尔系列”,一共有五部电影,都以安托万·杜瓦内尔为主角,由让-皮埃尔·雷奥主演,从大银幕上展现了他从少年到成年的每个阶段《二十岁之恋》《偷吻》《婚姻生活》《逝去的爱情》。让-皮埃尔·雷奥在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前特吕弗曾表示,他认为让-皮埃尔·雷奥是他同时代人中最出色的演员。在“安托万系列”之后,还曾与让-吕克·戈达尔合作《男性,女性》《周末》等,与雅克·里维特合作有《出局》等等。《男性,女性》(Masculinféminin)“一部影片拍摄完成几个月后,后期制作部门就会打电话给制片公司请求同意将最后一次剪辑时没有用到的胶片处理掉,因为卷在铁盒中的“备份”和“剩料”可能会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对于大部分影片,我都爽快地同意了。对于杜瓦内尔系列,我下不了决心,因为我觉得将让-皮埃尔·雷奥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定格下来的胶片比拍摄下成人角色的胶片更珍贵。”文:特吕弗摘自《四百击:安托万·杜瓦内尔的冒险》序言这一段可以说的上是特吕弗对“安托万”这个角色,乃至整个系列电影的内心自白了,毕竟在他看来,“安托万”投射出的,是特吕弗对自己整个青少年时期甚至更长一段人生的回忆和再现,那种课堂上的压抑,那种对父母对家庭的反抗,那种在街头悄悄溜走尽情撒欢的叛逆,读自己想读的书、看想看的电影、玩想玩的游戏,哪怕为巴尔扎克点上的那根蜡烛几乎引发一场火灾……尤其是看到最后,从青少年管教中心成功出逃的安托万,静静地走在空无一人的海滩上,当画面定格在安托万的双眼,目光有些茫然,但依然看得出一种代表力量的坚定。(完)感谢责任编辑缪缪整理文案(点击上图封面即可预订)《四百击:安托万·杜瓦内尔的冒险》[法]弗朗索瓦·特吕弗|著朱晓洁|译护封展开即为安托万读巴尔扎克的经典海报法国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特吕弗的“精神自传”“二战”后新一代法国青年被定格的迷惘同名电影荣获195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名叫安托万的男孩不睦的家庭和畸形的社会中挣扎成长寻找自由的故事。特吕弗将他小时候的经历和心态投射在这男孩身上,因此影片有着强烈的“半自传体”风格。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特吕弗继续启用同一个演员拍摄安托万的成长故事,让他经历了青春期、工作、恋爱、离婚等等人生阶段,用五部电影的篇幅完成了他自己的“电影自传”——即“安托万五部曲系列”——堪称电影史上的罕见影象。可以说,在安托万这个角色上寄托了特吕弗自己以及整整一代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对人生目标的迷失,对爱情和婚姻的迷惘,对家庭和幸福的错失。本书包括了“安托万五部曲”里的前四部:《四百击》《二十岁之恋》《偷吻》《婚姻生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MjXo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