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都是山福建这么硬,除了都是山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地球知识局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649-如何进入福建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棉花 密集的群山和靠山面海的特殊地形,让福建在漫长的历史上都和中国的主体部分
原标题:福建这么硬,除了都是山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地球知识局(⊙_⊙)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NO.649-如何进入福建作者:猫斯图制图:孙绿/编辑:棉花密集的群山和靠山面海的特殊地形,让福建在漫长的历史上都和中国的主体部分有着诸多不同。在中央王朝的早期历史上,福建甚至被视为一块最冥顽不灵的化外之地,空有建制而全不听中央号令。即使是那些因为北方战火而逃入福建的北方汉人,在进入了福建之后,也开始演化出特殊的社会结构,把宗族宗法制度演绎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可以说是东南丘陵的核心地带而这一切,主要是因为进入福建是那么困难,从福建外出也极为不便。直到今天,福建也仍然是一个和外界有着诸多不同的省份。交通,是谈及人们谈及福建时永远也绕不开的一把钥匙。福建就是山若要问一个先秦时期博学的古人关于中国南方的知识,他的描述会终止在长江沿线,比长江南岸更远的南方,就不是他的知识所能及了。即使对于最南边的楚国人来说向南越(两广)渗透也比向闽越(福建)渗透容易得多(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如果问一名秦朝的官员帝国南方的情况,他会知道得更多一些,也许能把广东和广西的大致情况描述一下;而汉初的人,则能把浙江南部和江西的情况讲得更清楚一些。但唯独对福建,这些人恐怕了解甚少。虽然被浙江、江西、广东这几个省份包裹着,但福建却似乎自带战争迷雾。统治着周边地区的秦汉中央朝廷,被死死阻拦在了福建的外侧。没有人知道在这群山背后发生着什么事情。西汉时的福建属于扬州刺史部-会稽郡(很巨大)而会稽却位于整个郡的最北端福建境内甚至只有一个县-冶县可见当时福建除福州外恐怕都是化外之地能够让福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甚至让追求大一统的皇帝们都鞭长莫及的,是福建的山。本身东北-西南向的福建,按照从西往东的顺序又可以分为东北-西南向三个部分,也就是闽西、闽中和闽东。划分出这些地理区块的,是一层又一层连绵不绝的山脉。前往广东有很多条路线前往福建那可就是里三层外三层,里里外外又三层闽西山地的标志性地理单元是著名的武夷山脉。对于福建来说,武夷山脉不仅是一座以自然奇观著称的自然遗产,更是福建的守护圣山。武夷山脉的东西两坡呈现明显的不对称,东坡有层次地舒缓向上,西坡则是地形发育中的断裂层,有着明显的断崖。武夷山脉中连绵不断的山地与谷地(从长汀至连城盆地)这样的地质结构,在自然和人文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西坡陡峭的悬崖,能够有效阻挡来自西北方向的干旱冷空气,让武夷山东坡以东的地区能够常年保持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山地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为福建多少保留了一些生产的潜力。而且陡峭的峭壁,不仅能够阻挡住狂风的来袭,也是军事上的优质防御阵地,让很多试图入主福建的军队知难而退。在狭小的山间谷地仍顽强建起人类的聚落注意其中穿山而过的铁路与公路翻过武夷山脉,闽中的山地则是由三个断开的山脉构成的,从北至南分别为洞宫山、鹫峰山、戴云山,和博平岭。这一系列山脉,是位于福建腹地的第二道闸门,风光秀丽却完全不适宜人类大规模定居。在福建的早期历史上,这些地区除了一些散碎的部落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烟。连从北方南逃的难民,也不愿意在此多做逗留。西高东低的福建东高西低的台湾在海峡两岸面对面事实上,这里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虽然适合旅游业开发,但是至今诸如戴云山这样的景区,商业化程度也不深,徒步旅客甚至需要自己找到村边的山路上山游览。通向戴云山的山间小路这样难以开发的清净之地,当然也就成了追求清修的佛教徒的最爱。因此闽中山间多佛寺,顺带着让整个福建都拥有了浓郁的佛教和茶道氛围,清新中透着一丝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油腻。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即使到了沿海平地相对密集,地势稍为平缓的闽东,山地仍然是存在的。被闽越两地的人民都视为神山的太姥山,就是闽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虽然有着山海大观的美名,这里的旅游开发程度也不是很高。福建的山一层又一层,对古人来说当然是噩梦。汉军来福建了当然,山地不是城墙,不能做到严丝合缝地把福建围成一个铁桶阵。在地质发育过程中,山间难免出现断裂带或者河谷,也就成了这些山中可供人类通行的重要通道。《福建省交通志》载,福建全省曾有89关、376隘、158寨,这其中还没有包括诸如仙霞关这样位于浙江省境内,却对福建作用更大的关口。虽然关隘重重的不止一个福建但福建无疑是最厚的一个这些关口和隘口,是福建地方政权在与中央王朝漫长的博弈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他们自己当然最熟悉山间的缺口,但也需要在外界的军事压力之下才能有修筑军事设施的动力。山间最薄弱的环节福建与江西之间的甘家隘最早对福建进行成功的攻略尝试的,是汉武帝。秦始皇时期已经通过郡县制将全国各地纳入帝国中央核心管理范围的秦朝,其实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把福建也管理起来。由于福建各地的山地密集,比起广东更为夸张,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供大规模军队使用的大型河谷和平地,军队难以长期停留,只能任由表面上归降的福建土王担任郡县长官,继续管理当地行政。而这些口服心不服的地头蛇,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反叛。事实上,秦始皇死后,全国掀起反秦的浪潮,这些福建土王是相应非常积极的。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汉朝的皇帝们也尝试着对福建进行有针对性的征服。然而问题在于,山地的阻隔仍然是现实存在的,以汉初虚弱的国力来说,对福建的军事行动并不会比秦代时更加顺利。但汉武帝是不会允许自己的王土内有这样一个无法控制的法外之地的,对福建的征服几乎和他对西域的征服同时,拉开了帷幕。进入了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可能是因为福建的山地地形对于汉代人来说确实难以掌握,汉代史籍上对汉武帝大军的进军路线记载得语焉不详。但后人通过比对史料和福建的现实地形,还是能够分析得出西汉军队的大致路线。第一条是出梅岭,也就是从今天江西抚州南城县沿着洪门水库附近的水流河谷到达杉岭前,拿下杉关后到达富屯溪沿岸,并沿着富屯溪向南进入福建腹地。这是水面最宽最平稳的一条路线,也是汉武帝麾下的军队主力攻击的路线。第二条是出武林,也就是从今天江西铅山县出发,跨过武夷山进入崇阳溪流域。这是闽江最上游很重要的一条支流,沿线而下能够经过今天的武夷山市、南平市区、建瓯市、数水交汇的延平区,乃至闽江最下游的福州。可以说能将整个福建北部的水域和城镇一网打尽。第三条是出若邪。这条路线是从浙闽山区交界处的龙泉集结,翻过海拔相对较低的柘岭后进入福建。这次他们找到的水流是南浦溪,中下游经过的地区和第二条路线几乎一致。可惜即使是军事实力如此突出的汉武帝,也没有能够完全获得福建的控制权。虽然后来他们将闽越王室迁走,却也还是没有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地方政府,一直到了汉武帝死后才勉强设置了第一个县。但汉武帝军队踩出来的路线,却在后来成为了闽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如何进入福建经过千年的开发,福建通过山间的缺口与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与汉人熟地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多。而这些沟通,都是以道路交通的修建为前导的。穿山而出,通向更大的世界(福建建宁县附近)汉武帝军队走出的第一条路线,与今天的鹰厦铁路北段有着很多重合。正如汉代人对这条路线极为重视一样,现代中国人也发现了这条路线的出色之处。这一段的武夷山海拔不高,又能够沿着富屯溪不断南下获得补给,是进入福建北部的最佳路线。而鹰潭到厦门的这一段路线,建成于1957年,也是福建的第一条出省的铁路通道,从此为福建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物流。鹰厦铁路很多大坡度、小半径的展线福建的第二条从北部通往省外的铁路线是从江西横峰到南平是横南铁路。横峰位于铅山县北方,这条铁路线也经过了铅山,可以说也正是汉武帝军队通行的第二条路线。和这条路线走向差不多的,是从上饶市区到宁德的宁上G1514国道,同样也是取了崇阳溪沿线的河谷地段。火车通过武夷山,群众夹道欢迎这两条路线,是福建最早获得的通往外界的路线,而福建人民获得这样的交通福利,至今也不过才几十年。但福建的对外开放脚步不会停下,向北和向南的铁路线越来越密集。在高铁时代,福建陆续获得了从赣州到龙岩的赣龙铁路(2005年始建,2015年由普通铁路升级为高速铁路)、从温州到福州的温福高速铁路——也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路网中东南沿海的重要一纵、连接两大特区刺激东南活力的厦深铁路、跨过武夷山把赣闽两省省会紧密连接的向莆(昌福)铁路、从合肥自北部蜿蜒进入福建的合福高铁。路线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了除了这些铁路线,不少国道线也要参考古人走出的路线,才能通行于福建的群山之中。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G3高速浙江-福建段沿线所在的仙霞关路线。这是古人从北方进入福建的一条主要的通道,由浙江江山市翻过浙江名山仙霞岭而进入福建浦城,进而走南浦溪深入福建腹地。这条路线很早就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南宋时,注重闽浙经略的赵氏朝廷将仙霞路线设为官道,整修为石路,并建设关隘重点把守。至今人们都还能看到仙霞关的遗址,只不过它现在更多地和唐末义军首领黄巢联系在了一起。出仙霞后的京台高速在山间穿来插去仙霞通道虽短,但地势比较复杂,最终也没有得到对地理条件非常苛刻的铁路的青睐,而是以国道公路的形式维系着自己的存在。有趣的是,这道在古代被闽人视为生命线的通道,如今被寄予了更多的厚望。G3高速的正式名称是京台高速,规划从北京通往宝岛首府台北。将这样一条充满政治期待的道路选在仙霞关过,也许也寄托着闽台一家的美好祝愿。北京-台北高速公路从古至今,福建与外界的陆路联系都非常困难。也正是因为这种困难,让福建人格外珍惜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不惜一切代价扮演起了串联中国各地的角色。当山为福建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时,海又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Dl4Y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