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高考主观题答题思维及表述方式简析

阳志乔 参加评卷工作,感触最深的是相当多的考生答题思维能力欠缺:盲目堆砌知识点,所答内容与设问之间逻辑关系松散,甚至答非所问,或者回答问题角度单一,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要提高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的准确度和全面性,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
阳志乔参加评卷工作,感触最深的是相当多的考生答题思维能力欠缺:盲目堆砌知识点,所答内容与设问之间逻辑关系松散,甚至答非所问,或者回答问题角度单一,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要提高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的准确度和全面性,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以高考全国卷的6道主观题为例,对部分常见的答题思维及表述方式作简要分析。2003年1月,某网站推出以“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截至2月25日,共有20余万网友投票选出今年人大最受关注的十大问题。其中居第一位的是:深入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该题的回答涉及两个思维方式:1.审题要兼顾题目设问的“头和尾”——问题的主动者和问题的延伸。该题要回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我们先来看“头”:“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动者是谁?能不能“制约和监督”?我国的国体表明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对权力有制约和监督权,这是答案要点的第一点。再看“尾”: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越大危害越大,这从反面结果证明了“必须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此为问题的延伸,为答案要点的第二点。从考生答题的结果来看,第一要点很少有人涉及。2.答题要多角度“辐射”。该题的第二层问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分别从体制、党和政府自身、政府与群众关系和各项事业四个角度进行了“辐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轿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如果一辆轿车的销售价为10万元人民币,年均保险费3000元,年均维修费3000元,其他相关的服务费年均4000元,10年后,一辆轿车的使用费用就可能超过其售价。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无限商机,一些与轿车消费相关的行业正在兴起。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该题的回答涉及两个思维方式:1.以联想构建“思维链”。轿车进入家庭消费,而消费能拉动生产,因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从具体作用来看:联系到该题的材料可知,轿车生产可带动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说明这些相关产业发展的程度——其增加的附加值等于甚至大于汽车的销售价格;根据所学第三产业的知识我们知道,第三产业门类多,就业容量大,因而与轿车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扩大就业,而就业意味着收入,因而顺之引申出:提高居民收入;然后再把视野放开,由一般的就业问题,联想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至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环境(该点可加分)。为了直观,以上思维链简化为:轿车生产——进入家庭——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的程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接受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2.表述要有总观点与分观点的结合,尤其要注意总观点的提炼,这一点考生很容易忽略。本题答案第(1)点“轿车进入家庭,拓展了家庭消费的新领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就是对问题提纲挈领回答的总观点;第(2)点是分观点,是对第(1)点的拓展:轿车生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你怎么看待这句话?该题的回答较为突出的思维方式是对观点进行分层断句、逐层辨析和比较分析:1.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2.事物的矛盾能不能制造?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任意制造和消灭。3.人为制造的矛盾能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通过对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的矛盾比较得出二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这一区别,所以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数次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其中199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人员总数减少一半。2001年,又撤销了9个国家行业主管局。2003年,又将国务院的29个部门减少为28个。辨题: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机构。该题的回答涉及三个思维方式:1.全面看问题和准确的真判断。建立高效政府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因素,既指出机构的合理设置是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同时又承认精简机构是提高政府效率的措施之一,这是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对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作出准确的真判断(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属性的正确判断),是回答本题的核心要件,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2.量的分析与质的分析的统一。精简机构是建立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量的分析;同时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这是质的分析。分析问题由量到质的提升,这是分析深化的要求。3.注意下结论。综合前面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因此,减少我国的政府机构只是建立高效政府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更不是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该题的回答涉及五个思维方式:1.由表及里挖掘深层次原因。这一方法体现在第(1)问:先回答“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这是直观的表象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深层次原因——认识为什么能不断深化、发展?于是可从“实践的动力”角度作深度分析:认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实践,每一个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是基于当时改造自然的实践水平,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2.注意题目设问的“偏向性”。第(2)问是偏向于“人为什么要尊重和服从自然”这一层含义,从唯物论角度来看,这一偏向性含义的依据,就是自然界的客观性问题。3.将具体问题还原为“知识点”或“原理”,以找到说明的理论依据。第(2)问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还原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这样,利用这一关系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可说明: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4.事实证明。第(2)问答案在回答“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后,列举了材料中“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这一事实来加以证明。5.总结(有关系的一定要涉及到二者的辩证关系)并提出觉悟要求(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第(2)问答案在最后总结为: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提出觉悟要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表1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指标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20018.54.2200213.44.8表2我国消费与投资指标2001年2002年指标2001年2002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其中:城市消费零售总额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总额3759523543140524091125898150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投资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68982640151895308432023102059016280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表3我国经济增长GDP增长率(%)拉动2002年GDP增长率的因素2001年2002年投资贡献(%)消费贡献(%)净出口贡献(%)7.784.33.40.3(1)表1、表2和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2)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以表格作为材料的论述题几乎每年必考,应引起高度重视。该题的回答涉及两个思维方式:1.纵横比较,提炼观点,这是回答第(1)问的常规方法。表1从纵向比较来看,数字呈上升趋势,因而说明:从2001-2002年,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都有较大增长;从横向比较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增长较慢。表2从纵向比较来看,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总额远小于城市消费零售总额,由此推出:农村消费量不如城市消费量,且增长慢;集体经济投资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数量远小于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因而推出: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远远落在后面。从横向比较来看,从2001年到2002年,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所增长。另从“加注”部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可推出:我国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投资的增长。如果能分别算出2002年固定资产和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率,然后将二者再作比较,可加1分。表3只有横向比较:从2001-2002年GDP保持了7.7-8%的增长率来看,说明: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拉动2002年GDP增长率有三个因素,可分为两大类:投资、消费构成内需,净出口构成外需,经比较看出,内需的贡献占绝对优势,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需要注意的是,纵横比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结论是综合了纵横双向对比后得出的。如回答表1“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较慢”的结论,就是综合了纵向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和横向的城乡对比后得出的;表2中“农村消费量增长慢”的结论,就是综合了横向的城乡2002年与2001年消费零售总额对比和纵向的城乡对比后得出的。2.立足材料,全面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要求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来谈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那么就可围绕“保持经济增长”这一中心,从三个表中搜寻提取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消费拉动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到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对经济的拉动。表1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较低,以致造成表2中农村消费量不如城市,因而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农民收入,将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拉动经济。从表2看出,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的投资不足,政府应就此积极引导其增加投资。同时,从表2的“加注”部分关于“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内容可得到启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正是得益于这一财政政策,因而我们在近期,应当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并顺着引申出国债投资方向:增加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从表3看出,目前出口虽然对经济的贡献率不大,但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应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产品出口。保持经济增长,要立足于扩大内需。从表3可知,拉动经济的三要素中,内需的拉动是主要的,由此得出“扩大内需”这一国家发展战略。这一点如能从深度挖掘“为什么要扩大内需”,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扩大外需有一定困难”,可加2分。顺便说明一下,能进一步指出一种现象或结论的“深层次原因”往往成为高考答案加分的特征。要答好政治高考主观题,基础知识是本、是源,失之,则一切均无从谈起,但仅有基础知识,把它当成僵死的教条,照搬照抄,而不知变通、迁移、应用,那么这些基础知识就成了“一潭死水”,毫无用处,因而在政治高考备考中,在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考生要注意总结近几年高考命题思维和表述方式的要求,并通过训练,提高自己分析、综合等思辨力。以上分析仅仅是以高考6题为例,对部分思维和表述方式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考生起到某种程度的启发作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MmMA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