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海淘砍单&OLED屏缺料,国产品牌手机砍单_面板

编辑 / 五哥 据业内传出的消息显示,由于用于屏下指纹的OLED屏,面板、驱动IC、电源IC都出现缺货情况,国产品牌手机厂商明年一季度的订单将砍去二成左右。 此前供应链传出的消息称,为了跟上苹果超

原标题:OLED屏缺料,国产品牌手机砍单

编辑 / 五哥

据业内传出的消息显示,由于用于屏下指纹的OLED屏,面板、驱动IC、电源IC都出现缺货情况,国产品牌手机厂商明年一季度的订单将砍去二成左右。

此前供应链传出的消息称,为了跟上苹果超薄机身的潮流,国产品牌手机厂商明年的新机部署中,有大量的OLED屏下指纹显示屏机型的公模开出来,可以通用固态玻璃OLED面板和柔性OLED面板,以节省手机的内部空间。

苹果今年的iPhone12手机,为了保持7MM左右的机身厚度,不惜调整电池容量的举动,终于让智能手机行业放弃在大电池容量上狂奔之路,开始重新跟风回超薄机型。虽然在营销上,续航强迫症仍然是各大安卓阵营手机厂商宣传的核心要点之一,包括电池容量、无线充电和快充技术等。

不过除了这些原因外,业界传出的信息显示,今年苹果iPhone的iOS系统为了适配明年的LTPO新型背板技术做出的某些驱动调整,导致有所谓的低亮度“绿屏门”出现,虽然苹果通过系统升级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却引起了苹果对面板厂商的品质重视,导致面板厂的内部良率有所降低。这也意味着,三星和LGD的OLED手机面板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同时,比较确定的是,明年苹果采用LTPO背板技术的决心比较大。作为三年一大改款的核心机型,苹果对于明年的iPhone手机硬件做了较大隐形升级,特别是为了适配更多的AR技术和智能视频技术,苹果对CPU的运行机制,以及OLED面板的显示机制,都有很大的变动。

面板界对于LTPO背板很吃产能这件事情早有预料,但在苹果收严面板质量的情况下,LTPO的产能与良率爬升,估计更加困难。

据产业界传出的消息显示,苹果为了确保LTPO面板供应不出问题,已经通过了三星显示、LGD、京东方的LTPO制程产线技术改造升级方案,与此前三家的设备自主性较大不同,这一次苹果几乎要求三家厂商都得按照统一的要求来采购设备和布置产线,并各自派出了一队协助小组进行配合。

即便如此,三家面板厂还是对明年供应苹果LTPO面板抱十分谨慎的态度。除了三星明确可以保证产能外,LGD和京东方都面临较大压力。

有消息称,LGD为了确保苹果订单的产能,在蒸镀机暂时没法到位的情况下,向苹果申请把原来的E5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升线成LTPO面板产线,以便把这一条原来主要生产智能手表/手环和车用面板的产线,在明年也可以为苹果供应LTPO面板。

实际上,LGD等于是在对外表达,明年将再也没有富余的柔性OLED面板供给除了苹果之外的第三方手机厂商。

目前仅管国内的OLED面板厂商都在尽力往外供货,但大家在产能与良率爬坡这件事上并不容易,加上外界媒体和消费者时不时炒作一下OLED面板的绿屏问题,更让这些面板厂对于品质管控和出货速度慎之又慎。

而出货稍微顺利一点的京东方又把产能转向更明确的苹果手机,那么其它厂商事实上又将形成一个连对比样品都没有的尴尬境地,只能把眼睛再盯向三星的手机和三星显示的面板。

事实上,行业里目前拥有产能最多,产能最富余的就是三星显示,它即是全球最大的硬式OLED面板出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柔性OLED面板出货商。这多年的经营中,实际上除了苹果之外,供应链里多数的厂商都是围着三星显示的OLED面板技术在转。

不过,三星显示目前也过得并不是很好,在LCD业为盈利艰难的情况下,三星显示也不愿意放弃其OLED业务的利润。所以在中国内地面板厂商的OLED价格压力之下,三星显示的柔性OLED面板也同样是往LTPO制程上继续升级,紧紧拿住自己的高端手机面板订单和苹果手机的面板订单。

甚至对于三星手机自己的低端手机用OLED面板,三星都开始让ODM厂商采购中国内地面板厂商价格更低的面板,然后用自己的更成熟的软件算法技术来管控品质。

另外三星显示自己除了同样受到苹果手机大采购的压力,在驱动IC、电源IC缺货的情况下,对外供货压力增加之外,三星显示为了避免在OLED手机面板领域与中国内地厂商直接竞争,开始把产能往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监视器等产品应用上转移,以取得更高的利润和更有效的产出率。

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除了OLED面板缺货,让中高端机型的业务受阻之外,前段时间同样受上游元器件供应不稳定的苹果,让供应商提高备货与库存水平,也是挤压其它品牌手机在上游厂商取得更多货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苹果更充裕的订单份额和较好的交易条件,上游供应链厂商一般都会优先保证苹果的需求,从而减少其它品牌的产能与库存安排。

当然,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内地的物联网AIOT智能周边产品市场迅速成长起来,如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和大量的智能玩具产品,都在市场上取得了更多的出货量,也把很多的上游元器件产品给提前消化掉了。

加上今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复苏,高清电视机产品的普及速度加快等,都让消费电子元器件供应持续紧张。

同样,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让车用芯片的需求大增,而多数厂用芯片厂商都在海外,这些年并没有多少扩产动作。加上疫情的原因,今年多数工厂的产能都有下降,更加加剧了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在半导体产能上的互相挤压程度。

据产业界传出的消息称,在华为手机因美国政策原因,不得不退出部分5G手机市场后,中国内地的国产品牌手机厂商在与上游供应链厂商进行明年产能预测时,都把自己的需求几乎在往年的基础上拉高了50%到一倍。包括华为手机自己以及分离出来的新荣耀在内,再加上国内几大排名靠前的品牌小米、OPPO、vivo等,都把自己明年的产能预估在亿部以上,甚至有几家对供应链表示明年要出货超过2亿部。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厂商都得到上游供应链十分相似的回馈信息:一是产能不够,二是价格要涨。

事实上,不仅是半导体芯片的价格要涨,芯片上游的原材料、设备与制造设备的原材料价格,都已经涨了起来。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很多国家都开始在基建上补齐自己的短板,导致基础材料的价格一再往上提升。

而且由于全球政治因素,碳中和目标压力越来越大之下,所谓清洁能源的不稳定电力供应,如光伏、风电等市场今年再次激活,为了让这些电力供应稳定,需要大量的电力控制元件与电子存储元件配合,这些电力才能并网使用。

光伏与风电等基础设施的市场激活,影响最大的就是与消费类电子相关的半导体原材料和结构材料两项上,因为它们的产能增加一点点,就可以吞掉大比例消费电子行业材料供应额度。

不管怎么样,上游供应链的市场配置平衡打破之后,一场由OLED面板缺料开始引出的全消费类电子行业上游供应失衡局面,已经摆在了中国内地消费类电子产业界面前。而能不能理顺这一切变化,将是明年中国内地消费类电子行业有没有利润,甚至还能不能活下来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oAYm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