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摄影展 揭开“石头记” 的故事_咸祥镇_鄞州区_色彩

大松石章料。 李超 摄 大松石微距摄影作品。 “海潮日夕来,吞吐太阴精。石其果有知,为我光莹莹。”史学大家全祖望曾这样赞美家乡的大松石。第二届中国大松石展日前

大松石章料。 李超 摄

大松石微距摄影作品。

“海潮日夕来,吞吐太阴精。石其果有知,为我光莹莹。”史学大家全祖望曾这样赞美家乡的大松石。第二届中国大松石展日前在鄞州区李元摄影艺术馆开展,《自然之理》大松石摄影集同步首发,用现代摄影手段和精美实物向大家展示大松石的文化魅力。大松石被誉为“北纬30°的七彩传奇”,而这种奇石的故乡就在鄞州的蓝湾小镇——咸祥镇。

1 来自海洋的馈赠,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凡

大松石,来自海洋的馈赠,咸祥镇的球山村是其唯一产地。

球山其实是一座海礁,因其形状如球,故而得名。《鄞县通志·博物志》记载:“球山为流纹岩,系上部之凝灰质流纹岩,在曾经采石之岩基中见有极清楚之断层面,在此断层上附有光滑之笔蜡石薄层,叶蜡石即雕刻图章用形似冻石之石,谓球山曾产玉石者即此也。”

“大松石的硬度在寿山石与青田石之间,韧性足,是上好的印石章料,很多名人雅士留下了盛赞大松石的诗文或墨宝,流传至今。”《自然之理》大松石摄影集策划人之一、咸祥镇文化站原站长邵鹏翱说,他们查询史料发现,大松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

“四明大松出灯光石,每出石,以鹅祀之。戚继光祭以羊,自是石不复出,俗因名‘羊求休’。”明朝人项鼎铉在《呼桓日记》中,记录了当时江浙一带的风俗民情,其中就有大松石的记载。这本手抄本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这是目前已知关于大松石最早的文献资料。

清乾隆年间,有一位海宁人在一本印学名著中介绍了16种印章石,其中大松石位列第三。他在书中提到:“大松石,出浙江宁波大松所。其质类玉,间有洒墨黑斑,文采流丽,真者稀少……”

这种产自球山村的大松石,到底有何不同?咸祥镇成人学校校长、大松印社社长朱彭军认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因素,大松石的色彩千变万化,堪称一绝。曾有专家在球山实地勘察发现,不同的方位,产出的大松石各不相同,如东面是黑的或黑夹白花的,南面是米白色的,西面是朱砂的,北面的色彩很多。

一块上好的大松石应有淡青、玉白、米黄、绛紫、铅灰、朱砂等主色和各色相杂、隐约有纹的色泽,而且软硬适中,手感细腻、凝结温润,具备极品印石“润、腻、凝、温、细、结”的“六德”,非常适宜篆刻。宁波篆刻名家史晓卿先生曾提到:“大松石是极好的篆刻石材,其硬度与巴林石相似,按行话说,下刀时有股韧性,正适合刻印。”

2 用微距摄影展现大松石之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艳

细腻温润的黄花冻、脂润凝结的花坑、云絮般通透流动的云絮冻、水墨意境般的洒墨、灿若琉璃的牛祭血……走进李元摄影艺术馆,一幅幅特写定格的大松石摄影让人目不暇接。现场展出了100余件大松石原石、印石、篆刻以及130余幅大松石摄影作品等,每块大松石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色泽,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大松石的“成长”过程中,由于长时间被海水冲刷浸泡,形成了独有的矿物成分,还蕴藏丰富的金属元素。“大松石不光色彩丰富,而且极具渗透性,灯光一照,感觉深不见底,非常神秘。”朱彭军说,一块大松石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它的独特魅力。

李元摄影馆副馆长徐高是该影集的制作人,他首次采用微距摄影的手法,最大程度展现大松石之美。在摄影作品中,每一块大松石都呈现其精妙的纹理、缤纷的色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艳。他说,很多大松石的意境浑然天成,只要找到合适的片段,通过微距补光拍摄,就能挖掘出“一石一诗一故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深度,算是赏石领域的一种创新探索。

这些年,大松石的收藏和鉴赏爱好者根据大松石的色泽、纹理和质地等将大松石分为七个类别,即大松彩石、大松冻石、大松岩画石、大松木纹石、大松晶石、大松春冻石和大松牛祭血。

“大松石的推广,一样要与时俱进。”在邵鹏翱看来,摄影作品根据天然石块的特点进行“赋意”,把每块鬼斧神工的大松石“玩”出不同的内涵,实现印象赏石到文化赏石和艺术赏石的转变,欣赏石头背后的意和韵。

3 痴迷石头的追梦人越来越多,让大松石走上更大的舞台

对咸祥的大松石来说,2015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节点。这一年,鄞州举办首届大松石展览,很多人开始关注到大松石保护及印石文化的推广。同年,鄞州区文联编写的《大松石》首发,书中着重介绍了大松石的文化背景及发展历史、大松石命名、大松石鉴赏等。这些年,大松石慢慢“走出深闺”,名声鹊起。

和四大国石严苛的品鉴标准不同,大松石则宽松一些。业内普遍认为,大松石内部结晶多者为上品,但对大松石的欣赏更多以个人审美和喜好为主。业内人士说,近几年,大松石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普通的印章石价格翻了三五倍。一方普通印章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精品能达上万元。作为观赏石的大松石摆件价格差异较大,卖相好的上品能卖10000元/公斤,若经名家雕刻,价格还会翻倍。

随着价值的攀升,人们对大松石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也不断提高。在咸祥镇,更多致力于开发与保护大松石的爱好者冒了出来,其中朱彭军就是代表人物。他在咸祥镇成人学校工作了18年,最初爱好版画,创作了藏书票等袖珍版画,随后开始关注篆刻,从用橡皮刻印章起步,逐渐用大松石的边角料刻,再开始收藏大松石,制作印石。

现在,朱彭军是大松石研究学会的主要成员,一路走来见证了大松石从落寞到复兴。前两年,他在咸祥镇成人学校专门开辟了一间大松石展厅,展厅陈列着当地藏家近300件大松石展品,每年都有一批印石爱好者慕名而来。

在这个蓝湾小镇,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痴迷石头的追梦人。咸六村村民朱雷明迷上这种奇石后,购买了切割和打磨设备。“现在把玩大松石已经成了我的一大业余爱好,自己的家乡有这么美丽的石头,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林武三自从爱上大松石后,在咸祥镇上开了一家经营大松石的店铺,取名“七彩松石”,店里有不少花纹绮丽精美的原石,也有精美的雕件、摆件等。

“目前,大松印社有20余人,专门研究大松石刻。这主要源于发自内心的喜爱,其次这是我们家乡的石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大松石,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大松石的美。”朱彭军期待,大松石能走出宁波,未来能打造一个大松石博物馆。

“再精美的展览和摄影集都无法诠释大松石之美,我们作为大松石文化的传承者、呈现者和咸祥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将进一步用好大松石这一七彩媒介,以石为引、以石为基、以石会友,讲好宁波故事、传播宁波声音。”咸祥镇党委书记王宏标表示,当地一直致力于大松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坚持“文化+”战略,让这远古的、自然的气息飘散得更久远。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李睿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gNXR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