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教练,我想看威尼斯双年展——啪!今年没艺术展,看看10个威双建筑展真相吧

题目「真相」双关:一是现场照片——区别网上的官方图或效果图;二是讲些知识点——至少对非建筑业内人士、非威双常客来说还挺惊讶的。 门票和主题的真相 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三大艺术节之一。奇数年是艺术双
原标题:教练,我想看威尼斯双年展——啪!今年没艺术展,看看10个威双建筑展真相吧题目「真相」双关:一是现场照片——区别网上的官方图或效果图;二是讲些知识点——至少对非建筑业内人士、非威双常客来说还挺惊讶的。门票和主题的真相威尼斯双年展(LaBiennalediVenezia)是三大艺术节之一。奇数年是艺术双年展,偶数年是建筑双年展——今年是第16届建筑双年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1895年就登台亮相,而建筑双年展在1980年才姗姗来迟。从5月26日持续到11月25日,其他信息见票根。展览大部分在威尼斯的Giardini(城堡花园)和Arsenale(军火库)举行,门票每个馆只能进一次,但可分两天去(可不连续)。另有部分国家馆和平行展位于威尼斯其他场地。策展主题是Freespace(自由空间)。Free也有免费之意,我理解是更注重空间的质量,以建筑的慷慨精神和人文关系,满足人们无法表达的愿望。嗯......包括门票和立柱等很多宣传物料上都没中文标题,只有小部分海报,以及中心馆那给来了一个大的中文。Giardini真相Giardini源于拿破仑占领威尼斯的时代。自1907年起,许多国家以国家馆的方式参与双年展,除后来变成中心馆的意大利馆,比利时是第一座建成的国家馆。意大利国家馆现在Arsenale,紧邻中国馆。此后近百年,29个国家馆陆续被建造,最后兴建的是1995年的韩国馆。此后新加入的国家展馆,全部都被安排在了Arsenale区域。不见了的国家怎么办因为国家馆是相对永久的建筑,这些展馆外观也相对固定,但仍有很多国家玩出花来!后面大家就会发现。很多国家馆没有招牌,第一次来的朋友可以玩下猜谜游戏。但更多国家是有个永久招牌的。例如下面的,虽然也算传承。明晚我是支持克罗地亚的。无冕之王德国馆虽然金狮奖颁给了瑞士馆,但据我非正式统计,大家都更爱德国馆,真不是我迷妹滤镜作怪。在Freespace大主题下,德国馆选择了UnbuildingWalls(拆毁的墙)作为策展理念。很多关于墙、关于不自由的故事就串起来了。当年柏林围墙倒下时,我男神伯恩斯坦在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时,把《欢乐颂》里席勒的歌词欢乐(Freude)改成自由(Freiheit)。2018年,德国迎来德意志统一28周年,恰好将德国一分为二成“东德”和“西德”的境内边界墙——建于1961年并于1989年推翻,也是历经了28年。该展览旨在“回应当下时兴的关于国家、贸易保护以及分裂的争议话题”。“当整个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却建起越来越多的墙来阻隔人与人的联系。墙可以代表分裂、权力和排斥,但也意味着保护。”这句话的解读可以有很多方面。很多人去过柏林的东边画廊,实际上柏林墙纪念公园那一段更为震撼。这个展也展示了当时成为死亡地带的区域今天的故事。我也注意到,德国馆的门上写的是Germania(日耳曼尼亚),而不是Deutschland,虽然确实是Germany的来源,但这其实是以前罗马帝国一个行省。这馆有段黑历史——当年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在此谈笑风生,亲切交换法西斯致词,并在四年后建成了这座灰色立柱的展厅,专门用来展出这两位欧洲独裁统治者的半身雕像。多次打脸的Aus馆看完德国馆我这德奥迷妹就很高兴地发现了奥地利馆。刚开始看挺莫名的,后门假装维修,正门进去也是黑乎乎的,中间一坨草。迷妹滤镜嘛,肯定啥都觉得好的,这馆外观还挺漂亮,位置又好在河边。我过桥的时候,等等......怎么那有个窗我刚才没发现?又跑回去再看了一次!这次,灯居然开了,这设定也是好玩了。如果有些人没回去看怎么办?主题是Repair:作品共使用了10000多株植物,包括68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独有的植物。为了保证植物在室内的健康,场馆使用了大量LED灯,以模拟日光的效果,另外还设有精密的排水和保湿系统。确实是不怎么好玩,如此大费周章在室内打造出一片草原,修复就是反人类改造自然而行之,在人工环境中修复自然。最大的打脸就在这里了。这根本不是奥地利馆。我眼残以为Aus就是Austria,这分明是澳大利亚草原呀。奥地利大概应该搞森林才对吧?幸好咱奥地利馆也很美,论室内结构,我觉得是最美的一个(你们觉得这是迷妹滤镜吗?)奥地利馆策展主题是ThoughtsFormMatter,关注的是对称与关系,球面与氛围,以及功能与美感的结合。诗意到哭泣的英国馆第二个打脸的是英国馆。我也去了两次。第一次发现整个主馆空空如也,连标签都做成被撕掉的样子。我真的以为是临时修整呢,抬头一看,又是手脚架,蛮累的不想爬。在隔壁匈牙利馆已经爬了一个,老实说,上面不如下面好看。后来我想起英国馆是本次金狮奖的荣誉提名,我决定回去爬楼梯。哇!英国馆你是位置好太多才敢这样搞吧。上到平台,豁然开朗,感觉什么无敌舰队、伯罗奔尼撒、特拉法尔加海战之类的在脑内浮现(虽然地理上没有一个对,只有最后一个跟英国有关)。英国馆主题是Island(岛屿),在展馆顶部打造了一个木质平台,以传递其“同时作为一个避难所和流放地”的理念。隐喻含义与英国脱欧带来的“身份危机”相关。而我觉得岛屿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里每天下午还供应下午茶呢。皮N下的荷兰馆不懂建筑专业,那么惊喜体验绝对更难忘。因为人蛮少,咦,这是场馆的储物柜间吗?想起来这种展示方式我也在别处见过了,不就是自己动手打开看内容吗?柜子上写着#playground,#harbour,#factory等场所。挺好玩的,#bed的里有约翰列侬(JohnLennon)和小野洋子(YokoOno)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902房间的床。目的是向大家展示这张床既是工作场所,也是睡眠场所。这时候,床的旁边突然走来一个人,妈耶,我才发现,原来六个格连成门后,可以进去的。这体验就很棒了啊。荷兰馆的主题是Work,Body,Leisure。究竟是worklifebalance还是变成全天候工作呢?看完这个展后也更有感触。邀请对话却变网红拍照点的比利时馆又是一个开始猜不到国家的展馆。作为第一个建起来的国家馆,这建筑当年好评如潮。里面也没有太多提示,一个纯蓝色的、像古罗马剧场的空间,有点闷热,演讲欢乐颂的音效倒是挺好。拍照很好看。橙色裙子的小姐姐立功了。然而是什么意思呢?比利时馆的主题是Eurotopie。希望提供一个欧洲目前稀缺的公民空间,从而吸引游客思考、讨论、辩论,并最终致力于建设欧洲的空间。因为布鲁塞尔正是欧盟所在地。拿了金狮奖的瑞士馆其实我没有太大感觉:主题名为Svizzera240:HouseTour概念是“未完成的住宅”的形态。因为瑞士大部分人都在租房。房间、门窗的尺寸都不是常规、从巨大到极小,穿梭开门探索本应是有趣的体验,但其实没官网的效果图好玩,可能身在其中反而没有感觉。或许需要多一个人帮忙摆拍。个人尺度的自由空间中心馆是设计公司的展览。最喜欢是这个关于一个人的住宅空间的模型,叫做星级公寓。这一直是我向往的生活。一个人、资源有限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另一种自由——只留下自己最喜欢的,获得心灵的自由。另一个类似的是在Arsenale门口的平行展:100Towers100Architects,有人甚至叫它香港馆。讲真,Arsenale那边不好看,包括中国馆中国馆以BuildingaFutureCountryside为主题,可能因此我没感觉,总有在加强成见的感觉。布展也不够亮点。外面这个建筑叫《云村》的建筑是唯一印象了。Arsenale这条走廊虽然百年不变地经典,但有点让人昏昏欲睡。其实整个Arsenal那边的分馆,包括主场意大利都没什么惊喜,下面这个已是最网红的设计公司展馆,IcefjordCentrebyDorteMandrup。可能是展示时机问题,我没看到下图的效果。但展馆真的太大了,大家明显逛累了。幸好里面的沙发还挺舒服,你看小哥。不过也没有Giardini这边的法国馆沙滩椅和英国馆下午茶露台舒服呀。反而场馆外的造船厂很漂亮,这就是威尼斯自带的古朴魅力吧。100年前,这里是威双的主入口,现在挪到了这边,就弱了很多。威尼斯双年展发生在整个岛上,不要错过只可惜我也错过了梵蒂冈的第一次参展,它在威尼斯附近的圣乔治岛上的树林里——策展人受到圣经当中“十诫”的启发,邀请十位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了十座教堂,并将这些教堂安置在树林里。神职人员将带领游客漫步入树林,经过漫长的徒步,游客的心境与周遭环境可以完全与岛外喧闹的气氛相隔开来,以更好地沉浸在大自然的萧瑟以及心灵的静谧之中。以下是大部分平行展和国家展地图,还不包括大量的非官方平行展和博物馆的同期展览。有google地图后,威尼斯找路难度已大大降低,但据说还是超多人迷路!你永远看不到下一个拐角和下一道桥在哪里,不赶时间的话真是太好玩。我有一次,自以为找到一条近路,竟然没留意中间一小段只能坐船。求助于一个旁边一很帅又有米的游艇大哥,发梦以为他会载我过去,结果冷漠回复:隔壁的公交船,搭这个方向一站就是过河的。我:谢谢QAQ一开始还挺严肃的科普文最后还是变成了游记。虽说威尼斯双年展已没以前神,但就为威尼斯的整体体验,必须打卡。何况我是开幕式过了半周后就去,看展的人都不多,比起威尼斯市中心可怕人潮简直净土。除了因为各种古朴穿越感,还因为只有来到这个城市,才会发现它对后来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例如,你对下面这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吗?我特别享受知识点连线成功的一刻。期望下次打卡威尼斯艺术双年展。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nzDdn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