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韩城文脉

我在韩城感受到了跳动的文脉。 我的兴奋点不仅聚焦在司马迁、党家村这些名人、名居上,而且聚焦在这里清朝出过的状元王杰上。 置身司马迁祠前,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文脉在搏动。我细细察看那坡道石块深凹下去的足有拳头深的印迹,我就感叹司马迁在后人心目中
原标题:韩城文脉我在韩城感受到了跳动的文脉。我的兴奋点不仅聚焦在司马迁、党家村这些名人、名居上,而且聚焦在这里清朝出过的状元王杰上。置身司马迁祠前,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文脉在搏动。我细细察看那坡道石块深凹下去的足有拳头深的印迹,我就感叹司马迁在后人心目中的沉甸甸的分量,这印迹早已刻在了后人的心上。这祠居山瞻河,在我的心中,有一股不绝的强大的文化之气从这里喷发出来,滋养着后人。置身党家村民居里,渗透着儒家文化的门楣题字、家训良言如一浪一浪的潮水漫了过来、如稠密的雨水飘洒下来。我明白这里是文化积淀厚实、文脉充分浸润之地。随便抬头看一眼民居上的题字,都能感受到这里重文崇礼的浓郁气息来。置身韩城,我注意到了清代陕西第一位状元王杰妙对难联的趣闻:王杰中了状元,会稽有一儒生想难为他,让他出丑。出了“半朝微雨,千珠万点,洒乾坤之秀气,润河之光,湖之光,海之光,一片之光,登岳阳楼,望五百名山,瞻斗、瞻星、瞻日月,德配天地”的上联。”并说:“此出句一直对不上下联,特请王兄赐对吧!”王杰稍加思索后对道:“一介书生,七箴八规,读圣贤之遗书、中解之元、会之元、壮之元,三次之元、入朝林院,统十八学士、安邦、安国、安天下,道观古今。”这副对联将我的思绪拉伸、拓宽到往昔。幼时,家父当过老师,对家族的来源兴趣甚浓,对家谱来龙去脉很是倾心。父亲得知我们家族与韩城的王家有关联,更有趣的是父亲对状元王杰的故事了如指掌,并常常引以为自豪。父亲说的最多的是:王杰当状元后害怕犯事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故不敢认本家人。父亲的这种兴趣指向很有趣,以此教育后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排除有一种强烈的借光心理,不过我却因此接收到了韩城和王杰的人文信息,这信息就这样不知不觉种在我幼小的大脑的皮层里。我常自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江南出才子、出状元,陕西的韩城出了王杰,韩城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司马迁出在这块土地上?这是一个穿过岁月的迷,笼罩在我的心上。从韩城的土地走过,看看每家门楼的高度、看看门额上门楣的题字、看看党家村重文焚纸的地方、看看高高的文昌阁,我就知道我自己在文化上的严重先天营养不足了,我就感叹我应该早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早在四十年前就应该来这个地方亲自感受文化氛围的沐浴。我在心中默想:为什么这里文化积淀如此深厚?司马迁能写出《史记》、王杰能考上状元、杜鹏程能写出《保卫延安》、师哲能当毛主席的俄文翻译、党家村后来考出众多的大学生、留洋博士......这条文脉链、人才链究竟是怎样的传承影响关系?韩城作为“中国三大文化名城”背后究竟蕴藏着多少动人的文化故事?我在用心探测。韩城门楣的题字文化气息浓厚:“父子御史”、“进士第”、“太史第”、“黄堂第”等,显示的是其家的功名;“和致祥”、“务为仁”、“谦受益”、“积善居”、“笃敬”以及“永吉庆”、“平为福”、\"读耕第”、“诒谋燕翼”等显示信仰和理想的追求。韩城的家训名言彰显当地人的文化追求,这些话语雕刻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至乐莫如读书,至善莫如教子,寡智可以习静,寡能可以节劳”;“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等等。我在为公殉职的村支部书记郭孝义所在的东英村见到了这样的门楣题字“惠迪吉”,当时不解“迪”之意,我就感到了自己的特别无知。后来明白这是大禹的话语,意思是顺着圣人的思想方可吉祥、昌盛。意思虽然弄明,但我却愈发佩服这里文化的厚重了。韩城文脉,一种造福后人的文脉,一种开启心智的文脉,一种补钙充血的文脉,一种文化引力的文脉!旅游信息司马迁祠地址:陕西省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开放时间:全年08:00-18:00公共交通:在韩城市普照路、黄河大街、南关等地可以直接搭乘旅游公交前往,直达司马迁祠景区,旅游公交大概每10分钟一趟。外地自驾:从西安绕城高速上京昆高速(G5),行驶182.2公里左右,从芝川/G108出口下高速(经芝川收费站),上G108国道,大概500米左右即可到达。党家村地址:陕西省渭南韩城市东北西庄镇开放时间:全年08:00-16:00自驾线路:上绕城高速-走阎良方向-澄城-大荔-合阳-韩城下高速,下高速往北走路边会有路标引你去韩城党家村。公交线路:韩城客运总站坐发往下峪口的车,10分钟一班,走108国道,在党家村入口处下车。作者:王祖文编辑:张娇娇审核:冯英杰图片来源于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9nRm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