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加红楼之贾赦逆袭【专栏特刊】程增霞|梦醒红楼,肠断潇湘(河北)

文|程增霞(河北) ——由《癸酉本石头记》说开去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然而自从2008年何莉莉小姐提供的《癸酉本石头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 后28回横空出世以来,萦绕在
原标题:【专栏特刊】程增霞|梦醒红楼,肠断潇湘(河北)文|程增霞(河北)——由《癸酉本石头记》说开去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然而自从2008年何莉莉小姐提供的《癸酉本石头记》(《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后28回横空出世以来,萦绕在红学研究者与红迷们心中300多年的红楼谜团已经渐次明朗。终于弥补了太多人如张爱玲一样心中红楼梦未完的遗憾。尽管一些人还有疑义,不愿相信,甚至讽其为伪书,因为这多少让那些正统的红学研究者难看——原来他们终其一生苦苦探究的结论与作者本意与书的主旨大相径庭、南辕北辙!后二十八回情节出人意料的恐怖、凄惨,与前八十回里的温柔富贵、热闹繁华形成绝大的反差,而在人物性格命运上却又与前文暗合地天衣无缝、一脉相承。黛玉“玉带林中挂”,宝钗“金簪雪里埋”,妙玉“终陷泥淖中”,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而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其实,即使单看前八十回,只要我们细心研读,便会察觉那表面繁华的背后隐藏多少可怕与惨烈。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一派盛世繁华的表象之下却是危机四伏、杀气蒸腾,死亡的气息早已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之中!这幅看似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灰飞烟灭!读了癸酉本后二十八回之后,再来看前八十回中的诸多细节,我们便更加明了那一字一句一诗一曲中所暗藏的惊天秘密。就从红楼梦开篇的那首诗谈起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诗中,我们其实早该体察到作者的苦心,体察到那表面看似荒唐、虚幻、热闹的故事里隐写了一段怎样无比辛酸的历史。否则怎会说“荒唐言、辛酸泪”?怎会感叹“谁解其中味”?又有第八回《嘲顽石诗》中的句子:“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勘探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最后两句看似显得那么突兀,与题不切,而甲戌侧批中云:然正是极贴切语。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应该猜测出作者是在借着“荒唐又荒唐”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什么不可明言的重大事件。而这事件直接导致了尸横遍野,白骨如山的惨相。而造成如此惨相的会是什么呢?只能是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血泪史。书中的“千红共窟(哭)万艳同杯(悲)”实在是那段惨烈历史的真实写照:清军入关后,上演出了多少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苏州、屠海宁等等等等,如此凄惨的明亡场景怎能不“千红共哭”、“万艳同悲”?而在那样血雨腥风、天崩地裂、朝代更替、文字狱盛行的大背景下,作者只能是向荒唐的大荒里去演绎、去隐写……然而作者多么希望后人能够理解这字里行间的斑斑血泪!于是,有了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里更鲜明的隐语:本回中贾瑞中了凤姐的相思局,结果患病,无药可救,跛足道人送了他一面风月宝鉴,镜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却是白骨骷髅,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我们且来读读原文:那道士叹道:“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两面皆可照人,【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侧批:谁人识得此句!】【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只照他的背面,【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记之。】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不敌诱惑,最终被宝镜正面索了命去。)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我们再细细品味诸多正文与夹批中一再的提醒:“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此句显现了作者希望我们仔细研读的苦心,也提醒着我们,书中有着无可言说的大悲痛在里面。“两面皆可照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一语点明书中文字有其暗藏的深刻含义,而不是只有字面的一种意思。“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这句话更进一步告诉我们不要看文章表面所写的风月故事,而要挖掘背面所隐写的那段不忍卒读的历史,否则就会像贾瑞一样被风月情事误了自己的一生。“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骷髅”象征的正是那段“充满死亡的历史”,“血腥的历史”!它暗示读者《红楼梦》中描写的掩面而多情的美女,都是这段隐写的血腥历史中的重要人物,而她们最后一个个都将成为“青冢骷髅骨”!这是多么让人毛骨悚然的历史!“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一句言下之意多么鲜明!它强烈地道出此书乃是无可争辩的隐写的正史!而多少红学研究者们却对这些文字视而不见!却在自以为是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荒唐至极。这岂不是真的要令此书哭矣。本回的风月宝鉴镜即是暗指《红楼梦》这本书,而本书因何又名《风月宝鉴》?“鉴”,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宝鉴”,就是宝贵的历史借鉴。而“风月”乃指清风明月,即明、清两朝。“风月宝鉴”就是明亡清兴的宝贵历史借鉴!那镜子背面的骷髅必是暗指那白骨如山,血泪斑斑的史实。对反面的骷髅视而不见,对白骨如山的真相视而不见,(无论是索隐派的“曹雪芹家事说”“明珠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还是题咏派与考证派,都是无视了书中关于白骨如山的叙述。)才导致了我们几百年来一直对红楼梦中诸多谜团的百思不解!现在看,红楼梦实在是一部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字字血泪的“家亡血史”(贾、王、薛、史)。在华夏历史上只视汉家为正统,因此明朝灭亡绝非简单的改朝换代,史学界有言:“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明朝灭亡不仅仅是无数的汉人被屠杀,而且剃发易服,毁华夏之衣冠,大兴文字狱,毁华夏之文明。因此这不单单是朱家子孙的劫难,而且是全民族的劫难,千千万万明朝子民怎能不痛哭流涕,悲恨交加!定然是滴不尽的血泪,悼不完的悲情!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为什么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者把家国的衰败隐写在大观园公子、红妆的日常琐屑里,又设层层迷障,使我们如坠云雾。然而我们再不能被那正面的繁华所迷惑,而忘了那背面的,作者所真正要表达的苦泪痛疼。其实,蔡元培大师早在他的《石头记索隐》中指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书以上加以数层帐幕,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孙静庵亦在《栖霞阁野乘》中云:“吾疑此书所隐,必系国朝第一大事,而非徒纪私家故实。谓必明珠家事者,此一孔之见耳。”他们是真正细心研读,悟到作者本意的大师!据当代红楼研究者索隐:贾府乃影射明皇宫或大明江山,宝玉影射传国玉玺,黛玉影射崇祯,宝钗影射皇太极,钗黛争宝玉争的是传国玉玺,争的是天下江山;晴雯影射大明辽东经略熊延弼,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补的是大明江山,写的是南明的抗清精神力量;写探春给宝玉做鞋,暗指第三春汉人的抗争……我们且回想黛玉性情的刁钻、刻薄、古怪、多疑,想她终日的哀叹与泪流,再想想宝钗那知书达礼,温良贤淑的背后是怎样的冷血冷心,阴险狡诈、恶毒奸滑,是否已明了了作者意图的十之七八。黛玉终日的眼泪,实是悼明之亡的血泪!“黛玉葬花”那看似唯美凄美的情节背后,暗喻的实乃是埋葬朱明万千子民累累尸骨的大悲之举!那“白骨如山忘姓氏”的大凄惨,怎能不令黛玉、令作者声泪俱下,肝肠寸断!黛玉的潇湘馆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透出她身份的尊贵。而舜帝至南方巡视时,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故潇湘竹又称斑竹。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作者用“斑竹”的谐音来暗指“斑朱”,隐写血泪斑斑的明王朝。“玉带林中挂”的判词也暗示了黛玉悲惨的结局,即崇祯自缢景山的凄惨史实……提供《癸酉本石头记》的何莉莉小姐,震撼揭秘红楼影射密码的红学大家吴雪松,给我们打开了通往真正破解红谜的大通道。尽管围绕此书还有太多的争议与谜团,但是诸多致力于红学研究的学者和民间红迷们会不遗余力地沿着这条豁然开朗又无比艰辛的道路一往无前地走下去,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使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再被隐藏。使我们的文学和历史不再是政治的工具。还文学以真实,还历史以清白。善莫大焉。我惊叹与折服于《红楼梦》的作者们在那样严酷的背景下,在甚至会被灭门、灭族的恐怖之中,竟能一往无前一字一血地写下这旷世奇书,著成这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双绝的巨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一般,永远让猥琐之徒胆寒,让后世的文人、史家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是什么力量使司马迁赌上自己的男儿身忍辱负重,奋笔疾书?是什么力量使红楼作者提起了那重似千斤的如椽巨笔?除了信念、使命、责任与担当我想不出更好的答案了!由《红楼梦》所引发的百年探究与争议,我想:那诸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看似隐秘却很明朗的东西,为什么几百年来却一直被一些红学专家视而不见。却将它主观臆测地面目全非?“耳听三分假,眼看未为真。”你亲眼所见的也并不一定是真!眼睛有时候是多么靠不住的感官!那最为可信的是什么,是思想!它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表象之下最为深刻的东西。所以,许多时候,用眼睛看不真切的时候,你便必须要用思想,用思想去听,用思想去看,用思想去感知,用思想去发现!无论是人,是事,还是史。那时真理便离你不远矣。作者简介程增霞,女,喜欢阅读。散文《难忘恩师》曾获鲁迅文学奖青年组三等奖。曾发表散文《那个夏日我好自私》《爱的重生》《拥抱2008》《小城第一景》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XoxV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