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老婆米歇尔简历当年我握着米歇尔·奥巴马的手,感觉她确实是一位魅力女性

2016年春节过后,我辞掉了在美国使馆的工作,成为了一个职业作者,一个自媒体人。我记得在我收拾完办公桌,离开使馆的最后一个下午,我仔细算了一下,我在美国使馆工作了五年六个月,真是一段长久的旅程,也是我从大学毕业后做过的最长久的一份工作了。
原标题:当年我握着米歇尔·奥巴马的手,感觉她确实是一位魅力女性2016年春节过后,我辞掉了在美国使馆的工作,成为了一个职业作者,一个自媒体人。我记得在我收拾完办公桌,离开使馆的最后一个下午,我仔细算了一下,我在美国使馆工作了五年六个月,真是一段长久的旅程,也是我从大学毕业后做过的最长久的一份工作了。这些年,在一些场合,被人问道相同的问题,曾经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回国后去了使馆工作,不是非常理想的事情吗?为什么还要出来自己做?(使馆工作压力不大,工作轻松,人际关系简单)不得不承认,刚从国外回来的一年,在美国使馆工作确实让我觉得非常轻松。五年时间里,我利用年假,美国的、中国的假期,一直在旅行,持续旅行,写作,出版了三本书,慢慢开始建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生活顺水推舟,但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波澜。也许有人要的就是这样的平静,我也热爱平静的生活,但是没有任何创造性的工作并不适合我的内心。现在距离离开美国使馆差不多三年时间。我曾经想过,我绝对不会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回顾这段经历,一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二是我曾经十分鄙视在使馆的工作,我认为那段五年的工作和我内心热衷的写作和创作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不过就是养活自己的一份工作而已。到现在,我明白:无论是哪一份工作,在日后,都会让你觉得是有收获的,不管你曾经是多么怒对你的上司,和你的同事撕逼,或者深陷于工作泥沼,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阶段跟着一个阶段,每一份工作的经历都会对下一阶段的人生产生启示,产生投射或者是blessing的意义。2010年夏天,我结束了在伦敦BBC的工作后,回到中国。纯属巧合我来到了美国使馆的新闻文化处担任新媒体与相关文化项目的工作,在旁人看来,这真是留学归国的人的大好归宿。实际上,当时,我同时申请了英国文教处与美国使馆的工作,都拿到了offer,凭借着我在英语语言上的优势,面试是pieceofcake。比如我在英国文教处面试,我用标准的BBC英国口音对答官员提问,以及做自我陈述;后来我在美国使馆,自然轻松转换口音,以朗朗上口的美国口音面试。在更早的大学时期,我就分别在本科和研究生时期,代表大学去参加非英语专业组的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全市冠军,后来还曾代表这座城市去中央电视台参加英语演讲比赛,为高考学生录制英语听力练习磁带。我觉得这也许就是上天的安排,我习惯了模仿口音,在英美语言文学中获得滋养,成长迅速,如果不是当时拒绝了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继续比赛,也许我会成为一位CCTV英语频道的主持人,谁知道呢?好像一句广告词写的:“不走寻常路”——我好像一直是这样的,活在主流之外。以上这些描述,你会觉得我在卖弄,太骄傲了。只是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对我的读者讲过,因为我也觉得这好像是卖弄。直到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不做这个平台了,自己还可以去做什么?当年,把我录取的上司,那位新闻文化领事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美国女人,我们的关系很好,她也是学文学出生,哈佛大学毕业,即便是公文,我也觉得她写得一手好文章。当初,去美国使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担心回国后,我就失去了英语的语言环境,我是如此热爱学习语言和外语,我不能失去每天讲英语的机会——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人还是要在对的地方,才能散发光芒。我和第一位女上司的关系十分融洽,出差做文化项目大家十分开心,我也和她聊文学。后来她知道我开始写作我的第一本书,她十分鼓励我。去北京大使馆出差的时候,我说我要去见我的出版人,她和另外一位副领事都十分支持我,还盼望我的作品早日问世,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美国式的包容、积极的态度以及我从未祈求过的如此宽松的工作环境。这位男副领事也十分友好,真诚,当时他还养了一只狗,有一次带到办公室来,大家争先恐后和他的狗合影。新装修好了的办公室,他会带一个小音响来放音乐,都是我喜欢的独立乐团,还教会我不少美国俚语,让我对美国心生好感,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他离开了美国国务院,回到美国,我先后两次在美国和他重聚。五年中,我前后经历了三位美国老板(加上几位副领事,算是小老板吧),毫不客气地说,后面两位文化新闻领事以及一位华裔女副领事真是糟糕透顶。和我相谈甚欢的第一位女领事在两年后离开了。第二位女老板是处女座,对中国报以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工作上增加了很多屏障,让每次的沟通都不愉快,而且还收回了我在新媒体上的很多自主创作权,让本来这份工作中,唯一让我兴奋的地方都被阉割掉了,还不要说,重新调整了工作后,我的出差机会也减掉,成为了不折不扣坐办公室的人员。有一位关系很好的中国同事,我们一直在一个办公室,她曾经和这位女上司吵过架,后来我想起来,我们太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工作中,容易动感情,往往两败俱伤。但也是从第二个美国老板开始,我对美国人又重新认知,虽然这可能有失偏颇,但美国人大都非常勤奋、工作积极努力、典型的实用主义原则。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可以非常呆板、官僚、做事讲原则、但毫无创造性可言。显然,第二位女上司每日都为了讨好她的上司而工作,不顾及下属,特别是中方员工的情感和情绪,在这位德国后裔的美国女人心中,工作程序是非常理性的,使馆的等级也是非常森严的,我觉得之前我可以肆无忌惮和美国上司讲的话题,都不能讲了。出于安全考虑,我渐渐也和美国的官员们保持距离,仅仅完成工作,不能有太多私人交道,don\'tcrosstheline,这是不成文的规定。空军一号摄影:张朴最让我觉得沮丧的是,在和第二位美国女上司工作的两年中,她剥夺了我几乎所有新媒体创作的可能性。包括有一年,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来中国访问,第三站是成都,美国使团的新媒体部门和所有同事其实都摩拳擦掌,策划了一些选题,或者怎么快速发布讯息等等,但到了我们这里,这位女老板非常害怕出错,最后去机场停机坪等待空军一号降落之前,阻止我携带长焦距镜头和相机,也就等于剥夺了我拍摄第一夫人抵达成都照片的机会。在我和第一位女上司工作的头两年,遇到前副总统拜登访华,我拿着相机和长焦距镜头在停机坪拍摄拜登走出机舱的照片,以及拜登挥别离开成都的照片,率先发布在我们的微博上,被凤凰卫视的平台转载——可能,这就是做过媒体的新闻人那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吧,只是,这一点点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在第二位女上司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我站在米歇尔·奥巴马背后,暗下快门2014年摄影:张朴跟着前第一夫人去了几个场地。在熊猫基地,我和其他同事负责控制现场记者的拍摄,我站在米歇尔·奥巴马背后,我们当时最近的距离也就三米吧。只是,后来,她来使馆和大家见面,大家握手交谈,觉得她确实是一位有魅力的女人!又要拍照,还要去握手,还要寒暄,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性摄影:张朴至于第三位男性美国上司,基本上就是噩梦一场。他是gay,但是我并不想tag他,因为是gay,就觉得gay是非常喜欢搞事情的人,非常drama的人——这种先入为主的标签化行为是不对的——这分明是两回事。但这位老板还是搞起了办公室政治,英语叫“whistleblowing”。也重新分配了工作任务,总之就是让我不断写报告,十分boring。随后来的一位华裔女副领事,更为可怕,继承了所有中国办公室政治的陋习,对她的上司和对我们的态度完全是两回事,早晚打考勤,查岗的时间多过做文化项目的时间。每次在办公室听到她夸夸其谈的加州口音的美语,就像是美剧里最为不靠谱的角色在那里showoff,但其实这种角色最空虚,最没有价值,也最讨人厌的。有时候我对美国人故意要讲出英国口音,大多数时候是出于对于工作上接触到的美国人的鄙视和厌恶。口音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可以帮你穿梭在不同的时空,制造不同的persona!现在离开了美国使馆,我反而随口都讲美国口音,特别是在巴黎的时候。所以,不要对有些工作和文化报以过度的幻想。还是那句话,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才是最快乐的。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内心十分敏感和尖锐,在媒体工作的那几年,感觉步履维艰,日日被领导压榨,后来一想,如果没有当时炼狱般的培训,就没有现在我做自媒体的这份专业度。我在美国使馆的五年工作中,我也敏感和尖锐,现在想起来,是太幼稚了,带了太多个人的情绪进去。我一直告诫朋友,工作和生活必须严格分开,老板始终是老板,你基本上不要想和他或者她成为朋友,像我和我的第一位美国女上司和那位美国男上司成为朋友,真是恩惠了——这种几率是很低的。当年的我还是很天真。当初也会和美国老板吵架,但是我们在语言上始终有点吃亏,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如果我还会去为谁打工的话,也许我不会放那么多“自己”在工作中了,也会逐渐磨掉自己的棱角,这些都是成长和经历带来的感悟,是真正的成熟和智慧,我觉得年龄是一个很好的东西,经历则是非常重要的财富!这两年,也遇到过一些人,起初觉得兴趣相投,可以做朋友,但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再相处,发现太不专业,从未工作过的人,我现在都敬而远之,我觉得专业度和待人接物的基本素养是一个基石,没有这些基石的人,我都一一删掉了。2011年的独立日国庆招待会2011年在美国使馆认识的实习生Aisha,2018年2月在纽约,我们重聚2018年,我和Catherine在耶路撒冷重聚回到在美国使馆工作的五年,我收获了一些美国朋友,他们大部分已经离开美国国务院,开始崭新的征程,这些朋友让我每次在美国都觉得是那么亲切自如,又平实动容,回归到人本身,那就是这段工作的最大收获。当年在美国使馆工作,经常半夜失眠,脑海里都是第二天文化项目的各种细节,你在这里根本没有机会fail,老板说了,“Ifyoufail,youfail!”我天生追求完美,也很要强,我要把工作的结果做到最好,我要让美国人明白我的工作能力和实力,想一想,是多么疲惫啊!但是也是因为这种细致,让我现在做自媒体可以非常自律,可以非常仔细,这些都是在美国使馆工作的五年所学习到的。但在美国使馆工作越久,对于美国文化和社会的失望就会越大,而只有我在前往美国旅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修正这种因为工作带来的偏颇的观点——种种迹象和我的内心告诉我,这段五年的工作必须终止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只是不能在这里写出来)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不断折腾的人,我并没有固步自封,或者轻易满足,我对世界的好奇,对于文化和语言的热爱,对于写作的执着让我可以放弃一个阶段,开启人生的新阶段。希望,我还可以一直率真,忠于自我。周末忽然就扯了以上一些闲话。工作使人成长,这一点是金科玉律!总的来讲,职场和工作是好事情!没错!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XPRW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