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走进伟大文学家苏轼的情感世界

苏轼作为中国一流才子和文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家庭生活也备受关注,流传千古的悼亡词,人们每每读来,都不禁为之恻然。苏轼是不幸的,满腹才华却政途多舛命运坎坷颠沛流离;苏轼又是幸运的,在他65年的生命旅途中,先后有三位人生伴侣,陪伴他经历春风得意和
原标题:走进伟大文学家苏轼的情感世界苏轼作为中国一流才子和文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家庭生活也备受关注,流传千古的悼亡词,人们每每读来,都不禁为之恻然。苏轼是不幸的,满腹才华却政途多舛命运坎坷颠沛流离;苏轼又是幸运的,在他65年的生命旅途中,先后有三位人生伴侣,陪伴他经历春风得意和宦海沉浮,她们分别是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和侍妾王朝云。这三位女性,苏轼对她们都十分珍爱,一个让苏轼体会到浪漫与温情,一个让苏轼感受了贤惠与亲情,一个是苏轼的解语花和开心果。有了三位这样的女性,苏轼的一生在感情上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苏轼的第一位夫人王弗,是苏轼乡人之女,比他小3岁,15岁时嫁给苏轼。王弗生于书香门弟,识文断字、明辨是非,她不仅在生活、情感上,给了丈夫很多慰藉,在事业上和为人上也对苏轼有很大的帮助。苏轼对王弗的评价很高,第一是“敏而静”,即聪明又不张扬,第二是“有识”即有见识有学问。作为进士之女的王弗开始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知书,后来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在旁边静静地做针线活。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悄声提醒,苏轼于是接着满屋子的书,挑出一些问她,她居然都能答上来,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苏轼做官以后经常有客人来访,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悄悄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一一应验,夫人的判断力准确让苏轼很是佩服,王弗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陪伴苏轼红袖添香,熬过了苏轼寒窗苦读的季节,也曾经历览苏轼春风得意,感觉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仅仅是一对少年夫妻,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伴侣,她给苏轼生下了长子苏迈。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由于身体疾病,王弗年仅26岁就病逝了。王弗的早逝,带给苏轼巨大的伤痛,十年之后,苏轼经历宦海风波,有一天在夜里再次梦见王弗,醒来伤感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记梦》,这是近千年以来写夫妻之情最成功、最动人的词章之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据说用词来写悼亡,苏轼是首创,这一首创,却成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这固然是因为苏轼才高学深,但更因为他和王弗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苏轼的第二位夫人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苏轼小11岁,21岁嫁给苏轼,那年苏轼32岁。王闰之跟堂姐性格完全不一样,虽不如堂姐聪慧,但非常温柔体贴,性情温顺贤惠,知足惜福,是一位贤妻良母,深得苏东坡敬重。王闰之不像王弗知书达理举案齐眉,也不如朝云能歌善舞红颜知己,但她绝对是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患难与共。王闰之与苏轼共同生活了25年,生下两个儿子苏迨和苏过。王闰之伴随苏轼的时间最长,也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期,她默默无闻地陪伴苏轼度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历经坎坷与繁华。王闰之46岁那年去世,如果说苏轼与王弗的情感,可用“清纯”二字概括,那么苏轼对王闰之的关爱,用“厚醇”二字来形容比较适宜。她和苏轼相伴的25年中,不仅遭到乌台诗案的横祸,而且经历了不少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在苏轼处于极为失意的时期,她全力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家。苏轼写给王闰之的祭文内容也比写给王弗、王朝云的墓志铭丰富得多,对王闰之一生做了真实而客观的总结。首先,一视同仁地对待三个儿子,视如己出是一种坚持和境界。其次,对生活的甘苦处之怡然,知足惜福是对人生最好的解读。王闰之虽然出身农家,却具有大家风度,无论苏轼贬谪,还是飞黄腾达,面对天翻地覆的生活境遇,闰之却不改声色,处之泰然,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牛衣耕织,从不埋怨,锦衣玉食,也不惊喜,苏轼评价王闰之“母仪甚敦”、“得遇而知,随意而安”。在苏轼的情感生活里,还有一位重要的女子王朝云,朝云比苏轼小25岁,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王闰之在才情方面的不足。因为王朝云身上带有王弗的影子。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轼初遇朝云是在西湖边宴饮时,朝云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之意,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朝云与苏轼的关系很奇特。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23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王朝云的地位虽不能与王闰之相比,但她在精神和艺术感受上,又比王闰之更能进入苏轼的精神世界。朝云虽然身份卑微,却能带给苏轼精神上的理解,苏轼也因为朝云的存在而被旁人所艳羡。她不是靠练达持家的处世经验,而是凭着对艺术生活的了解与体验,对细腻感情的把玩品味,与富有浪漫气质的苏轼相贴近的。王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公元1094年,苏轼已经年近花甲,被新上台的新党贬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广东惠州。这时王闰之已经去世,家里的下人都不敢跟去,只有朝云坚决追随他南下,和他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只可惜她不服水土,一年多以后,病逝惠州,亡年只有34岁。苏轼无限伤感,在悼亡诗中把她比为散花天女。苏轼对朝云的两个评价,一是“敏而好义”,说她不但聪明,而且具有丈夫一样的义气,二是“忠敬”,朝云对苏轼对家始终保持着忠心,苏轼被贬到惠州过着非常困窘的生活时,朝云都始终陪伴左右,朝云跟前面两位夫人有很大不同,在苏轼看来,朝云更像是他志同道合的红颜知己。苏轼在写给朝云的悼词里,没有一句话是表现男女之间儿女情长的,更像是写给朋友、知己、同道者的祭文。朝云逝后,苏轼又被流放到海南的儋州。等到朝廷下了大赦令,准许流放者回到大陆,他已65岁。次年,他在江苏常州去世。总而言之,苏轼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并非同时生活在一起,而王闰之和王朝云作为王弗的承继者,又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苏轼对她们的感情,谈不上厚薄和对谁更为倾心,苏轼对她们同样尊重、讲究平等、互相关爱,都很真挚感人。苏轼生命中的三位女子,个个不同,但又个个精彩,因为他们对苏轼的爱,才得以成为我们今天所推崇的伟大的苏东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VgKA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