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历尽千帆 归来仍少年【原创】我的少年(一)作者:红红石榴红红红

(1) 石榴花开了。 鲜艳的红石榴花盛开了哟,也就是在这让人倍感红红火火的激情岁月里,我出生了。这个时间,是在一九五四年。 就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伊河两岸高山巍巍,万木葱葱。父亲和醒民叔叔,狗蛋哥哥等一帮热血青年人驾着木筏,从八道
原标题:【原创】我的少年(一)作者:红红石榴红红红(1)石榴花开了。鲜艳的红石榴花盛开了哟,也就是在这让人倍感红红火火的激情岁月里,我出生了。这个时间,是在一九五四年。就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伊河两岸高山巍巍,万木葱葱。父亲和醒民叔叔,狗蛋哥哥等一帮热血青年人驾着木筏,从八道沟穿过五道沟,栗子坪,在白茫茫的伊河上一路欢歌,飞流而下。我一出生便引得了俺的“三奶奶”的疼爱,因为从我记事起,每逢见了面,她老人家总是笑得跟那火红的石榴花似的对我说:“你叔叔是属牛的,你是属马的,但都是“二十四日生,你们一天过生日啊。你出生那一天,你爹正在八道沟拾柴禾哩,就是我让你醒民叔叔去给你爹报喜接回来了。”“三奶奶”说:“你出生了,村子里的石榴花一夜可盛开了,人们说那是咱村的好兆头红火,大伙儿都高兴透了,所以,我就给你起了个名字叫‘石榴’了。”哈哈哈,“三奶奶”笑盈盈的唠叨使我永远记住了我的出生,也知道了我石榴的由来,感谢村里人对俺的期盼!不过从“三奶奶”笑盈盈的唠叨中,可以看出,她老人家是多么喜欢我,还可以看出我们两家子的关系是多么亲近啊,不一般的,真的!每逢老人家见了我,她总是把我当成了她的亲孙子似的。她老人家也成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2)妈妈说我的记性好,是啊,从两岁多起我就记事了,说起我小时候,我妈妈总是笑着说:“你小时候可是一个憨胆大,见沟跳沟,见井跳井,引着你可操心了!”哈哈哈,我小不记事,那一定是我两岁多以前的事了。因为我记得红石榴花盛开后的不长时间,有一天吃罢午饭,天朗气清,爸爸给我架着光光楼,我拿着妈妈给我做成的大风筝“呼啦啦”转着,一起和他们去大后坡翻红薯穰子啊。那时候种地还“单干”,单独去“翻红薯穰”,那一定是一九五八年以前的事情了,因为,一九五八年就是“人民公社”,开始兴集体了,不再叫老百姓单干了。两岁多我就记事儿了,我记得有一天下午吃罢午饭,太阳高照着,热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姑姑和她的同伴们牵着我的手,我们翻过阿拉庄的南陵脊就去上箭口河看戏了。戏台子就在上箭口村东头的河滩边上搭着,那里聚集了很多很多乱嚷嚷的人。戏还没有开始演出,演员们都是穿着花红柳绿的戏装,脸上涂着红红白白的胭脂,他们还都围在台子下边的东头说说笑笑呢。人们问今天下午要演什么戏?背着一口铡刀的壮年人走过来了,他是吴名的爸爸,他兴奋的大声着说:“演《老包铡陈世美》!”一九五八年,我真的记事了呀!这次看戏,我们回来走到南陵脊的时候,我还看到了阿拉庄学校操场边起矗立着的高高的炼钢炉呢!一九五八年,大跃开始后,县里在车村建起了全县性的炼钢基地,全县很多村都被集中在那里炼钢铁,于是我们村就也在那里组建了炼钢营,父亲就是在那里任我村的炼钢营的营长的。那时候,炼钢铁对一般老百姓来说那可是高科技。由于技术要求严格,所以在大多数没有炼成钢铁的情况下,我村王广爵负责的炼钢炉竟然练出了全县第一炉钢,由此,引起很大振动,王广爵出名了,大家都是纷纷前来向他取经。这件事,成了我们村几十年来的美谈。我还记得,一九五八年我们村成立了托儿所,那一年我就上托儿所了。托儿所的规模很大,地点就在前门武宝福和王健康家居住的地方。锅台垒在了他们后院的大窑洞里。吃饭的时儿童们都是在托儿所吃饭。我们的生活很好啊,吃宽面条,吃白蒸馍,喝香香的菠菜汤!上、下午半晌儿,托儿所的儿童们还加有营养餐——能吃到点心,喝到面汤等营养的东西。可见那时候,我们的政府对我们儿童多么关心。即使到了今天,我们的幼儿班也没有享受到我们那时候的儿童们的免费福利待遇。当时托儿所有很多人,院长是马秀英,她是我自家娘,她长得高高的个子,长长的脸颊,总是笑眯眯的样子,看上去很有气质。当时托儿所的阿姨老师有杨爱英,谷爱莲,还有一个聋哑老太婆和其他许多不认识的人。大队妇女干部宋秀文也经常到托儿所看望并作指导工作。我们在托儿所,最有趣儿的就是那个聋哑老太太了,她是阴坡根人,据说她没儿没女,所以,老人家把真心都奉献给了我们托儿所的儿童们了。老人家会担经担,也就是担着用竹辟做成的扁担担着小毛篮念着经。老人家给我们表演时,她就是这样用一根细竹辟做扁担,两头担着小猫篮,忽悠悠地,一晃一扭给我们表演呢。她嘴里念着让人听不清什么的经,她这样的担着经担的表演,逗得我们几百个围坐在大场的儿童娃们不时地“哈哈哈”大笑。另外,在托儿所,我们还玩大滑梯。那大滑梯是我们村的木工张铁成,王银献做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开心,玩的真是热闹非凡耶!后来,我记得托儿所解散了,我们回家吃起了村里的大食堂。我村的食堂就是成立在今天武志民家的院子里。他家的东厦子屋,垒着锅台,高高的烟囱冒着黑烟,做着饭。吃饭时,收工后的人们挤成黑压压的一大片,大家都是围在锅台前等着舀饭。之后,大家就热闹哄哄的聚集在武志民家的大门前说着笑着吃着饭喽。大家吃着饭,那场景,那气氛让俺至今还不能忘怀。刚吃食堂饭的时候,食堂里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因为常能吃到很稠的糊涂子面条饭。可是到了后来就不行了,生活极端困难了,做饭时,大队派出的司务长掂着秤,站在锅台前,严格的控制着下锅粮饭,唯恐粮饭多下锅一点点。为此,人们很痛恨这个司务长,把这个司务长称为“勾命钩,催命鬼”。从此,人们喝的就不再是稠糊涂饭了,而是黑黑的红薯叶做的清汤寡水的稀汤饭了。唉,没法子哟!那时候吃饭时,妈妈或奶奶把饭从食堂打回来以后,为了照顾我,奶奶、妈妈总是把她们舍不得喝的玉米渣子倒在我的饭碗里让我喝,以便使我更有一些营养!有一天中午,不知道咋的,食堂里没饭吃了,我们都是去抢红薯皮吃。可是当我跑到锅台跟前的时候,红薯皮已经被人们抢光了。为此我嚎啕大哭啊,母亲咋哄也哄不住我,于是妈妈也伤心地哭开了。其时,大跃进越来越深入,我们村也建起了高高的炼钢炉,人们在大食堂吃罢饭以后,男女老少,从村西头一直到村东头,大家一字儿排开,都是在慌着整泥巴。人们整泥巴是为炼钢铁使用的,听说就是要用这泥巴堵塞炼钢炉下面的风道啊。我记得有一天下午,可好天了,太阳高照着,姑姑还牵着我的手,去下河(下罗庄)看炼钢铁呢。那好多好多的高高的炼钢炉就矗立在现在学校的操场边,那炼钢炉子里面的火烧的通红通红,我们站在炉子旁边都还能感受到那炉子里边火的温度很高,很炽热、很炽热的啊。旁边连一个蚂蚁也没有,连知了的鸣叫也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3)一九五八年是很热闹的一年。那一年,桥头马沟村还修了水库。修水库时,我们村男女劳力都去那里参加劳动了。妈妈也去了,好长时间妈妈都没有回来看过我,我很想念妈妈啊。有一天下午,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我的邻居姑姑拉着我,说要去马沟找妈妈,我就和她一块儿去了。当我们走到杨庄的时候,一个叫黄台娃的人吓唬我们:“不敢去,再往前走非打你们不可!”我被吓哭了,和我一起去的邻居姑姑也是哭。杨庄的很多老年人抱着孩子来到我们跟前,都是大声说:“可不敢往上边去啊,赶紧走,天快黑了,赶紧回家吧!”就这样,我和邻居姑姑又回来了。回来没几天,我又想念妈妈了,又是在一天下午,邻居姑姑又把我领着去马沟找妈妈了。那一天,太阳躲在了云彩里,是黄黄的天气啊。到了马沟,我们只看到水库工地上红旗“呼啦啦”地飘着,荡着很大的灰尘,乱哄哄的人群都是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活。他们有的担着大筐大筐的土,有的推着满满的土车,那土车前面还有几个人在使劲拉着纤绳哩。我们看到工地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在这里我看到王华立了,我看到黄敬斋了,我看到王根祥了,我看到谢留发了,我看到武炳岳了。可我就是看不到我朝思梦想的妈妈啊。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从家里辇来找我们的奶奶,慌的气喘吁吁可站到我们的面前了。她吆喝着我们不听话,吆喝我们到处乱窜,骂着把我们领回家了。回来后,奶奶气的拿着竹梢教训我:“以后你还到处乱窜吗!以后你还不吭气到处乱去吗!”奶奶骂着把我的背抽的生疼生疼,我就地打滚可哭开了,打那以后我真的不敢再去找妈妈了。大跃进那几年真是值得记忆,因为那几年村里不但成立了托儿所,妇产院,卫生院,农忙夜校而且,成立了木业社,成立了铁业社,成立了畜牧场,同时还建起了大型粉房呢。大队的妇产院就在现在前门(即对我们上坡村而言,对阴坡根来说那就是后门了)王大利家居住的地方,那时候,我看到何村的黄医生经常挎着药箱往这里来,她还跨过罗庄河往南帮岭去呢。妇产院里有红色大木床,那大红木床安着栏杆。我记得妇产院里躺着好几个孕妇,她们都是盖着大花被子。下河村元吉伯伯家的霞婷妹妹,就是在妇产院里出生的。大队的木业社、粉房是建在上箭口河的东沟里。我常去那里玩耍,是因为我父亲在那里任负责人,去那里玩耍时我见到上罗庄的杨万和,上坡的张铁成等人都在那里,后来才知道他们这些人都是厂里的下粉师傅或者是木匠。不过我去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六零年后了,因为,之前我的父亲是在车村炼钢铁,是在龙池曼修公路……修陆浑水库时,也是在大跃进时期吧。那时候我就听说了“移民”,真的呀,“移民”移到我们村了!风刮着,天边现出了黑云,面黄肌瘦的谢岭人从此出现在了我们的村子里。在我们村东头张占魁家,住着的是谢岭谢滚子一家,在我家后面居住着的是谢岭谢黑酒伯伯一家子。黑酒伯伯他们家有两个闺女,一个叫“大娥”,另一个叫“小娥”。我们经常在一块儿玩耍,她们去割草时,还时常喊叫我跟她们做陪伴呢。那时候为了“移民”,村里让我家也“移民”搬了出来,搬到王华民叔叔家的东厦子屋里居住了。我家的房子成了生产队的“牛屋”,养着一群大黄牛。人们把割回来的青草都是纷纷送到我家那里,到那里喂那一群大黄牛啊。那时候,四五岁的我,还逞强地非要掂起铡刀去铡草呢。可是我掂起铡刀就是铡不动,黑酒伯伯大笑道:“乖乖,长大了再帮伯伯铡草吧!”在王华民叔叔家居住时,也挺有趣的。我的老四爷经常逗我玩,他老人家个子不高,长穿着一件掉了色的黑大褂,见了我,老人家总是用手扒着两只眼睛,撕扯着嘴“嘎咕,嘎咕”地吓唬我呢。我的二爷爷王锡锁还去逮过“老鳖”,回来后他把“老鳖”按在锅里,用大石头压着煮煮让我吃。那“老鳖”的肉很香,也很醒,很醒。不过很好吃很好吃的。二爷爷喊我吃“老鳖肉”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大跃进后期,出现了自然灾害。这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饥荒”,阿拉庄也是这样吶。那时候,在食堂喝的是清汤寡水黑红薯叶汤。散罢食堂后,人们吃榆树皮,吃玉米芯,吃红薯穰面,吃石头面。这些东西吃光后,没啥吃了,人们又都是抢着勾桐树叶充饥。我记得那时候,全村的人都是漫山遍野到处找桐树,奶奶擓着篮子,我背着竹竿和奶奶一块儿也去勾桐叶,回来在锅里榨榨捞着吃。所以奶奶得了“浮肿病”,脸肿得很大,明晃晃的。这时候村里很多人也都得了“浮肿病”。宋留旺他六、七十七岁的妈妈,王天定他六、七十岁的奶奶也是“浮肿病”,她们的脸和我奶奶的脸一样,都是明晃晃的,肿得很厉害。(4)我要上学了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常到阿拉庄学校玩耍,看学校的学生们在操场上操啊。那时候,也就是一九五八年,我们阿拉庄学校的规模空前的大:安岭,后屯,八里滩,线里,箭坡沟的学生都到我们这里来上学了。当时的学生有几百人,上千人?我记得当时的学校校长是段炳华,教师有范广坤、李保安、翟润莲、温培勤等等。记得他们这些老师那时候密切配合党的工作,搬着梯子到处写:“勤俭办社”、“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标语。他们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三好学生奖励大红伞、胶鞋、笔记本等奖品。当时,俺的姑姑还获得过雨伞、胶鞋的奖励呢。那时候的学校就勤工俭学,养了好几头猪,由学生放养着。放学前后,学生们都是拿着竹篮,箩筐慌着到村外给这些猪们割草吃。早上上操的时候,学生队伍浩浩荡荡,留着背头的段炳华校长站在操场中央,很是威武。他手拿两个穿满了铜钱并用竹篾编成的绣球,喊个“一二一”,两手把绣球往膝盖上再磕几下,发出“呛、呛、呛”的声音,然后就再喊一下“一二一”,再重复一下这“呛呛呛”的动作。那气势真是磅礴富于节奏,真有感染力。那时候,我真羡慕学校啊,想着,啥时候俺才能上学呢。终于,俺要上学了。记得那是一九六零年暑假后开学的一天,吃罢早饭,妈妈把我领着来到了学校。俺的教室就在下罗庄王广平家的院子里,好像是吧。地方大得很,人也很多,学生们都是来回跑着,到处窜着玩耍。妈妈把我交给了老师,老师看看了我,登记了我的名字,妈妈就要走了,我舍不得妈妈离开就哭了。老师赶紧把我引到了教室里。教室里很多学生,他们看着我,下罗庄的王新欣哥哥比我大一点点,他依仗他是下罗庄人,就恫吓我举起了拳头:“再哭就打死你!”我狠狠的吐了他一脸吐沫,他打了我一下,我也举起手正要还击,老师却把我拉开了教导我:“来学不要打架,要好好习!”教我们的老师是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是北店街人。他高高的个子,留着长长的偏分头,黑黑的长乎脸,他穿着蓝色中山服,样子很严肃的。可是,他脾气很好,他教我们学习很努力。他领着我们读汉语拼音,读了好几遍,我们还是学不会,他也不批评我们,就再领着我们读,直到我们都记住了他才让我们下堂。哈哈哈,真美呀,下了堂,我们像冲出笼的鸟儿,到处飞跑。大一点的学生有的打陀螺,有的捣鸡,有的推铁环,女生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记得李家岭的李天民,他的陀螺真大,比大碗还要大,他的鞭子很粗,把那陀螺打得滴溜溜转,很多学生都是围在那里看他打陀螺。校园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那荡起的灰尘把整个校园弄得雾蒙蒙的。尽管这样,那学生们都还是玩得尽兴啊。只有上堂铃响起,那同学们才会慌着跑到教室里。(5)我刚上学,那时候虽然是暑假后开学,但是老天爷还是大热大热的,教室里同学们都热得着急啊.因为学校领导关爱学生,怕学生们热着,所以就叫老师们把全校各班学生集合在校园的大核桃树下,听校长给大家讲故事.记得那天下午,刘天佑校长(今何村乡箭凹村李子坪人)穿着背心,穿着裤衩,赤着脚,他用心的给大家讲故事.记得他给大家讲的是一个人对他的父母不孝顺,把他的父母送到了山里喂养虎狼的故事.这个不孝儿子的行为,惹怒了上天.上天往这不孝儿子的门前放了个溜刀.这不孝儿子一开门往前走,就上到了那溜刀上.那溜刀锋利得很呀,这个不孝儿子上到那溜刀上就被劈成两半了.刘天佑校长讲得很投入,他喜笑哀乐,忽而声音很大,忽而很小,那面部表情也丰富得很呢.他讲到老天爷要报复那不孝儿子的时候,那老天爷怒了,刘天佑校长学着老天爷的样子,大声吼着,他脸上学着的的狰狞表情直把在场的同学们吓得提心吊胆,几乎要哭了.当讲到不孝子被霹死后,刘校长哈哈大笑,学生们也是放声大笑了起来啊。那时候学校里的生活真美,除了学习,老师们还经常把学生们领出校门,到校外的岭上转转,让大家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还记得二年级后半期的一天上午,下罢第二堂,太阳高照,阳光灿烂。王翠峰老师把俺们领到外面河滩玩耍,同学们都是赤着脚在河滩里逮螃蟹,耍得很尽兴啊!冬天快要到了的时候,大雁在蔚蓝的天空排成人字阵,一齐往南飞。老师们就组织我们拿着篮子到南岭脊拾柴禾,准备过冬,让我们烤火呢.我们拾柴,老师们也是拾,竟把教室后边的空地方堆得满满的,高高的很大一垛。冬天下雪的时候,同学们一下堂就飞到外面堆雪人,大家使得一身汗,看着堆成的雪人,心里真是滋润啊!上课后,老师把柴禾燃起来,教室里的火很旺很旺,大家轮换着到火旁烤火.冬天里好天的时候,老师就让同学们来到校园的阳光下.在校园里读书,或者唱歌.就这样大家边学习,变暖和.那是快乐充实的岁月,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给我留下了终生美好的回忆啊!(6)一九六二年,也就是大食堂散伙,大跃进结束的第二年,阿拉庄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阿拉庄的政治版图由几十平方公里缩减到了几平方公里啊。安岭、后屯、线里、谢岭、箭凹、八里滩等村纷纷从阿拉庄分离而去,变成了新的行政村,随即以阿拉庄为中心的文化中心也解体并由此向西北的闫村转移,在闫村那里成立了闫村完小,原来几乎占了整个下河村的阿拉庄学校,在此情形下也,减小到大队部旁边二寡妇的一个院落里。阿拉庄变了,阿拉庄变了啊。在之前阿拉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炼钢铁的、拉木炭的,运铁砂的,上级来检查的,外来参观的,现在这一切都消失不见了。原来沸腾着的阿拉庄,现在变得一片寂静,失去了她往日里那红火的场面。阿拉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原来千把人的规模现,现在只剩下一百来个学生了啊。原来数不清的教师,当下也只有四五个而已。唉,阿拉庄学校脱去它原来独大的身份,由于整顿,现在竟变成了何村学区的一个下辖单位。时下,阿拉庄学校虽然处在阿拉庄大队部旁边二寡妇的院落里,虽然失去了她往日里空前规模的辉煌,但与她周围的阴坡跟、上坡等村落那黑黢黢的房舍相比,这里相对还是不错的。因为二寡妇这房舍和阿拉庄大队部一样——一排五间,前檐出地,五脊六兽,还有那两旁的厦子屋,再加上有着屏风的二门楼,这一切都显出了她古色古香,与众不同的风韵。更何况这里二门楼外的大院子里,还有几百年长起来的高大的核桃树,枝叶婆娑。这大核桃树与大门前的青竹交相辉映,使这所学校掩映其中,更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因为还有村前那淙淙的阿拉庄小河啊。这就更显示了她的钟灵,她的神秘性。从那时候起,一直到一九六六年止,我就在这里学习。其间,在这里任校长的有段炳华、亢振华,杨相臣、谢鸿基。从教的教师有翟瑞莲、王翠峰、徐友娥、贾铁英、杨翠娥、潘瑞莲、谢金祥、王新有、郭忠喜、杨留章、田岚、王红斗、王姑女等。古色古香的阿拉庄学校,神秘钟灵秀的阿拉庄学校,她实属是个不同凡响的阿拉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她燃烧着我激情的少年岁月;在这所学校里,她有着我无限美好的记忆!少年的时光总是很美好的,很值得俺们回忆的啊。那时候,天空晴朗,喷薄而出的朝阳穿过学校大院子里那枝叶繁茂的棵桃树,把它的光辉尽情洒到校园里,洒到俺的教室里。这有着五脊六兽瓦舍的走廊上,那正中间黑黢黢的明柱上头,挂着一个用木板制作的小巧玲珑的计日器。每当早晨起来敲钟的时候,敲钟的人总是把那计日器拨到当天的日期。村里有的人不知道当天是几号了,他们就到学校看这计日器。别看这东西和现在的文明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但这计日器却昭示着那时候的高科技,传递着那时候人类的文明信息。阿拉庄学校是现代阿拉庄文明的发祥地,那时候学校的大厅里挂着马、恩、列、斯的巨幅画像。就是在这里,我认识了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认识了列宁,认识了斯大林。少年的时光总是很美好的,很值得回忆的啊。那时候,天空晴朗,喷薄而出的朝阳穿过学校大院子里那枝叶繁茂的棵桃树,把它的光辉尽情洒到校园里,洒到俺的教室里。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在这里,王翠峰老师指着语文课本里毛主席的画像告诉我们:这就是伟大领袖是毛主席;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北京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王翠峰老师在给我们讲北京天安门的时候,她拿着彩色粉笔还给我们画出了天安门的图画呢!少年的时光总是很美好的,很值得回忆的啊。那时候,天空晴朗,喷薄而出的朝阳穿过学校大院子里那枝叶繁茂的棵桃树,把它的光辉尽情洒到校园里,洒到俺的教室里。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在这里,谢孟林老师使我们同学都知道了祖国宝岛台湾,使我们都知道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在讲这些知识的时候,那一天下午阳光灿烂,打开课本,那里面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宝岛台湾画面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啊。少年的时光总是很美好的,很值得回忆的。那时候,天空晴朗,喷薄而出的朝阳穿过学校大院子里那枝叶繁茂的棵桃树,把它的光辉尽情洒到校园里,洒到俺的教室里。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在这里,我们的老师王新有,他给我们讲中印自卫反击战,是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宝贵生命保卫了我们祖国的领土。不仅如此,我还记得王新有老师给我们讲科学家钱学森热爱祖国,冲破敌人重重阻挠,不远万里从美国回归祖国的故事。太多了,太多了啊。俺少年的时光总是很美好的,在这里,阿拉庄学校值得俺回忆的东西实在是枚不胜数的。她很值得、很值得俺用心去回忆的。(7)“小荷刚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我终于戴上了火红火红的红领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我清楚地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不久学校组织全体同学们去县城观看电影《雷锋》的演出,校长让我打着红旗,站在队伍的前列,同学们真是高兴极了呀,他们都是看着我笑。在电影院里同学们认识了雷锋,看到了雷锋在阳光下为砖厂拉土,在风雨中替老大娘抱孩子,在火车上替服务员打扫卫生的光荣事迹。俺加入少先队了,俺清楚地记得一九六二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一天上午第三节课“铛铛铛”的铃声一响,校长就把全校师生召集在大核桃树下,讲了话,他让少先队大队长公布了新少先队员名单。之后,俺就佩戴上了这鲜艳的红领巾呀。给我佩戴红领巾的,是上一年的老队员杨玉珍大姐姐(她是上罗庄人,现在是清洁工,在县城大街上扫地)。当少先队员大姐姐杨玉珍帮俺戴上这鲜艳的红领巾的时候,俺想,那俺也一定是很漂亮的哟,俺的脸也一定是红彤彤的哟。俺高兴极了呀,俺决心一定要对起这红领巾,一定要当个好少先队员,当老师的好学生,争当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真的啊,俺爱红领巾,她是红旗的一角,他使用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俺第一个表了决心,代表新加入少先队的队员们读了决心书,同学们都给俺了热烈的鼓掌。感谢那时候的老师们,感谢俺的亢振华校长。我记得让我代表新队员表的决心,就是亢校长叫俺代表的啊。头一天下午上罢第二堂,亢振华校长把俺喊出来,让俺代表新入少先队的队员们表决心,当时你不知俺有多高兴。我回到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很快就写了决心书。亢校长看看我写的决心书,夸奖我写得好,说我字写得很工整。不过,他又说:“你的脸太脏了,去舀水把脸洗洗。”我用亢校长的镜子把俺的脸一照,哎,真的呀,也不知咋的,俺的脸上弄了很多蓝墨水,俺的脖子上也染了好些蓝墨水。就在我照镜子的时候,亢校长笑着可把洗脸水端来了,他按着我的头,帮俺把脸洗了个干干净净。那时候,我们总是追求进步的。我们,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在老师的号召下,大家都积极订了《中国少年报》,向《中国少年报》上的“小虎子”学习,学习他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他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学习他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啊。就在“小虎子”的影响下,我学着他的样子,用大红纸制作了一个上面写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狠批资本主义”的横幅,举着它还在村子里到处乱呢。当时,我很崇拜的大队干部宋学伯伯,看着我的样子,他老人家显得很高兴,笑的合不拢嘴。感谢那个时代,感谢老师们对俺的辛勤培养,俺的成长无不刻记着那个时代的烙印。(8)少年时代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时候,俺可爱看小说了,小说可以说是俺的命根子呀。每一天俺都离不开小说。俺记得俺的父亲爱看小说,他看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三侠五义》等这些东西。父亲看书总是在夜里看,在下大雨的日子里看。父亲他给我很大的影响,他说看书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村里,我父亲爱看书,所以他在他的同龄人中是少有的知识分子;父亲爱看书,在我眼里,父亲是村里少有的有能力的人啊。我学着父亲的样子,也看起书来。不过,我爱看现代的革命文艺作品,例如《红岩》、《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青春之歌》等等。俺那时候对这些小说可是爱不释手的,即使吃着饭那也要看着书。不光俺看,俺还把他记起来,在同学们中间传播呢。那时候俺吃了饭来到学校,在俺的座位上一坐,那同学们可都围到俺的跟前了,他们都是听俺给他们讲故事。那时候,俺爱看书,俺去哪里弄书呀?我给你说,俺去借呗。俺看到谁在看书,俺就和人家商量着,让人家看完了,就借给俺看看嘛。那时候比俺年龄大一点的青年人,像黄坪的黄相臣,下罗庄的王广跃、王联海,中罗庄的王茂春等都是我借书的对象。除了他们,在同学们中间俺也互相借。那时候在同学们中间,王社娃、段东发等也最爱看小说了。我就商量着向他们借书看,他们也离不开我,我有了书,他们也是向我求借。那时候我父亲看的书,我有时候也趁机会看了好多,而且我还拿到学校里让同学们传着看呢。俺的同学们爱看书,但同我相比,他们可比不过我呢,他们都没有我看的书多。我看书,我不光看热闹,不光看故事情节,俺还学习书中英雄人物的英雄形象,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学习他们的英雄壮举。在现实生活中把他们的壮举运用在实践中。除此,我还看人家怎样写文章,怎样穿插故事情节,学习人家倒装句的用法,学习人家分号、破折号的用法。我把学来的这些东西运用到我的写作中,讲究条理性,讲究逻辑性,注意一气呵成。这样俺的老师表扬过我。记得那时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谢孟林老师在班上拿着我的作文还向同学们表扬我会运用标点符号呢。不光这,在我上四年级时,王新有老师他把我的作文当成了范文。他夸我文章能抓着中心,一气呵成,还注意修辞呢。你说,这不是俺爱读书的结果吗?不是俺老聪明,那是俺爱学习的收获哟。真的,俺可是一个笨人,俺的脑子笨得在一般人中那可是最笨的,因为好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在俺的脑子里总是急得转不过来。通过俺看小说,俺知道了过去战争年代的一些事情,知道了老前辈们是怎样经过浴血奋战才换来革命的胜利。他们那为祖国、为人民的赤胆忠心感染着我,他们那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事迹激励着我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为共同的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同时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俺,那写作兴趣俺也在俺心里潜滋暗长。俺那时候的生活太有趣儿了,她总有让你想不到的好事儿发生,并且影响着你,甚至影响你一生。(9)一九六三年冬天的一天早上,清风徐徐,阳光灿烂,杨景山等青年参军了,他们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背着挎包,在一群亲属的簇拥下走在队伍的前头。我们学校欢送他,我举着鲜艳的红旗走在队伍的前头,同学们喊着:“一人参军全村光荣!”“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加强国防,保卫祖国!”的口号,敲锣打鼓,把杨景山送到了部队。在送兵的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我们在这活动中受到了热爱祖国的教育,受到了热爱解放军的教育。同学们都渴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绿军装,当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也是这样的心情。可是俺知道,当时俺是个独生子,在当时要当兵那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啊。为了达到俺的愿望,俺让妈妈给俺做了一件草绿色的上装,俺买了一顶绿军帽,让大利的妈妈还把俺的帽檐用缝纫机轧成了VVV形的图案呢。这在当时可是很时髦的呀。城里乡下的青年们都是这样的。俺又买了一条军腰带,俺的同村好友武小宝、武大民还给我做了一枚鲜艳的五角星,让俺戴到了帽子上俨然一个解放军的模样了。不光这样,俺还用木材做了一杆冲锋枪和一把手枪的玩具。我把这玩具用漆漆得黑明黑明的像真的一样。闲暇的时候,俺把这东西拿出来,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同玩耍。我还买了一架望远镜,经常挂在脖子上,动不动就拿起来在眼上望一望。出于对军人的好奇,俺还买了《战斗英雄李朝兴》、《三路进兵》等军事连环画,学着志愿军、解放军打敌人的情景。你说俺不是疯了吗!真是疯了啊,俺学军人,真是入了迷。看到连环画上的英雄们不怕苦不怕累消灭敌人的英雄壮举,俺竟效仿了起来。那时我才十二岁,村里的人都要到八道沟担柴禾,为了表现俺不怕吃苦,敢于蔑视敌人的英雄气慨,俺也要坚决去八道沟担柴。可是家里的人都不叫俺去,说俺太小,路又远,怕俺担不动柴禾呀。为这,俺竟发了大脾气呀,俺坚决要去。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同意俺去了。记得那天夜里,俺早早的起来自己做了饭,吃罢饭就担着箩筐和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到八道沟拾柴禾了。当俺太阳升起一竿子高的时候,俺就上到了八道沟的杨白垛。那里森林茂密,到处都是干柴,柴禾真多啊。我弯下身子,就去拾那干柴。真美真好的柴禾,不大一会儿工夫,俺就拾了一担柴禾。这时候,大人们都还在山上,他们在半山腰正背着柴禾往山下走呢。下山了,大人们看看我拾得柴禾,都夸我动作快,手把子利索。接着,他们又帮我检查了箩头老绳,认为很牢固,没有问题,就让我先走了。走出八道沟,跨过伊河,翻过牛岭,攀到大栎树岭脊,俺在中午时分回到了家。这时候,爷爷和奶奶高兴地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士,他们把我拾得柴禾用秤称了称,我担回了四十五斤干柴呀。他们都夸我有本事,真像个解放军战士啊。现在回想起来,俺的少年时真是疯狂啊。(10)小时候我们真快乐哟,我们很爱学习,我们很爱我们的语文课本。打开语文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像,第二张就是鲜艳的五星红旗。那画面真新鲜的哟,她不光好看,而且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们都忍不住的要嗅嗅她那香味。美啊,那香味像通开我们心窍的妙药灵丹,让我们顿时沁人心脾,荡气回肠。我们爱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更爱读书。我们读语文书的时候很卖力,老师领读一遍,班长再接着领读。读书时我们都是很大很大的声音,而且还都是摇晃着膀子,脸憋得通红通红。也许是我们的情绪感染了老师吧,看到我们都很努力的样子,老师这时候都显得很高兴,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呀。记得段正祥同学因为读书力气用的太大了,他竟使下了病,老师把他引到药铺让医生还检查了检查呢。我们爱我们的语文课本,热爱那里面的彩色画像,更爱那里面的文字。为了把语文书衬托得更好看,俺们同学们都是买来了彩色蜡笔,把语文课本里的文字都涂成了不同的颜色。每隔一个字就是一种颜色,真好看呀。只要一打开书,赤橙黄绿青蓝紫,姹紫嫣红。那粉红的,草绿的,淡黄的,天蓝的,等等五颜六色,它表现的可是俺同学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彰显的可是俺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追求。(本文作者:红红石榴红红红)看完本篇文章后您有什么想说的呢,迎点击文章末端右下角“写留言”进行评论,18103798001,提供新闻线索,欢迎跟小编做朋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mZen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