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不偷懒的说说护肤这件需要认真偷懒的事

重要得一塌糊涂。
Hongnan写在前面的话:最近姑娘特别着迷研究护肤品,下班后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潜心做美肤科研。听她讲了些研究成果,我受益匪浅。好东西当然要和大家分享,所以特意邀姑娘写稿一篇,分享下她的亲身经历和钻研来的知识及心得。不想她还慷慨分享了实用的app,结合各种资料,把复杂的科学也讲得清晰易懂。姑娘低调,不愿意署名,自称护肤小白。下面就是护肤小白的肺腑之言啦。----------------年过三十,粗糙女子,本来就准备这么继续凑合,没成想因为几个事情凑到一起引发了我的注意。事件一大概两年前突然脸上出现了个红斑,不想怪罪任何防晒产品,但那个节点确实是听信了网上推的(知名药妆牌子)产品使用后出现的,有点太凑巧。当时就看了医生,说可能是光照,污染,护肤品化学成分引起的刺激,总之说了一堆等于没说的诊断,开了药和医学护肤品,让我自己换着试,之后半年又去看了一次,那个东欧医生已经一副无计可施的表情,把我打发走之前说:“这属于敏感泛红,要多保湿,不过有可能会一直这样。。。”我也就继续晃着一张带着红斑的脸,厚擦粉底掩盖苟且。心里一直不得劲,毕竟是一次护肤失败案例。事件二最近才发生。有人朋友圈晒了一款app,用来扫码显示日用品成分,出于好奇试了下,顿时吓尿(见下图,app里每个成分有说明)。(来源:www.codecheck.info)这不是我平时用的海飞丝么?!为什么卖得比其他贵还这么毒?(来源:www.codecheck.info)这不是我最爱的一款粉底吗?!有激素影响?还有微塑料??虽然之前一直鸵鸟式安慰自己化学品都这样,却还是忍不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扫了几百种我能想到的东西。啊,原来还是有含有没那么让人担忧成分的产品的。想起自己并不丰富且稍有坎坷的护肤经历,顿感遭受一万点伤害,除了迅速换了一大波过期没过期的化妆品日用品以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护肤品成分探索之路。这个过程就是尝试把那些一串串长得很像还叫不出口的拉丁文一遍遍印到脑中,到现在还有很多都分不清。期间又发现两个中文版的,有个app做的比德国app更出色,成分的名字终于可以好记一点。再深入之后发现对成分的判断也并非众口一词,有些成分在欧盟被列为有风险,在国内或其他国家却没有,反之亦然,知道这些我明白对于成分的判断不能太偏执。 (来源:美丽修行app)(来源:www.cosdna.com)事件三皮肤科大夫的美容课。平时就爱听喜马拉雅(做家务时必备),有天被标题《皮肤科医生为你订制护肤方案》吸引,正是最近感兴趣的事,何不听听。一听不得了,又掉进一个坑,连医疗美容这个和我八杆子打不着的话题也被意外解锁。课程内容并不惊悚,从基础护理开始,但听了几期后我由衷感到以前买各种用品真的只是在被广告和网红洗脑种草,自己的肤质适合什么成分没有意识,基本上是看(产品包装宣传)感觉。是有一点30多年白活了的惆怅。经过了这两个月的钻研(也就是不停地查成分看分析报告和认真听课),再回头时心情已经平静很多。跟朋友交流过,被提议不如在这里把最近的心得和想法写下。对我这种资历浅也没有傲人肤质的,充其量抛砖引玉,欢迎有同样苦恼的朋友交流分享,尤其欢迎专业人士批评指导。误区一:护肤步骤越多越好正常皮肤是会自己调节分泌油脂的,当你从卸妆-洁面-化妆水-各种乳液-面霜一应俱全唯恐漏下哪个步骤、还一天n次这么做的时候,你的皮肤可能已经喘不过气了。不是角质遭受二次清洁,就是皮脂膜(就是毛囊皮脂腺分泌的覆盖在脸上的油脂)被破坏。皮肤屏障受损就会泛红敏感,或表面太干燥皮脂腺就会变本加厉地分泌油脂,想想我应该在这上栽过跟头。以前是听说,现在是领悟了,最基础的护肤也是最有效的其实就是清洁,保湿,防晒。虽然简单,但也有门道。第一个,清洁。人的皮肤是弱酸性,ph值在4.5到6.5之间,选用清洁产品要注意尽量不选择碱性强含皂基的(尤其是干性皮肤)。什么是皂基?简单说就是脂肪酸与碱剂成分加叠能产生皂化强力去污的成分,长期用破坏酸碱平衡,(回想一下我们那个年代流行的可伶可俐,还有现在的洗衣粉,香皂),中性或弱酸性的洗面奶是合适的。此外,除非是用了防水的防晒霜,睫毛膏或口红,卸妆油可以派上用场,其他情况一支洗面奶就可以搞定。如果不是特别发油和不干净的皮肤,一天一次即可,只晚上用洗面奶,白天用清水。油皮忍不住想洗怎么办?一天不要超过三次,增加的次数可用清水代替。洗面奶最好不要用含磨砂的功能,而多用含有氨基酸泡沫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动作要轻柔,去除多余油脂即可(具体如何判断成分下次介绍)。水温选择在30-40度之间温水为宜,冷水可能导致清洁不全,企图收缩毛孔的油性皮肤如果非要用冷水,建议冷热交替,先热后冷。第二个,补水加保湿。如果皮肤洗后容易干燥紧绷,就用化妆水精华水,加上面乳或面霜保湿。油皮可以不用抹乳液面霜,因为你的皮脂腺会帮你分泌好,脸上长痘闭口粉刺也是抹太多的信号。对于定期的补水保湿,最方便的就是面膜了,但也不可过度(我比较懒一周1次泥土面膜,心情好再加一次其他)。天天敷会造成水合过度(飙术语感觉就是不一样),皮肤反而失去水分,导致过度敏感。某些明星给大家整天敷面膜才能有好皮肤的印象,要小心。眼部保湿也很重要。眼周皮肤很薄,而且油脂分泌没有其他部位旺盛,很容易起干纹。用眼霜可以滋润眼周,起一定的抗皱作用。眼霜只不过是成分更温和的面霜而已,有些面霜也能替代。在保湿的同时,就可以加一些面部的按摩了以增强淋巴血液循环。还是那个要领,动作要轻柔。那些抱怨用了眼霜长脂肪粒的,可能真的误解眼霜了,除了自身遗传,按摩眼部动作太粗暴有很大原因,要知道,眼周的皮肤只有0.5mm左右(脚跟最厚4mm),大力摩擦后皮肤受伤产生的碎小皮屑堵塞毛孔就会容易产生,学名叫粟丘疹。第三点,防晒是抗衰老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并不是美白爱好者,但当得知八成以上的皱纹都是光老化的结果,而且日照会加重痘痘肌的症状,就不由得重视起来。德国的白人多,他们的皮肤因为缺少黑色素对紫外线更敏感更容易晒红,防晒还算是普遍的事(但他们不喜欢美白)。也有报道说用了防晒产品就不能吸收维生素D补钙,其实只要不是防辐射服全副武装出门,维生素D吸收就够的,根据光照情况可以延长或缩短停留时间(避开10-16点这段强光照时间)。并且,防晒不光是晴天的专利,如果特别追求美白和抗皱是要天天抹,还要隔几个小时再抹。防晒产品中,标UVA是防晒黑,以PA加号为指标,表示防护能力,按加号个数以2的指数倍递增;标UVB是防发红晒伤,指数是我们常见的SPF(德语LSF),数字的含义就是紫外线照射下发红的时间(比如晒15分钟皮肤发红)的倍数,倍数越高保护越强。防晒霜一定要涂够量才有作用,只涂一点效果不是直线递减而是大打折扣,如果觉得低倍数抹太多会油腻闷痘,可以换成高倍防晒少涂一些。一般SPF30的已经够日常使用。除此之外物理防晒也主要注意,如太阳镜,帽子,阳伞(德国不敢打怕被当成怪物),衣服等。基本做好了这说起来复杂但做起来不复杂的三大基础,皮肤会渐渐从过度依赖护肤品化妆品和过度去角质的恶性循环里恢复。皮肤的改善维持是护理+饮食+运动的综合效果,到今天我已经坚持三周没有化妆,并且坚持少碰油糖过量的食物,加上规律运动,痘痘一下少了很多,感觉很舒服。我不敢保证也不抱奢望皮肤状况会有质的飞跃例如顽固黑头毛孔的问题难以靠这些简单方法很快去除(还是要靠果酸成分甚至去医院刷酸来根治),但还是进了一大步。误区二:某些成分就是好,某些就是不好Bio有机植物产品成为很多人的宠爱,我也不例外,一开始欣喜若狂以为找到了替代品,但本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态度,我还是做了些研究。虽说植物提取没有化学成分听起来那么吓人,但不同的人还是会有不同反应。一些提纯的香精精油有天然的抗菌能力,可以代替化学提取的防腐剂,有些人的皮肤用却会过敏。以前用过德国世家的律动调理液,也是风靡的产品,我一抹就脸红,现在想想能一是当时的角质层可能被破坏,二就是对里面的植物提取过敏了。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对有机产品产生蜜汁信任。(来源:美丽修行app)有人可能要说,也有可能是酒精含量导致的敏感。不无道理,这也是我想接下来提到的被黑的很惨的成分之一。酒精在合适的含量设置下,既可以作为溶剂,也可以用来抗菌,挥发保持皮肤干爽(痘痘皮肤适用),用途广泛。可如果真有刺激反应也请不要强迫自己,还是那句话选择合适自己的。还有个被黑的更惨的就是含硅的成分。不知什么时候洗发水以不含硅油(学名聚二甲基硅氧烷Dimethicone)为卖点,把脱发堵塞毛孔和硅油堆积牵扯在一起,真的是个阴险的做法。这个原材料采购成本低,化学性稳定,对于毛糙易带负电荷的头发有比较好的吸附作用,填补损伤的毛鳞片,这就是为什么洗发后能顺滑。含硅的产品还有很多,例如大牌lamer,Lancome,用来填补小细纹和调节皮肤油脂形成保护膜,且易清洁。只要不是从来不洗脸不洗头的话,含硅成分对堵塞毛孔的影响可以说很小,还没有遗传,雄激素过剩和饮食影响大。误区三:美白无底线上了入门课以后就明确了,肤色是爹妈给的,色号是天生的,想要追求不切实际的白的人还是放过自己吧(幸好我没有)。但是我也有肤色不均和暗沉的问题,以前的痘印、各种晒斑在我觉醒后都好像突然跳出来明白地摆在脸上。这个时候说美白还是有方法的,原理也就是作用于身体里的黑色素细胞,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这需要抗氧化物的帮忙。公认的抗氧化产品有维生素C,E。经常会看到有人服用什么胶原蛋白,医生告诉我,不靠谱,还不如把省下的钱买来吃猪蹄。要想效果明显不能不说医美,微针啊什么的,但我护肤小白只努力做好基础,这里不表。前两天脑洞又开,想抗氧化物为何自己那么容易被氧化(回想一下切开的苹果,牛油果),又勾起我的好奇心,看完以后茅塞顿开,原来跟臭名昭著的自由基破坏DNA有关。结论就是:身体需要一个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平衡,身体里太多自由基和太多抗氧化物都有害。鉴于篇幅过长引用连接连环套加上且术语繁多,就只放个链接,感兴趣可以去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接地气,叫《用人话解释抗氧化物》,不好意思只有英语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antioxidants-explained误区四:护肤品越贵越好还好我没有在护肤品上花太多冤枉钱(也是没钱)。经过对成分的探索后,我更加确信对某些高价位的产品有蜜汁信任是不对的。其实很多平价的产品成分大同小异,而且防腐剂也温和,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反而是大大牌唯恐砸了招牌,什么所谓有效成分都往里面加,致敏率会升高,看得人有点怕(不过大牌们的安全测试还是有保障的)。消费是水涨船高的结果,根据能力即可,不能太过于追求档次,也不能一刀切。当然,宣传得好心理暗示也强,心情好了皮肤也好不是(诡异的逻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总而言之不要轻易相信宣传效果,多感受自己皮肤的反应。所用过的app/网页推荐:Codecheck(查成分,网页/app德国版)CosDNA(查成分,只有网页版) 美丽修行(查成分,可测皮肤肤质,仅供参考,网页/app)你今天真好看(拍照测皮肤,仅供娱乐,app)肌肤秘诀(拍照测皮肤,仅供娱乐,app)作为走过弯路的正在找补回来的人,我要提醒,关于这些参考工具,是参考,真正想了解自己皮肤状况得要去做visia测试。不要盲从,理智地考量,理智地决定。怎么样认真偷懒呢?多学习成分,多了解各个观点,不要所有东西通通上脸。对我这样的一般人来说,没有那么高的上镜要求也就没必要拼命折腾,让皮肤自己管理,只要把基础做好,频率掌握好,基本就可以葛优躺了。p.s.喜马拉雅直播微课29元10节课,第一次为了听节目付款,主讲皮肤科卢勇舟医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皮肤科,好大夫网站上坐诊。感谢他的耐心解答,有些知识也是从他课上知道的,课后微信群里成群结队团购他代理的医疗护肤品,不能说完全无功利,起码对待咨询是负责认真的,一个新时代的医生小哥。听课后又跑去大夫那里从头到脚的皮肤问题都问了一遍,还想知道脸上的红斑点怎么来的,他说是皮炎。。。呃,和德国医生完全不一样的诊断,有点好笑的是还给我开了德国产的药让我去药店买(问诊过程免费,29块钱花的值)。总算看到一点希望,又有了治疗的新方向✌️下回介绍几类护肤品里的常见成分。-----题图来源:momjunctio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yjLm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