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了那么多“咪蒙”,必然过不好这一生

不信专家也天天被坑的壹读君 | 彤 子 最近,有个诡异的热搜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不少网友发出了来自灵魂的疑问。 离个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关键是咪蒙真和一般人不一样,人家毕竟是教主级别的公众人物,不少人把她奉为“情感专家”,爱她的人有,恨
原标题:看了那么多“咪蒙”,必然过不好这一生不信专家也天天被坑的壹读君|彤子最近,有个诡异的热搜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不少网友发出了来自灵魂的疑问。离个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关键是咪蒙真和一般人不一样,人家毕竟是教主级别的公众人物,不少人把她奉为“情感专家”,爱她的人有,恨她的人也有,所以她的婚姻状况才备受关注。情感专家怎么连自己的婚姻都经营不好呢?其实......情感专家离婚很正常伴随着相亲综艺节目的火热,和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一大批情感专家越入人们的视野。他们自信、笃定,对人性洞若观火,要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要么在网络上妙笔生花,很快收获了受众的信任、崇拜。作为情场上的“清官”,他们很擅长“断”别人家的家务事,那么他们擅长断自己的家务事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家也是凡夫俗子,有些专家的丰富经验可能来自“久病成医”。但离婚并不代表人生失败,更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理论不正确,常言道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的婚姻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就像知名作家、主持人同时也是大众认可的情感专家——秋微,在某辩论节目中说出的那句话:“我就是个离婚的人,你们谁会歧视我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事业与婚姻从来都是两码事。很多专家面对别人的情感问题,总是旁观者清,格外的果敢、睿智。轮到自己头上却难免当局者迷,对自己婚姻懵懂无知。也许是少不更事就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是中了当局者迷的魔咒。毕竟自古医者不能自医。为什么当局者迷、医不自医?明·李梦阳《梅山先生墓志铭》中记载:孙时有绵疾,吾医之立愈。谚曰:“医不自医。”“医”与“自医”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是“自我决策”,一个是“他人决策”。有研究表明,某些决策情境中,“他人决策”确实比“自我决策”,更符合理性决策的原则,所以医不自医是有道理的。外科医生中有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不能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做手术!因为医学是个很复杂的学科,同样的症状,病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当关系到自己或是家人、好友时,做诊断就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倾向于保守的治疗方法。而保守治疗对病人是不利的,因为医生已经陷入了“遗漏偏见”的陷阱。遗漏偏见——“自我决策”在不作为可能导致的损失和作为可能导致的轻度损失之间,更愿意接受前者,从而导致个体倾向于不作为。上面的不作为=保守治疗。没办法医生也是人,人就一定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左右。除了“遗漏偏见”人们还常常掉进“确认偏误”的坑:确认偏误——人们在做决策时,更偏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屏蔽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一段情感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冷漠时,被冷遇的一方可以觉察到关系的变化,但却会进入自己欺骗自己的模式。就像电影《他没那么喜欢你》中说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迷信专家世界上真的有情感专家这个专业吗?情感专家真的话到病除吗?医不自医,凡人也不能医别人,因为世界上不止有“当事者迷”还有“旁观者迷”。《新相亲时代》中有一期孟。女嘉宾多次表白某男嘉宾,还是遭到拒绝,但男嘉宾说:“台下还可以做朋友。”这一举动令孟爷爷大怒......录制结束后,男嘉宾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男嘉宾说的也没错,舞台上漂漂亮亮的牵手,但最后会怎样,即便他不在意,女嘉宾不会在意吗?别人不会在意吗?不管是事先预设的桥段,还是发自肺腑,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不是没有,就像以前非诚勿扰的舞台上,男女嘉宾牵手成功后,就再也不联系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和陌生人牵下手,来相亲节目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位男嘉宾确实墨迹、缺乏魄力,但如果是出自责任心重而犹豫不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孟爷爷要面对那么多的男、女嘉宾,难免无法察觉到他细腻的小心思。人的思想太复杂,爱更复杂,朝夕相处的家人尚且不能相互理解,何况萍水相逢的情感专家呢?咪蒙老师早期作品很多专家自己都自顾不暇呢。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情感专家,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专家。参考资料:1.刘翠翠,陈彬,刘磊鑫,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5):879-885.2.李佩菊.是否仅仅\"时尚\"就足够——解析心理专家参与情感类谈话节目现象[J].中国电视,2006(10):42-45.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点击图片阅读|不识妻美……“脸盲症”到底是个啥?点击图片阅读|骂娘炮的人已经被我拉黑了点击图片阅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3DXk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