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度光阴静听时光|在古镇茶馆虚度光阴

文章来源:《品味遵义》 文:安守琴 音频来源:遵义市分子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张晟 古韵深邃的永兴场,伫立着古老的建筑,象征着这个场镇已有些年头。 古老的场镇必然有古老的行当,临街有一家老茶馆,既没招牌又无店名,走进这家茶馆,茶馆里设
原标题:静听时光|在古镇茶馆虚度光阴文章来源:《品味遵义》文:安守琴音频来源:遵义市分子朗诵艺术团朗读者:张晟古韵深邃的永兴场,伫立着古老的建筑,象征着这个场镇已有些年头。古老的场镇必然有古老的行当,临街有一家老茶馆,既没招牌又无店名,走进这家茶馆,茶馆里设置有竹躺椅、长条凳、大方桌。茶馆里竹椅、木桌露出斑驳的成色,两条琴凳分布于大厅的左右,茶客们坐在琴凳两边的竹躺椅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天南地北地吹壳子。跑堂续茶的是一位俊俏的老板娘,她提着锑壶,颠着一双细长腿灵敏地穿梭在茶客间,有人吆喝一声:“泡茶!”那小女人便脆声应答:“来了!”言罢,就将装好茶叶的茶碗放在条凳上,沸水在碗中翻滚,原本干瘪的茶芽尖开始在青花瓷碗中舒展,渐渐地,茶叶在已泛茶色的水中旋转、起舞,株株嫩芽、缕缕幽香。青花瓷碗、茶盘、茶托,简朴的场景,似如褪色的黑白镜头,将那一段段盖碗里的温馨从时光的缝隙中穿越过来,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旧时的永兴老茶馆,几盏六角桐油灯泛着黑黄色的光,亦如薄雾一般,袅袅飘浮在茶馆那灰褐色的屋顶。屋顶破损残缺的小青瓦,更显岁月的沧桑。冬日的阳光从狭小的天井和屋顶的亮瓦中照射进来,洒在灰色的老虎灶上,灶上的那把茶壶在炉火的冲击中发出滋滋的叫声,让整间茶馆便多了一种喧嚣的热闹。茶馆的茶具一般选用青花瓷器盖碗,上为茶盖,中为茶杯,下为茶船,寓为:天、地、人之意。对茶碗、茶壶,茶客们曾经有过许多说辞,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一个怪才辜鸿铭。辜鸿铭曾是民国初年留着小辫子的大学教授,他的“茶碗论”曾一度时期代表着男人们的心声。“一个茶壶四只茶杯,但世上岂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者乎?”寓意为,男人与女人就像茶壶和茶杯,一个茶壶可以有几个茶杯,一个茶杯不能有几个茶壶,男人纳妾,享齐人之福,是天经地理之事。每每议论到纳妾,辜鸿铭就会眉飞色舞,他的那个“茶碗论”若干年后仍让男人们津津乐道。茶馆内泡茶的开水壶多为长嘴铜壶、锡壶,由跑堂的堂倌提着麻利地跑上跑下,挨着条凳或方桌掺茶,茶馆内并备有香烟、瓜子、干果、糕点等佐茶之物。永兴茶馆所用的水都是从龙井潭挑的井水,这水甘甜回味,醒目醒脑。有茶馆挂上楹联:“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嫩绿山顶茶;炉沸龙潭水,器泛真武茶”。晚上,茶馆常有艺人去说书,或者弹丝弦,偶尔几个曾经在十七临教院学得京川二戏的老者,带着自己的锣鼓家什,也到茶馆过上几段戏瘾。今天的永兴古镇因地处茶海,镇上的人都好喝茶,却不愿窝在家里喝,偏爱上老茶馆来喝。坐在熙来攘往的老茶馆之中,一边品饮茶,一边海阔天空,谈笑风生,实为人生至乐。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嘈杂,有的是一种自在、平静和悠闲。一杯清茶,几句闲语,就构成茶客精彩的一天。朗读者:张晟文艺工作者遵义市分子朗诵艺术团团长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点击图片查看“寻找朗读者”活动详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JRaR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