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爸妈一定要看爸妈,请你一定要陪我到七岁,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

1 2 我们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一直就没有变过多少。 很多时候能感觉童年的那个自己就在身边。 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们一直是那个自己。 在他们漫长而又如此短暂的童年里,行为习惯在快速地成形。 心理上的变化更是剧烈无比。 他们要从
原标题:爸妈,请你一定要陪我到七岁,因为之后的人生基本已注定!12我们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一直就没有变过多少。很多时候能感觉童年的那个自己就在身边。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们一直是那个自己。在他们漫长而又如此短暂的童年里,行为习惯在快速地成形。心理上的变化更是剧烈无比。他们要从婴儿期走到幼儿期,再进入青春期。进入学校,进入社会,挑战无处不在。在这条成长之路上,荆棘遍地。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可我们还有太多的父母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没意义。记得以前在聚会的时候,有一个还没做爸爸的朋友听说我在自己带孩子。他就说我这样做难以理解。因为孩子这么小,你对他好,他也不知道。而且也记不住。他的论点是:“你能记住4岁前,甚至7岁前发生的事吗?”大伙愕然,因为真的记不住多少。可是,记不住不等于没发生。往往是那看似混沌的阶段,奠定了天地的基础。也就是那记忆里空白的几年,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英国有一部非常牛的纪录片。一共拍了50年才拍成。1964年,拍过007的英国大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开始记录14个7岁的英国小孩,每隔7年就会找到这些孩子,拍下他们的最新状况,于是就有了《14Up》、《21Up》、《28Up》、《32Up》、《42Up》,《49Up》,直到2013年孩子都成了《56Up》里的老年人。讲述了14位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经历,默默追问决定人生的答案。我们看着片中的主人公,看到他们从小开始,慢慢变老,看他们努力奋斗,看他们徒劳挣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普通英国人的人生。而那些人的人生无不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幼时的家庭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难以磨灭的。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话开篇:“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我们中国古话说:“三岁看七岁,七岁定终生”,同样的道理。有太多人曾幻想“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会……”如果,如果,再多的如果也是空谈!也有很多的父母一直在抱怨说,我的孩子问题太多,自己感到手足无措。不要等孩子的性格习惯已经成形了,你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时候,他已经不是你的乖宝宝了。而且真的到了青春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3幼时接受的教育决定了真正的起点。在这部纪录片里,有一个叫Paul的孩子。他住在一个没有人管的寄宿学校里。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少挨打,不要被老师罚站。小小的年纪充满了忧伤和无助。他成年后虽然也找了很多工作,却频繁地失业。到晚年时,也只能在妻子帮工的养老院谋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杂差。他到底是因为幼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造成的自卑,还是因为天生性格怯懦而造成的毅力的缺失?不得而知。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可是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反对种族歧视,到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底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年那几个7岁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毕业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比如修理工、保安之类,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本来导演的初衷是想批判英国社会凝固化的阶级: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可是,这个过程却不禁让深思。这样的差距是从何处开始拉开的?为人父母的自己,不禁心头一紧。因为除去社会板块固结的客观原因之外,家庭和父母的主观作用不容忽视。而后者握在自己的手中。4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还有自己的努力。现实的世界,很少有童话出现。不可能真的能像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一样,摇身一变就成了公主。影片中的一位主角在56岁时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们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这很重要。”你看,不论贫穷富有,这都是你可以给予自己孩子的付出。导演迈克尔说,观察这14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既“有趣”又“令人心寒”。有些人很早就对人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和远见;有些则一辈子每天都忙着为当天的生计操心。14个孩子中,有两三个算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跻身真正中产或准精英阶层。就读公立学校的布鲁斯考上了牛津。出身北部约克郡农庄的尼克,成为一名核物理学家。这应该是值得每一个父母为之振奋的。因为努力奋斗,还是有机会突破的。有一个现实很重要: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庭条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当然要努力,努力生活的更好,努力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成长条件,这样孩子才有更多的机会。就好像很多父母说的,做不了富二代,努力做富一代吧。父母更努力孩子更有机会个中滋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一起努力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V037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