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电影导演颁奖礼68岁的张艺谋,又填补了中国电影一个空白

作者 | 壹哥 毫不避讳地讲,今年国庆档,壹哥最期待的,就是《影》。 所以对于电影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不想错过。 因为,它是张艺谋作品。 也因为,内心里总会隐隐地觉得—— 老谋子这次,或许真的会让人惊艳一把。 要知道,距离上一次真正
原标题:68岁的张艺谋,又填补了中国电影一个空白作者|壹哥毫不避讳地讲,今年国庆档,壹哥最期待的,就是《影》。所以对于电影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不想错过。因为,它是张艺谋作品。也因为,内心里总会隐隐地觉得——老谋子这次,或许真的会让人惊艳一把。要知道,距离上一次真正意义的“张艺谋式惊艳”——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或许,因为曝光次数并不算少,我们似乎总有一种“老谋子近年来拍了很多片”的错觉。而事实上,2012年以来,张艺谋也不过,只有两部作品公映。随时公映时间的日益临近,《影》的“真身”,也愈来愈清晰起来。111就在今天,《影》发布了终极预告。还没看过的,可以戳开一观。抛开强大的阵容不谈,说三个壹哥的观感吧。第一,最直观的,动作场面有了更多露出,大片感顿显。比如这把兼具了美感与杀机的雨伞兵器“沛伞”,可谓是十足的东方美学产物;雨中的重场战斗戏,人人怒吼,“沛伞”舞动,伞刃飞旋……美感的部分,是我们熟悉的张艺谋;而那种痛感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美感与痛感的极致结合,则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张艺谋。第二,画面呈现出的“水墨风美学”,更是极致的视觉享受。屏风、烛火、八卦、灯影、山水大殿、亭台楼榭、服装晕染……那一张张强迫症似的俯视对称画面,精雕细琢,想来,在大银幕上,观感的酣畅会更加释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也是壹哥最为看重的,是故事和主题。要知道,画面和形式的极致美,我们在老谋子作品中已经见过太多,而故事和主题极致深与极致新的老谋子,才是我们最期待的那个张艺谋。这一次,张艺谋再次讲述了一个寓言。30年前,寓言式的《红高粱》,展现的,是中国最淳朴的野性之美;30年后,同样寓言式的《影》,展现的,是中国最内敛的生存之道。一开一合、一明一暗之间,68岁的张艺谋,即将递上一份沉淀过后的人生答卷。121“你说我有影子,是对是错。”这句台词,同时出现在此前发布的推广曲《傀》,与今天终极预告的结尾。《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我几十年前看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替身的故事。后来我还查了一些资料,确实记载寥寥无几。你看我们中国的影视剧,很多东西都拍了好几遍了,好像也没有人拍替身。我就越来越好奇,这个兴趣让我想,那我们,便拍个替身吧。“除了不朽的《影子武士》,这样一出东方古典的、殉道似的烂漫。西方视角下的“替身”,则明显是不同纬度的思考。比如邓肯·琼斯的《月球》,这里的“替身”,成了来自未来的克隆人。电影的主角,是一个误以为自己是真身的“替身”。但骨子里,《月球》讲述的是孤独,凄凉而悲怆的孤独。老谋子心中的“替身”,则另有深意。黑泽明与邓肯·琼斯的“替身”,意在传递其内外的合而为一。他要讲述的,正相反,是替身对真身的反抗与挣脱。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有刺杀,就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替主人搏回一命;影子又必须与真身互为一体,令旁人真假难辨,如同孪生。换言之,影子,即为傀儡。“傀”像是被操控的木偶,过着身不由己的人生。回到前面提到的那句台词,“你说我有影子,是对是错。”作为“傀”的影子,从逆来顺受的麻木,到如梦方醒的顿悟,成为一个“人”的执念,已悄然在脑海中生根发芽。正如推广曲《傀》的歌词,“似人非鬼,一念之间事与愿违”,是明处做人还是暗处做鬼,真身和影子在影片之中,或将深陷摇摆博弈。这深陷与博弈,便是《影》的精髓所在。131““拍这个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我喜欢“替身”这个故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肯定有替身这样的文化,可是在中国没有多少人拍。很多年,我都想拍这个电影,替身这个职业的命运吸引着我,他们是很独特的,关注他们的命运,探讨他们的人性部分,是我的创作冲动。”——张艺谋”张艺谋想拍“替身”的故事,的确想了太久太久。2014年的《归来》之后,或许是拍腻了历史的真实一面,抑或是花甲之后,在创作上首先满足自己的初衷愈发强烈。张艺谋决定从另一个横切面,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讲述历史。寓言式的历史。两条并行的创作之路上,受困于另一边的处处受制,老谋子索性,在《影》之中,做回真正的自己——2014年。2月8日,在《归来》上映前3个月,《影》的第一场剧本讨论会,便已经悄然进行了。剧本灵感,来自于朱苏进的《三国·荆州》;2015年。6月28日,讨论剧本最后的重头戏。剧本在《三国·荆州》原剧本为框架进行修改,原作并无“替身”,剧本改动任务,不无艰巨;9月7日,剧本确定;10月17日,台词润色完毕;2016年。7月4日,剧本之外,最核心的美术风格,黑白灰基调初定;9月24日,张艺谋:美术风格有露出哪怕一点点西化的东西,都被我唾弃;12月18日,《影》的美术风格,将会是黑白国画式的,是纯粹的东方美学;12月25日,剧本的深度,探寻人性的力度,仍在修改之中;2017年。2月22日,关键镜头仍在讨论,但张艺谋确定:自己这次,终于寻回了创作初心。万事俱备,一切就待开机的那一刻了。141““我自己看,(《影》)很像是一个莎士比亚大悲剧的结构。里面的主题也是讨论人性,人性的挣扎、生存。我也是借这样一个结构,传递中国文化的一种美学的概念,从美学的角度,对人性做一个开掘。它的黑白、水墨风,它的阴阳,它的八卦,太极,以柔克刚,隐忍。里面美学的那种所谓对影成三人,人心如影。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一个集中表现,也符合这个故事的要求。”——张艺谋”为了完成自己这次极致的东方美学表达,张艺谋的投入,不只是近五年时间的全情创作,还有巨细无靡的亲力亲为。作为50一代的西北人,张艺谋身上有着再典型不过的、时代与土地赋予的那股子谦卑劲儿。而这股子谦卑劲儿,转化到艺术创作上,在壹哥看来,就是匠心。是开拍前每一次细致入微的讨论,是片场每一个镜头的反复雕琢,是和每个演员的深度交流,是在自己的初心之上,将所有人的力量,最终聚合成一个原点。就在周一,腾讯影业在水立方发布了2018年度片单,重点推介了即将于11天后公映的《影》。张艺谋作为“彩蛋“压轴亮相,他的发言简短而朴实——“拍了很多年的电影,总是希望能够拍一部好作品。新电影9月30号就上映了,希望大家到时候来赏光。”回到《影》。在观看《影》之前,我们该做好哪些期待呢?表演上,邓超的一人分饰两角,新老演员的同场飙戏,老谋子调教新人的手段,不妨一看;视觉上,动作场面完全不同过去的千军万马,小而精的遭遇之战,看的是兵器之抢眼与战术之精妙。水墨丹青的色调下,晕染开的是极致的东方美学。主题上,这个“替身”的故事,将如何展现极端境况下的人性善恶,当它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古代时空,那么它又将带有怎样的普世意义?而从目前流出的口碑来看,最为打动壹哥的,有两句话——“《影》,应该就是老谋子新千年后最好的作品了”;“《影》,是一部张艺谋拍给世界看的‘文化自信’电影”。第一句话,《影》是属于张艺谋自己的。第二句话,《影》是属于中国观众的,更是拍给全世界的一张中国文化名片。151““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的创作源泉,不管是中国的文化,礼仪,道德等等都是如此。传统文化的题材在中国电影的创作中很重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线性发展,文化没有断裂丢掉的文明古国。我之所以现在还想去讲传统文化,是希望让年轻人看到中国的传统,《影》是中国的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我希望用《影》向世人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张艺谋”★如何星标我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XBJV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