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沉迷游戏 很少沟通没有永远的“沉迷”,只有绝对的“沟通”

没有永远的“沉迷”,只有绝对的“沟通”   自“网游”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悲喜交加冰火两重天的命运。一边是电竞业的强势崛起,为更多人提供了创业就业良机与空间,不仅繁荣了市场、促进了发展,更跻身为奥运、亚运的体育竞技项目,成为健儿们为国争
没有永远的“沉迷”,只有绝对的“沟通”  自“网游”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悲喜交加冰火两重天的命运。一边是电竞业的强势崛起,为更多人提供了创业就业良机与空间,不仅繁荣了市场、促进了发展,更跻身为奥运、亚运的体育竞技项目,成为健儿们为国争光的新战场;另一边却让自控力不足者如飞蛾扑火般沉迷其中,有的为此花光了积蓄,有的为此赔上了健康,还有的此丧失理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更有甚者为之付出了生命代价。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一篇《13岁网友少年之死》将“吃鸡游戏”、腾讯、网游等再度推上了风口浪尖。8月30日凌晨,13岁的南通少年徐锦(化名)坠楼身亡。少年之死,被其家属归因于“吃鸡游戏”。少年之死,让家人陷入悲伤。母亲郁礼花甚至表示要起诉游戏公司,“告得游戏公司破产”。  郁礼花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共同关注,寻找更多受害父母,验证孩子自杀、自残行为与玩网络游戏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希望游戏公司要做好防沉迷系统,以防更多未成年人受害。  说起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于当年4月15日起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  不仅如此,文化部也印发了《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网信办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腾讯、迅雷等各大平台厂商也在想方设法对未成年人游戏沉迷游戏现象进行自我管理,如2017年2月16日,腾讯游戏上线“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之“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系列服务,对进行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监管。  然而,纵使如此严丝合缝的“防沉迷”预防系统,也难以挽留住一个13岁的年轻生命,更是被未成年人屡屡成功突破防线。不得不说,在“沉迷”面前,制度与技术上的防范总有些力不从心之感,究其根源,无外乎导致“沉迷”的“原罪”尚未根除。诚如人民日报曾刊文称:沉迷游戏的危害不在于“游戏”,而来自于“沉迷”。我们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网游。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曾对超过11万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终将青少年沉迷网游原因归结为亲子关系存在的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没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没有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约定引导;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是个沉迷网络的“低头族”。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面对悲剧,后悔莫及的父母最常说的三个字是“没想到”,这也直接明示出“沉迷”的“原罪”便是缺乏沟通。  在电影《大师兄》中,教师陈侠通过言传身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等方式,化解了每位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叛逆,他以真诚搭起父女之间的桥梁;对于学生的挫败,他依旧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唤起信心;对于学生的封闭,他寻找症结所在,填平家庭成员间的沟壑;对于学生的梦想,他以行动激励其奋勇向前……  可见,唯有良好的沟通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恰恰是当下很多父母忽视的问题,更是他们缺乏的表达爱的技巧。与此同时,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构建健康的游戏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网游沉迷免疫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ADPR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