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露。°重。°见。°晴。°天。°

寒露之露,柔情似水 -- 白露、寒露、霜降, 3个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现象的节气。 自立秋进入秋天后,夜里降温迅速, 空气遇冷凝结,初为白露,后为寒露。 而霜降,则是因为夜里冷极了, 空气不凝结成露,直接成霜! 寒露秋深,寒露之露
原标题:。°露。°重。°见。°晴。°天。°寒露之露,柔情似水--白露、寒露、霜降,3个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现象的节气。自立秋进入秋天后,夜里降温迅速,空气遇冷凝结,初为白露,后为寒露。而霜降,则是因为夜里冷极了,空气不凝结成露,直接成霜!寒露秋深,寒露之露比白露冷,相比晶莹可爱的白露,寒露是个冰美人;相比冷酷肃杀的霜降,寒露又柔情似水。寒露节气过后,露水一天凉似一天,一夜凉似一夜,等夜晚凉透了,就进入了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草间凝露,露凝光--犹记得小时候上学,从山路经过田地,每当树叶上、草地上沾满了露,小靴子走过就会留下一行水痕,有时根据草地上露痕的特点,还能猜测出几个人起得早,走在了前面。那时候,看见露水总是很开心,见露水多,老人也会说“露重见晴天”。细碎的珍珠在草尖上欲低还留,小鸟也在树枝上梳理露湿的羽毛,晨光束束地从树枝里透了过来……见到这样的情景,小孩也会莫名地欣喜。白、透、寒,晶莹剔透--后来知道,露水还有白露、寒露之分。白露微寒,晶莹剔透,煞是可爱;而寒露,虽同样晶莹,却体温更低。寒露一过,意味着秋天快走到了尽头!寒露三候,一候鸿鴈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诗人左河水在寒露节气诗里说,“天高昼热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寒露时节的气温变化很大,昼暖夜凉,尤其是北方,寒霜早早降下,枫林红上千里,与南方秋景迥然不同。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郁达夫说,南方之秋来得慢,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跟北方枫林千里,遍地铺霜的景色相比,南方就像小家碧玉,娇小秀气。即便有菊花在野外黄如金甲,即使橙红橘绿,露水沾衣也寒,南方的秋总去留无意又无心,不会让人生愁,也不会让觉得冷清。“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就像白居易《地上》一诗说的里,深秋虽然寒风习习,露水清冷,但始终还有“叶青”保留着丝丝夏意,虽清而不凄凉,虽凉而不冷寂。譬如朝露:美好时光易逝--古语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中的四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使命”,而作为深秋风物之一的寒露,其使命除“告知季节、预示天气、装扮山色”外,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美好时光的易逝。如曹操在《短歌行》里说“譬如朝露”,如汉乐府《长歌行》说“朝露待日晞”,朝露颗颗晶莹,随风摇动摆头,不一会天气放晴,太阳露个脸,小可爱们就随风而逝,了然无踪,毫不留恋地离开草叶了……草尖精灵:露珠林间精灵:小鸟--不比早秋的天高气爽、金桂飘香,也不似中秋的满月团圆、田野丰收,暮秋连着寒冬,空气中隐隐透着杀气。“大雁不过九月九”,天寒地肃,大雁南飞,小动物们也纷纷躲藏起来,树林里只三三两两的雀鸟奔哒,啄食柿子、橘子、山楂等物充饥。果腹之后,鸟儿就在带露的树枝上跳舞,餐风饮露,摇头晃脑晃,像个小精灵。有露的早晨,总是很干净、很清新,有露的秋天也最有灵气。当纤尘不染的山林雾气拂动,金黄的菊花也为最后的谢幕鼓足了劲,露湿的花瓣像留给深秋的最后华光,不留恋、不流连,这就是秋天的冷漠。在露水繁重的日子里等待晴天,惊喜总是如约而至,从不拖延。只要日头从云层冒出,露珠就谢幕,不逗留,不惋惜,这就是秋天的暖意。寒露日渐冷,添衣身心暖--深秋昼短夜长,天渐凉,露渐寒,不过也多了许多欣赏露珠的日子。赏菊花,“且看黄花晚节香”,赏露珠,“露英云萼一般清”,一粒粒小露珠,只要日光一照,就能营造出五彩斑斓的秋日之景。冷清中有绚烂,孤寂里有温馨。菊花和枫叶相和,草叶和露珠相承,一花木有一花木的清香,一露珠有一露珠的光彩,是兰花泣、是美人泪、是掌上明珠,秋因菊花而有神,也因露而有了灵气。都说寒露之后,生机渐少,都说人生如朝露,去日苦多,都说“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到后来,冷暖尝遍,不说风,不说雨,只是对那草尖招摇的露珠——倾心不已!·今日互动·---今年有没有见到露水?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kmY2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