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溱湖塔泰州这座塔,来自千年前的吴越国……

在中国文化中 塔是重要的一部分 它记录了 一段段沉淀的历史 承载了 宗教、美学、哲学、建筑学 等诸多文化元素 静默如斯 风雨不改 在兴化博物馆 却有一座塔 不但长得与传统的塔 有很大差异 甚至连名字 都很另类 ▼
原标题:泰州这座塔,来自千年前的吴越国……在中国文化中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一段段沉淀的历史承载了宗教、美学、哲学、建筑学等诸多文化元素静默如斯风雨不改在兴化博物馆却有一座塔不但长得与传统的塔有很大差异甚至连名字都很另类▼▼▼宝藏名称:阿育王塔年代:五代十国时期馆藏单位:兴化博物馆级别:馆藏珍品兴化博物馆收藏的这座阿育王塔,铅锡合金材质,来自千年前的吴越国。塔呈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通高13.1厘米,塔基宽7厘米,高3.5厘米,塔身宽5.2厘米,高6厘米。塔顶盖四角耸立着4根山花蕉叶,外侧正面各铸刻装饰护法力士,背面是对应的四座禅定坐佛。往下,是一圈龙纹。塔身上,以画面的形式,展现佛教故事。一面塔身的背面刻有铭文,内容为“吴越国王钱弘俶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安”字编号。名片阿育王塔阿育王塔,以阿育王的名字命名,是一种塔的形式,并非葬阿育王的塔。因为阿育王第一个建造此种形式的佛塔,所以以阿育王名字命名。阿育王是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距今约2200年。他早年好战杀戮,后来放下屠刀,皈依了佛教。之后广修寺庙,召集四方僧人,编撰、完善和整理了许多佛经。因为有了阿育王的大力保护和支持,佛教不仅得到发展,还走出了印度,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专家点评兴化市博物馆文物征集考古部主任周阳阳从铭文“吴越国王钱弘俶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座吴越国时期的阿育王塔,是吴越忠懿王钱俶效仿印度阿育王造的84000座阿育王塔之一。“八万四千”其实并非实指,在佛教用语中就是数量多的意思。各地出土的钱俶造阿育王塔,以铜塔居多、铁塔略少。在苏中苏北地区,像兴化铅锡合金材质类型的阿育王塔仅此一件,足见其珍贵。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兴化的繁荣富庶和佛教的昌盛。多此一问这座阿育王塔来自何处?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传教的天竺(印度)僧人随身携带有佛骨舍利,于是中原舍利塔逐渐增多。后来,供奉佛陀舍利的塔,凡是以阿育王塔外形修建的,一律称为阿育王塔。五代十国时期,正是中国佛教衰弱时期,但吴越国却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该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钱俶(初名弘俶,929年9月29日-988年10月7日)尤其礼佛,他在位30余年,创建寺院至少143所。后来,又铸造了一批阿育王塔来供奉舍利子。吴越忠懿王钱俶兴化历史上曾有个著名的佛教圣地东寺,当时的东寺将阿育王塔从钱塘江请到兴化,供奉在主殿的屋脊之上。不过那时,人们称此塔为“舍利塔”或“佛塔”。如今,东寺已经不在,阿育王塔虽然破损,但还是保存了下来。知道多些还有哪些珍贵的阿育王塔阿育王塔之王——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出土于南京市秦淮区大报恩寺遗址,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塔为檀香木胎,外包银皮,表面鎏金。通体镶嵌水晶、玛瑙、玻璃和青金石等多色宝珠数百颗。整座塔金光闪耀、气势恢宏,塔高1.2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是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格的阿育王塔,也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鎏金银阿育王塔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这件阿育王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是首次发现的吴越银阿育王塔。塔完整无缺,呈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塔身镂刻的佛教故事在所发现的阿育王塔中最为清晰全面,是研究阿育王塔的最新资料。目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图丨黄薇薇宋燕责任编辑:乐文妍版面编辑:卫笑语觉得不错请点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3o9m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