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走进木里,丛林寻光

一、这一次,只说木里 但凡说到 木里 ,通常离不开 稻城 亚丁 。不过2017年6月初去了一趟 木里 ,不考虑 亚丁 ,只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区域以内,去到旁人轻易很难到之处,感知 洛克 描述过的“ 木里 王朝”。 回来以后总觉得应
原标题:走进木里,丛林寻光一、这一次,只说木里但凡说到木里,通常离不开稻城亚丁。不过2017年6月初去了一趟木里,不考虑亚丁,只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区域以内,去到旁人轻易很难到之处,感知洛克描述过的“木里王朝”。回来以后总觉得应该写一篇完整的攻略——木里藏族自治县,同为藏区然而对于外面的人它显得陌生,很多美丽经典的地名即使在最普及的电子地图上都不易翻找,碍于交通缘故可以深入去接触、去了解的旅行者凤毛麟角,受旅行计划的时间限制关系,我只走了一半近乎于丛林探险的路线,另一半人文探秘是同去的其他队友完成的,原想从胖伦小同学那里找些沿途人文照片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行程,一直没拿到,于是拖沓拖沓至如今,还是把曾经走过的山水人文描述给朋友们吧,那些浑然天成的景,那些温和质朴的人,那些残酷的生活现实……(一)丛林穿越行程安排D1:成都——西昌——木里D2:木里县城——寸冬海子——912、913、914、917林场D3:917——云揽堡瀑布——915林场D4:915——玛娜茶金——木里大寺——县城D5:县城——项脚乡——关门山——县城D6:返(二)人文村庄探秘几个重要村落参考(没去,仅给未来行者个参考)俄亚乡俄亚大村、瓦厂镇夺卡村、水洛乡其拉村、东朗乡亚英村、趟央乡个克尔村二、出了3环就快乐早起离开都市颠簸若干小时以后见到大山的另一边有蓝天白云森林,乐呵呵的发个朋友圈:出了三环就快乐,瞬间收获一堆批&赞,没办法这就是久居都市人矫情的病态现状,既不愿时刻呆着更不愿轻易被挤出去。不过无论如何能捞得片刻闲,便该好好享受旅行的短暂放飞。成都去木里,需经雅西高速抵达西昌以后再沿S307到盐源后分路前往木里藏族自治县,路面大多新整治过,此段行程路况不差。(午饭在西昌解决的。在西昌与我们汇合一同前去木里的王老师作为半个地主,带着一群人去尝试了彝家的包谷饭,白色的包谷饭是上图右下‘干玉米粒去掉外壳’再蒸熟的模样)(看见万字符经幡,离得县城不远了)(满满民族地区特色的标语)(17年去的时候整个木里县城都在“翻修”,不提美感,基本上走哪哪没有完整的道,轰轰烈烈造城“运动”)三、探秘第一站,寸冬海子木里县城西北向30余公里,康邬山上,有一个5000余亩的湖——寸多海子,当地人又称呼为长海子或者寸多海子。长长的湖水两岸,一边有前去电站的路(西电东送的某站就在这里)和牧场农家乐,一边是高坡山崖可以登高眺望稻城著名的三座雪山。朋友中有春秋冬都去过的,灿烂的花迷朦的云海冷到极致夺目光芒的日出,都是吸引我跑来的主要因素,然而我来的时间是初夏,也还有花也有略蓝的湖水,缺少惊艳。07年的时候湖畔仅此一家的牧场农家乐,别看附近水电站的人也在他家搭伙,这里用电委实困难,我们一堆人带的各种设备都靠的自备发电机自己解决。老板&大厨——手艺就三招:宰杀、切块、油炸,所以无论跑山的猪、水游的鱼、走地的鸡,最后都殊途同归炸得一块比一块红亮,蘸着辣椒花生盐巴组合的干碟子吃,顶多鱼骨架熬上一钵白汤,然后配点水煮白土豆玉米。当时还以为这一顿土豆当主食的午餐,随意凑合凑合吧,没曾想尽然是接下来丛林穿越期间吃得饱也吃得最合心意的一餐……(早起得很早,以至于一群人啃着饼干喝着牛奶在山头冻了快1小时,才有拨开云雾见光明的到来)(山下有一个可以点黑毛猪肉和鸡肉嘎嘎吃的牧场农家乐,附近水电站长驻的员工也爱来此改善伙食)(海子里的水况很好)(接近中午时间,光照强烈一些则湖水的蓝色开始增加)(光影和温度的变化下,不停的拍)(越拍得多,你就越会爱上湖中草海的各种形态)(离岸近的草海中当时有一只作业完毕逐步靠岸的打渔船来着,我没来得及拍到,可惜)(换个角度,扫描一下海子全貌)(换到湖水另一边望远方,清晰可见亚丁著名雪山)(高处俯瞰,经过湖区有几条前往其它不同目的地的路径)(湖畔的花)(农家乐老板放养的跑山黑毛猪,太正了啊!!!!!!)(17年去的时候寸冬海子附近仅此一家农家乐,大厨的操作间即四根木柱撑起几片铁皮,灶!!虽然我们见天的户外做饭喜欢做埋锅造饭,这可是真真的头一次见到如此正式又贴合字面的灶啊!)(老板&大厨,手艺就三招:宰杀、切块、油炸,所以无论跑山的猪、水游的鱼、走地的鸡,最后都殊途同归炸得一块比一块红亮,蘸着辣椒花生盐巴组合的干碟子吃,鱼骨架拿去熬上一钵白汤,然后老板端出一大盆的水煮土豆、玉米、番薯做主食,吃不完的主食别乱动他会收回去)(大约十年之前,我的朋友鞋拔子和猫姐、塔哥、逗哥他们一行数人木里穿稻城,曾写下一行标题: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许多年以后我走了进来,眺望过远方的三神山,虽然没有重复金矿、牛场、亚丁的穿越之路,接着进入木里的森林中转悠了几天,却是当仁不让的肉测了这句标题的深深涵义……)四、踏入丛林,917的事由寸冬海子作为丛林穿越的新起点,午饭以后稍事休息开车冲向湖水对岸的山顶高坡,即使乘车人都下来步行,依然有2辆车冲不上颠簸的泥埂,而冲上高坡的车又险些把后备箱码放的一些相机设备抖飞出车窗,暴力损伤啊。同车的帅气司机和木里一位宣传口老师客串着我们的“讲解与向导”,沿途大概会经过912、913、917、916、915林场场区,80年代可能还凑合的路面残喘到如今已经面目不堪、无养护可能废弃的状态,很多地方连路基也已损毁严重。两位客串向导再三强调倘若下雨天气,绝对要延迟计划不会立即进来,而即使我们人品爆发纯穿越的两三天里都艳阳高挂,所走过的路烂得只能平均时速不过30迈,一路颠簸得心神总想崩溃那么几次。(路烂成何样?透过挡风车窗所见可以联想;一直在绿色林区盘旋穿越,时而有路很崎岖,时而疑似无路非得抵达山前方见拐弯处)(根据队友郑自豪童鞋回家后制作的攻略提示,重新描绘林区行驶轨迹模拟图:起点寸冬海子,终点915林场)917林场——一共百来公里路程,因为路况安排出两天时间,第一晚选择到917林场借宿。前去917林场的路虽年久失修半废弃状态,大致还是可以分辨,只在途经三家村之前有一段路不甚分明,倘若有怀疑一定问询当地过路人,接下来会经过规模不算小的一个电站的水库。因我们去时算枯水季,水底分明可见旧日村庄房舍痕迹。翻过山,走完土路,出现水泥路面时,917林场的管理站差不多就到了。来得时机不凑巧,通信信号塔故障了得有10天了,老乡们若有要事还得骑上摩托跑十余里地出去使用手机。供电也是个问题,别看附近就有电站,仅仅林场的办公区和家属区有供电,村里是没有连入电网的,条件好些的人家顶多装有家用太阳能板,电灯光都是昏黄色,冰箱电视这些基础家电的使用更成问题。我们借住在紧挨着管理区的唯一一家经营着的餐宿店里,老板是几姐妹和老阿妈。木板房子两排一横,前院后院偏院依靠水渠建成,屋舍条件简陋重要的是没有电,还好我们自备的发电机基本满足一行数人手机相机航拍机的充电。既然闯入了与世隔绝(其实有带卫星电话,就是费用贵不舍得瞎用)的地界,没有信号的夜晚,饭食就显得更为重要,煮肉杀鸡和着泡发的干菌子炖上一大窝,再有农家菜地现拔的菜炒上几盘,敞开食量美美喝汤吃菌(鸡块太硬、猪肉很肥、米饭夹生,还好菌汤很香,老板娘们的颜值和手艺不成正比呀)。队伍中就我一个女的,老板娘很是照顾的给安排了屋后偏院中一间双人木房。窗户没有玻璃,钉了零散几块塑料布,缝隙也捂不严实,嘎吱作响的木头床上堆了几床花棉被,且潮。夜间老板娘一家入睡前把偏院唯一通往外面的后院门给紧锁之后,感觉自己被遗弃了,屋外一块菜地一间土茅房几堆柴火,稀疏的木板木条钉出来的一圈栅栏,总有幻觉月亮落下的时候林间野物可以溜达进院里“漫步”。风嗖嗖的灌进屋子,这一夜很难好眠啊。(大约是被月黑风高自我的丰富想象力吓着了,清晨老板一家将通往外院的木门一开锁,我就麻利的离开后屋偏院跑出去自由的溜达:左上图,隔管理区不远还有许多三五一堆的村民屋舍,山里人勤快起得早,太阳还在上班路上已经炊烟袅袅;右上图,村口有条小溪流入,顺带着就修了条小水渠;左下图,917林场管理区张贴的辖区范围图例;右下图,几乎每户人家前后院均有一块小菜地,自家吃应该可以满足吧)(水渠旁边的小溪)老板家养的鸡咯咯,形象生动的诠释了啥叫“抱鸡婆”)(从来都是靠山吃山,林区不乏各种可食用菌类,我们来得早了些,7月差不多就有鲜活,尤其在外面都市销售价格很喜人的松茸,这里的产量也很可观。可是,再次败给了烂路,收购的商户货车并不容易进来,村民采摘回来得再多销售不出去也是零,加以当地老人认为松茸吃多了是易翻病(诱因),所以每年相邻的云南和雅江地区松茸销售红火的时候,这里并不热闹。客栈老板娘自己家收了鲜货晒干出售,喊价500/斤,买了一点当晚炖了汤,仅此而已)(攀高爬低搞“手机创作”的时候,迎面相逢的一位妇人,衣着朴实干净,背上布包里塞着一只自制的装水竹筒,十分粗糙的手里拿着带小棍的赶牛鞭、手腕上挂着的小塑料袋里两个馒头。瞧着年岁仿佛四十许,但我直觉她真实年纪应该三十上下,山里劳作辛苦一般显老。她浅浅的笑着,略有些好奇的靠近打量一下我手中的OSMO,挺和气的与我招呼——早上好,待我回以同样的问候,她又赶着牛继续向前。由昨晚借宿客栈的几姊妹家内况以及方才见过的管理区附近村民屋舍,我本以为此地至少自给自足,然而这一刻我怀疑自己可能错了:为了3头瘦削的牛要消磨掉一天中主要时光的妇人,家境能如何呢,她的饭食只有凉水与馍。后来的旅途我还遇见过好几个如她一般甚至年岁很老的妇女,也是带着不多的简陋干粮去离家有点远的山地放牛,牛的数量都很少。五、泽米扎古离开917林场管理区继续深入林海,计划去膜拜一座林区深处常年云雾缭绕的神山泽米扎古,也是放牧区和无人区的分界点——央岗垭口。迈过山顶的一处平坝下去不远,大面积高山杜鹃花林的边上建有三座白塔,明显是分路叉口。约莫等了20分钟才先后遇上二、三个骑摩托路过的本地人,问明了前往神山的路是沿着白塔右侧下坡,白塔左侧是我们参观完神山回来以后继续向前的路。异常颠簸的下坡路之后,很快看见大片开满紫色鲜花的牧场,实在是个航拍的好地方。队友们蜂拥下车畅快的摁动机器快门时,我却沮丧的发现一个现实:自己带来的小御云台在颠簸的行程中抖坏了……泽米扎古,这座神山的名字很多木里人也说不上来,更多人会描述为争西牧场的央岗垭口。两侧山体呈灰白色,除山脚有一些灌木丛其余基本无植被。队友们大多爬上山去玩穿云拍摄了,没“武器”的我只得山脚弄点图片,顺带向同队的木里文联马主席打听下周围情况,方知晓通过垭口之路继续向前将是木里真正的无人区,一直到靠近雅江县的地域分界处,近年没什么人进去过,关于内里丰富的珍稀动物植物等等都只能是……据说。(山顶草坪中由很多颜色眼里的鲜花,树上则挂满了代言优质空气环境的松萝)(左上图下图:为分路处的白塔和杜鹃林;右上下图为开满紫色小杜鹃的美丽牧场)(左上图:央岗垭口的神山很好辨识,山体没啥植被;左下图:极简朴的景点说明石牌——泽米扎古,海拔4647;右上图:两年轻帅气的家伙跑得快,一会就窜山顶玩穿云去也;右下图:延时报废,脚架没留神架在了软土上)(不知道积雪季节会是怎样,两山之间是大风的通道)(山脚灌木丛里,可以捡到一根一根的当地人喊做白茶的药,我这眼神即使宝贝就在脚下也找不到……)(泽米扎古山下的争西牧场)(牧区没有商店和饭店,我们敲开了路边一户牧民家的门,借炉子烧水泡面打尖。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有一稚龄小儿,这间屋子是夏季放牧居所,搭建得很有些简陋,一门一窗顶棚石棉瓦,屋子里除了板子砖块搭建出来的床、长桌、带了长烟囱的小铁皮炉子,没有富余的家具,当然更不可能还有瓜子花生小苹果什么的待客零食,女主人长得挺秀气的,有些腼腆的帮我们烧好水,忙着又打了一罐酥油茶出来一定要请我们喝。男主人还在牧场劳动暂时没有回家,他们家只在早上吃有内容能顶饿的主餐,劳作到午间2、3点钟回家喝一些酥油茶就不再吃饭,一家人呆在屋子里聊天休息把一天余下的时光消磨。知道为什么嘛?因为没有钱,没有足够三餐的粮食。瞬间明白了文联的马主席为什么说能有土豆和玉米也是好的,至少可以先填饱肚子。争西牧场是国营的,近来推出一些扶贫计划,像小夫妻这样的可以从那里赊回百来头牦牛放牧,等到长成卖回给牧场,扣去赊账部分余下的算是自己的收成。这个小家庭期待脱贫的希望并不远。匆匆一次邂逅又该出发,我们只留了矿泉水,把余下的所有路餐、零食都留给了年轻母亲和小儿子,临离开前晃眼看见马主席又走回去塞了几张红钞给孩子……)六、云南堡OR云揽堡返回3座白塔的地方,走另一条道就是往云揽堡的方向。按照导航到了沙湾乡那个点,要离开主路走Z字型折返到山路下面一条土路,很快就能见到对岸撕拉成若干缕的瀑布水流。云揽堡在很多资料上又称为云南堡,上层草甸,中层瀑布钙化池,下层水溪,可以步行下到河底某处再沿小路攀爬到对岸的瀑布平台上。我们去的时候有十数游客正在对岸戏水,想了想人均3大包的装备,放弃去尝试。再经过一段水电站密布、高压线密集的大峡谷,沿河而下抵达915林场,千幸万苦预定的泸亚酒店,抬头一看,哈哈哈哈哈,简直是招待所嘛,BUT,可以洗个热水澡啦。(云南堡瀑布)(此段路尤多如此的绝对的悬崖峭壁)七、玛娜茶金如果不去亚丁,在木里观看著名的三座神山:仙乃日(观音的化身)、央迈勇(文殊的化身)、恰朗多吉(又书写为夏诺多吉,金刚手的化身),必然选择到玛娜茶金,可直视眼前排列的巍峨神山。4点摸黑出发,就在泸亚酒店后面一条水泥陡坡上去,路十分的不好,有一些小转弯又窄又陡,切记注意对向来车错让问题。糟糕的路面很磨损车胎,我们返回时遭遇了爆胎,还好行车速度比较慢。路烂耗费相当长的时间,风尘仆仆拱上山顶的观景平台,别说日出了,天色傻蓝天空光明一片,半片云都木有。遥望一览无余的美丽神山,下撤到光景台后面牧场的一户牧民家,老规矩借火烧水泡面,然后一路拍不停的下山去。(玛娜茶金的观景平台全貌)(没见到其它时间上来的朋友们拍的云雾或者光芒四射,三座神山清晰的直立眼前,来时路的辛苦很是值得)(彝族群众称为索玛花的小杜鹃)(午饭借炉子烧水的牧民家。这样的算是牧区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大屋子里面挂了十余串熏过的大腊肉,但是,也不能售卖给我们这些过客,因为梁上悬挂着的是全家人还要坚持半年的口粮一点没有富余。主人热情的煮了很多浓浓的酥油茶请客,甚至拿出了几个土豆烤上……如今回想,很是感谢。)(美则美矣,还好一路人品不差全晴无雨,否则这些土路要命……)(左图:跑了几天烂路,终于在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玛娜茶金下山路中被扎胎,帮着搬行李的一瞬,随风飘扬的灰哟……辛苦这次出来客串司机的帅哥;右图:路边偶遇了很小巧的多肉)八、木里大寺木里大寺,还记得洛克描述的那段话吗。兴建于清顺治年间的格鲁派寺院,在这样一个性格平和的多民族聚居区域,有着相当的地位。我们从玛娜茶金下山,因为要修车,索性路边找了个餐馆正经的吃了一顿丰富的正餐,果然饿肚子的时候再不挑食,夹生的米饭也会香的。去木里大寺总算能见着平整的路了,算是沾了泸亚路的光(泸沽湖到木里这一段已经建成油路,双向两车道,仅仅错车的时需要略谦让一下,去稻城的不知道现在如何了,17年是烂得无与伦比)。进入寺庙之前,遵照习俗停车在指定的泉眼处洗手洁面,然后继续上行抵达寺院。去的时间恰好没有任何法事,寺院里面相当的安静,遗憾的是没有见到香根活佛,四下里粗略参观完毕,回县城休整。(木里大寺初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金碧辉煌的模样)(进入大寺之前必须进行的仪式:山泉水洗手洁面)(左右上图:寺院保留的老殿以及修建了新的外层来保护内里遗迹;左右下图:新大殿和屋舍)(修饰繁复精美的木里大寺主殿,隐隐然皇室作派)(总高26.7米的强巴大佛,大概是我去参观过石渠县色须寺之后第二次见到盖高楼主要为了供奉一尊佛像的)九、项脚乡,蒙古族后裔连续几天深山老林里面转悠,外衣上的泥灰都可以抖二两了。回到县城,好好休整一宿,人总算是清爽干净的了,踏着明媚的清晨阳光,去了县城对面高山背后的项脚乡。按照午饭时候从村里听来的说法,此处曾经是蒙古族土司管辖,权贵阶层嘛,当然选择肥沃的地块为己有,故所以项脚乡整体看起来山青依山傍水土地肥沃,较之我们前几天去的林区牧区等地村民生活确实富裕很多,尤其县城进村口的路也很好。唯一差的就是继续往关门山去的路,一是因为有采石场,二是因为尚未修建缘故,维持了我们多天观察来的结论“木里普遍特色”:路烂。遗憾的是项脚村的农家乐厨师们基本也是拥有油炸肉块鸡块,酥油茶配水煮土豆这些技术,倘若将来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得继续下功夫。顺道说一下,从最初吃黄土豆的平常心,吃白土豆的郁闷心,土豆也没得吃的缺憾心,到项项脚乡吃紫土豆时,已经从土豆酥油茶的搭配中吃出了美的滋味,以至于离开前的早上吃土豆丝馅包子,已经不再接受无能。(藏在高山背后,如画的项脚乡)(关门山,顾名思义三山品字排列,关上一道门——很形象。雅砻江的支流小金河从山脚流过,对面是盐源县的行政区域。)(前往关门山的路已经变成蹚水的鹅卵石河沟,很好诠释了车船税的意义)(村里的一些物产。左下图:旅行的最后一天,吃到了紫土豆)十、木里,很美一场走马观花的旅行结束。初窥一座神秘的“木里王国”,果然深藏很多美丽的山水,也许以后有机能再去细细感受木里奇妙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故事。唯一期翼,有一天木里可以有平整好路,要致富先修路嘛,吃不饱的故事成为过去的故事。(小杜鹃,映山红,彝族称为索玛花,它有一个很文艺的传说……)文末,感谢航拍群兄弟们一路相助,尤其感谢“吴老板”让我体验到了旅行最高境界:带自己的卡玩别人的机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VMva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