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真的会换位思考吗?

​ 近来,大脑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念头,一件事情换位思考会怎么样?同样一个事物,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人或对方的角度看会怎样?性质会不会截然不同? 今天朋友圈中有人转发了一篇北京幼儿园小朋友的对话,给
​近来,大脑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念头,一件事情换位思考会怎么样?同样一个事物,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人或对方的角度看会怎样?性质会不会截然不同?今天朋友圈中有人转发了一篇北京幼儿园小朋友的对话,给上述念头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注解。----------------------第一个小朋友说:“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第二个小朋友说:“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还挑什么食?”我瞬间石化了,简直是真理啊!----------------------上篇对话,即是从孩子的角度,即从换位思考的角度,看待大人对孩子所谓“挑食”的判断。在他们看来,不仅是孩子,大人也是挑食的,只不过自己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东西而已。这一点,大人在说孩子的时候,通常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在挑食这个问题是如此,在其它问题上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是不是成人有自己看不清的自己存在的问题呢?问到这里,突然想到曾经看到的小品演员郭冬临演的一个小品,小品的名字叫《我和爸爸换角色》,讲的是一位父亲在对待儿子考试回家的种种表现,这种表现作为父亲的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有什么不对,当他和儿子换了角色,即他当儿子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做得有多糟糕,这就是换了位置换了角度之后而获得的新感受。前两天,看朋友圈,一位兄弟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挺发人深省的,假如长辈们和晚辈们或者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次不是家长教育孩子,或者长辈教育晚辈,而是反过来,那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比如:我听你们领导说你最近工作不大积极啊,总是魂不守舍的,什么情况。。。。,再比如:你看那谁谁谁的家长一个月挣那么多钱,再看看你。。。。。作为家长的我们,当你看到这样的假如时,是不是会会感到深深得震撼,会不会引起深深的思考。有一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说的是一个人所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思想观点、方式方法,这叫唯物论。但作为人来讲,仅有唯物是不够的,还需唯心,还需要换位,只有换位才能打破固有思维框架,才会有新的看法和新的想法,也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前进,否则就会陷入停止。如何换位,这涉及到工作方法问题,想当年皇帝的微服私访就是实际的换位。仅仅通过思想的换位是不能取得正确的结论的,需要位置乃至行为的换位才能产生正确的结论。领导和下属,家长和孩子、顾客与商家只有切切实实的深入并扮演角色,才能获取到换位思考的结论。比如家长领着小孩,在人群中走,孩子非常不高兴,常常哭哭啼啼,为什么?家长不理解,其实只要你蹲下身去,从孩子的角度看,前后左右看到的全都是晃动的大腿,这样的场景孩子怎么能够高兴地的起来。学生换位为老师,就会懂得老师的苦心。老师换位为学生,就会因材施教。老板换位为员工就会使工作安排更具人性化,员工换位老板,就会更加努力工作。换位思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论,值得我们尝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ok8m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