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和盛京传奇盛京|奉天城韵之东搬西建,一座城市的亮丽转身

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东搬西建,一座城市的亮丽转身 2002年,一篇来自香港《苹果日报》的报道,突如其来地揭开了沈阳人的伤疤,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 当时,号称“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举步维艰。区内诸多的
原标题:传奇盛京|奉天城韵之东搬西建,一座城市的亮丽转身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东搬西建,一座城市的亮丽转身2002年,一篇来自香港《苹果日报》的报道,突如其来地揭开了沈阳人的伤疤,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当时,号称“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举步维艰。区内诸多的大型国有企业陷入深深的困境。为建设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产业工人,不得已面临着下岗的命运。那个年代里,沈阳市弥漫着淡淡的忧伤。1996年11月,在一次大会上,到会者每人发了一根香肠以示安慰后,生产出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的大型国有企业——沈阳拖拉机厂宣布破产,当年的“排头兵”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兵”。怎么了,到底怎么了?人们的记忆还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中,突然就被这冰冷的现实震惊了。危机在更早的时刻就已埋下伏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铁西区的国企受困于体制慢慢落伍了,加上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曾经的大中型骨干国有企业呈现出“老态”。尤其是20世纪最后10年,当市场经济大潮扑面而来时,铁西的工业企业的所有制仍是“公一色”: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99%;经济结构还是“工一色”:工业经济占全区90%以上。1978至1991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从5亿元增加到14亿元。1991年直接利用外资仅100万美元,出口供货值仅0.8亿元。清一色、大量密集的国企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而改革就不可避免地遇到有如分娩一般的阵痛期。1986年8月3日,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企业宣告破产后,原厂长石永阶到厂里领救济金证。当时,由于他的情况尚在调查中,市保险公司暂不发给救济金证。一张石永阶抽着闷烟,看着工人们领取救济金证的照片,成为铁西区甚至整个国企陷入困境的象征。铁西区被铁西人戏谑地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2004年3月23日,沈阳冶炼厂三根高达100多米的烟囱在凌晨轰然倒地。这三根屹立了半个多世纪的烟囱,曾是铁西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核心标志。当时下岗的工人还在内心盼望这三根大烟囱有一天能重新冒烟……也就在这三根代表着计划经济大工业的烟囟爆破的时间段里,沈阳人并没有消极地“等、靠、要”,而是静下心来思索,努力追赶时代的脚步,开始谋划铁西区涅槃重生的征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铁西区240余户企业陆续从铁西老城区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工业血脉自此西移,再次扬帆启航。2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实施重组、改造,建成了100多个中外合资合作项目,沈鼓、沈重等一大批国家领军企业浴火重生。沈阳装备制造业曾经聚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曾经集千万难题于一身,如今再次汇世界的目光于一身。无论是上世纪中叶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是近年来的神舟系列飞船、三峡大坝等工程,沈阳工业一直承担着国家重大工程核心部分的制造任务。沈阳工业的魂是什么?是对共和国的一种天然责任感。从共和国的长子,变成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至21世纪再次成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双示范区”,正是沈阳装备制造业“一咏三叹”的写照。当沈阳工业嬗变而西迁之后,老工业的文脉沉淀下来。中国工业博物馆等一系列博物馆的建成,代表了沈阳工业继往开来的新气象。博物馆中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体现了沈阳老工业基地华美转身后凤凰涅槃的壮美,展现了中国工业文明恢宏磅礴的气势。工业遗产,是铁西区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它负载着铁西城区和一代代铁西人的成长记忆,是铁西历史上一段最为辉煌和荣耀的见证,是沈阳人最重要的精神象征之一。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它对未来的影响与感召,是无法评估的。自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先后面向大众展览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瞩目。铁西区最早的工业遗产项目——工人村生活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这个以工人生活为主题的原生态博物馆带给人们难以释怀的感慨与赞叹:“浓缩过去,展望未来。这里真实见证了铁西乃至东北工业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进程中产业工人的酸甜苦辣。传承工业遗产,就是给明天留下历史。”如果说工人村生活馆,完整地保存了铁西区与工业文明发展紧密相连的生活记忆,那么铸造博物馆,便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沈阳重工业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铸造博物馆建筑本身个性十足,那是一种钢铁作证的强烈感受。在铸造博物馆中,所有的创造都是砂与火所锻造钢铁艺术。然而就在这样铸造和坚硬充斥的地方,却有着别出心裁的心意,诸如1号展厅原翻砂车间的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两个棱角分明、满是锈迹的铸件容器,就在这样满是锈迹的铸件容器内,却是清澈净水,数条红鲤鱼在里面自在游玩。铸件容器上印着一行白漆小字:昔日冷渣罐,今日养鱼缸。坚硬的钢铁,此刻被一池游鱼,带来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经历了那么多的繁华与骚动,沈阳工业显得如此年轻、如此时尚,如此地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从铁西走进沈阳,从工业认识沈阳,分布在铁西区四面八方、大街小巷的工业遗产在近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沈阳工业文明的窗口,不仅留给铁西人无限的工业留念,更成为沈阳旅游的靓丽名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GMzq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