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汪国真丨最美10首诗词诗词之美丨因为一首诗,记得一个人

《全唐诗》收诗49403首,作者2807人。然而就有那么几个人,作品仅仅流传下来十来篇,甚至只有两篇,然而他们还是任性地只用一篇,就征服了读者刁钻的胃口。一人一首成名诗,足以流传千古。因为一首诗,知道一段故事,记得一个人。 一首诗 是一
原标题:诗词之美丨因为一首诗,记得一个人《全唐诗》收诗49403首,作者2807人。然而就有那么几个人,作品仅仅流传下来十来篇,甚至只有两篇,然而他们还是任性地只用一篇,就征服了读者刁钻的胃口。一人一首成名诗,足以流传千古。因为一首诗,知道一段故事,记得一个人。一首诗是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简简单单的表述,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生活体验,一诗成名,当之无愧。一首诗是失而复得的喜剧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婢》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一首诗是妇孺皆知的经典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天宝十二年,张继中了进士;十四年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因而不少文士纷纷逃到苏、浙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一首诗是一条年轻的生命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刘希夷少年时就有才名,25岁中进士,死时还不到30岁。他是怎么死呢?据资料记载,凶手就是刘希夷的舅舅宋之问。刘希夷写罢此诗以后,还未对外示人,就被宋之问看到了。宋之问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十分欣赏,要求刘希夷将这两句诗送给他,被刘希夷拒绝了,致使宋之问“大怒”,遂“以土囊压杀之。”一首诗是一种孤篇横绝的气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推荐书《唐宋词十九讲》作者:叶嘉莹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介绍这是叶嘉莹老师关于唐宋诗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唐宋之际诗词分别达到了巅峰,其中主要词人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十五家。叶老师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是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即可进店买到这本书—FIN—编辑丨WEYLEA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Da3a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