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哥哥的搞笑语录,不知这算聪明,还是跟弟弟耍诈呢?_孩子_姐姐_妈妈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就是双胞胎兄弟打架的时间! 有时是绿巨人,有时是M国队长,有时是奥特曼打小怪,有时是小特工。 当然,这么长的剑,用积木和塑料桶盖拼成,当盾牌,互相攻击和防御,难免会出事。 只听弟弟叫道:“你打我胳膊!你说你打不着我!”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就是双胞胎兄弟打架的时间!

有时是绿巨人,有时是M国队长,有时是奥特曼打小怪,有时是小特工。

当然,这么长的剑,用积木和塑料桶盖拼成,当盾牌,互相攻击和防御,难免会出事。

只听弟弟叫道:“你打我胳膊!你说你打不着我!”

大哥连忙道歉:“对不起,大哥,你回去吧!”

看热闹的我和老公都惊讶地笑了。这是我哥哥想出的另一个“神的答案”。真不知道该夸他聪明还是狡猾。讲解完后,弟弟说出了不少有趣的句子。

1个

“对不起,你可以回去了!”放低姿态,他也不好意思生气

我们夫妻对孩子的要求是:“不要主动打,别人打了,一个年纪相仿的孩子还手。如果对方打脸、头或身体重要部位,一定要告诉老师或家长。”

这大概就是哥哥不小心伤了弟弟,第一反应是道歉的原因吧。但他觉得弟弟可能还不高兴,便让弟弟出气:“回去吧!”

可说完这话,弟弟又不好意思生气了,摆出一副兄弟情的样子回道:“没事没事,我不惹你了!”

见此情形,正在观战的我和老公议论纷纷:“这兄弟也太狡猾了吧!”

“不不不,这是我哥的大度,如果是我哥,说不定我还想反击呢!”

2个

“对不起!”“有关系!”我不接受道歉,只能生气的回复

我哥哥的第二句话很有趣,可以称为引用,他从大约2-3岁开始就一直在使用它。

常用的礼貌用语,当孩子与人接触时,我们引导他们:

首先,别人给你的东西,在你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这时候你需要说声“谢谢”。

第二,如果不小心得罪了人,要说“对不起”。对方必须回答:“没关系。”

有一次两个男孩子一起玩,弟弟不小心把哥哥拼的消防车给弄坏了。弟弟连忙说了声“对不起”,要去帮哥哥恢复。

结果弟弟非但不服,还恶狠狠地说:有关系!

我以为我听错了。

弟弟也看出哥哥很生气,再次道歉,“对不起!我帮你反击。”

哥哥还是不原谅弟弟,又说了同样的话,我确定没听错,“有联系的!别打了。”

哥哥不想接受道歉。最终,他搭建的玩具被毁了,但弟弟及时收敛了姿态,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大哥只好说了几句“狠话”,试图安慰她。

最近我弟弟越来越能流利地用“有关系”来回答“对不起”了。仔细想想,这是很合乎逻辑的。人们向我道歉,如果我接受了,那就意味着“算了,没关系”,如果我不接受,那当然意味着“没关系”!

两个男生吵架打架,我和老公特别喜欢看,看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

3个

两兄弟吵架:老人爱打架,父母却爱看打架

我们家的两个男孩也喜欢打架和争吵。他们当然不打架,打架也少。老年人喜欢被说服。当他们听到孩子们吵架时,他们劝他们要“友善”;孩子们一要打架,他们就马上离开。

我和我老公不一样。我们特别喜欢继续手头的事情,或者打开电脑工作,或者看看手里的书,或者继续在厨房里洗碗,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乐趣它。上面两个有趣的答案是我们“听到”的。

我们夫妻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观望”。我们可以注意到,孩子可能会提高嗓门,但在争吵几句后仍会继续一起玩;或者争吵打架,然后我们继续“观察”,我们出来把两个孩子分开,直到虐待停止或虐待变得更糟。

大多数时候,孩子通常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大人的干涉无助于兄弟姐妹之间友好关系的出现。

我带着双胞胎去小区玩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一名五六年级小学生(以红领巾为准,女孩实际身高超过1.75米)练习跳绳。3岁的小弟弟(书包上写着KindergartenClass)过来抢绳子。

姐姐不肯,弟弟坚持。可能是因为我家也跳绳,所以我也想玩。

妈妈说:你让他玩吧!你是姐姐,还想带弟弟玩呢!

姐姐显然很生气:“她不会跳舞,只会玩。”弟弟继续打,当然追不到姐姐了。

妈妈继续说道:“你不会就教教他!你怎么当姐姐了!”

大姐没好气地说:好啦好啦!然后对弟弟说:“到了。”弟弟终于成功了,他拖着自己,用绳子摇晃着地面。

妈妈见“战火”已经平息,继续看手机。

我觉得我姐姐不对。虽然他发育早,长高了,但毕竟还是个孩子。他练习跳绳准备体检。弟弟来捣乱,妈妈不仅不搭理她,还自责自己不是个好姐姐。

一家人走后,我分别问两个小男孩:“你们觉得我哥刚才做的对吗?”

小家伙见状:“不行,他不应该去抢姐姐手里的绳子,姐姐还在绳子上跳,说不定会撞到他,跟抢玩具一样,不可以。”我又问:那你觉得还有谁做的不好呢?

孩子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接着问:“你觉得妈妈做的对吗?”

孩子们还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说:“妈妈弄错了,要不是姐姐,我应该让弟弟去的,是父母的责任,不是哥哥姐姐的责任。姐姐也想玩,让姐姐去玩吧。”玩她自己的东西。”

弟弟想和姐姐一起玩,应该是一种交流方式,而不是为了得到东西。

我相信我姐姐和我弟弟玩得很开心。“

事实上,手足之争很典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需要竞争才能进入社会。

一个家庭的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而每个孩子都将所有的爱和关注视为理所当然。

因此,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希望他们自己解决。

比如一个11岁的姐姐,一个3岁的弟弟,如果妈妈不干预,我相信最后还是姐姐跟弟弟商量,然后弟弟才会主动.至于弟弟,妈妈并没有这样对姐姐,而是姐姐按照规矩带我去玩的。那么下次我哥就明白了:如果你与人沟通得当。

但当冲突升级时,单独与孩子交谈,让他们讲述故事并帮助分析发生的事情。

一旦您的孩子平静下来,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可以一起玩。

结语

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朋友们可以稍等片刻,看看孩子是如何处理的。或许你和我一样,在孩子们的“争吵”中发现了孩子们的“乐趣”,忍不住把这些有趣的对话记录下来。

孩子长大了,总有一天会遇到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矛盾。我相信他们能够学会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并且能够处理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Wy8a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