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猫出山——放养猫的活动范围有多大?_研究_猫咪_距离

关注我们,为您推送更多最新资讯。 研究背景 与其他伴侣动物相比,猫咪更喜欢自由漫步,国外有些家庭还会在墙壁或窗口上镶嵌猫门,方便猫自由进出。然而,放养模式不仅会增加猫咪走失的几率,还可能会带回寄生虫、病菌,猫主人也更容易在传染病高发期被传

关注我们,为您推送更多最新资讯。

研究背景

与其他伴侣动物相比,猫咪更喜欢自由漫步,国外有些家庭还会在墙壁或窗口上镶嵌猫门,方便猫自由进出。然而,放养模式不仅会增加猫咪走失的几率,还可能会带回寄生虫、病菌,猫主人也更容易在传染病高发期被传染恶性疾病。为了评估这些潜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猫在主人家以外的活动范围,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 Peter Sandøe 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 GPS 项圈跟踪了 97 只放养猫,探究了放养猫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 Animals 期刊上。

实验设计

丹麦是一个处于温带的国家,约 14% 的家庭拥有一只或多只猫,其中近四分之三的家庭允许他们的猫出门散步。作者通过社交媒体招募了丹麦的 97 只有自由进出通道的放养猫 (图 1 是 97 只纳入研究的猫咪的位置分布),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猫咪的基本信息和外出限制情况,在 2021 年 7 月 30 日至 11 月 30 日期间对猫咪进行了长达 7 天的追踪,记录它们自家里外出时间、移动距离和估计住所范围。对猫的追踪方法和对猫咪主人的问卷调查符合丹麦及国际相关的研究伦理标准和指南,并获得了动物伦理机构审查委员会和人类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这项研究包括了 97 只年龄在 1~16 岁之间的猫,猫咪的分布包含了丹麦所有的五个地区。其中,49 只为公猫 (4 只未绝育,45 只已绝育),48 只为母猫 (3 只未绝育,45 只已绝育)。在统计数据时,三只猫因为追踪器丢失而被排除在外。实验过程中没有猫咪因戴上项圈而被卡住或受伤。

图 1. 97 只纳入研究的猫咪的位置分布。

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中,猫咪每天出门的时长中位数为 5 小时 (IQR:2.5~8.8 小时),活动距离的中位数为 2.4 公里 (IQR:1.3~3.7 公里),活动范围中位数为 5 公顷 (IQR:2.9~8.5 公顷)。相比之下,7 岁以上的猫出门的时间更短,活动距离更少,活动范围也更小 (表 1 是离家时间百分比的最终模型,表 2 是移动距离的最终模型)。

表 1. 离家时间百分比的最终模型。

表 2. 移动距离的最终模型。

能够进入自然环境的猫比接触不到自然的猫更活跃,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四只未绝育的公猫的活动范围比其他公猫更大。短毛猫的活跃度低于杂交品种猫和其他纯种猫。

作者还发现,降雨量也对猫主子的活动距离有影响,在没有降雨的日子里,猫平均走了 3.6 公里,在强降雨的日子里他们平均仅走了 2.4 公里 (表 3 是不同降雨量情况下的移动距离)。

表 3. 不同降雨量情况下的移动距离。

尽管这些研究中猫猫们的活动范围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确实表明,猫咪们会在郊区的许多公园里走动,这就增加了疾病传染的风险。家猫还会被自然环境吸引,对生活靠近人类定居点的其他啮齿动物等造成威胁。

研究总结

本文的结果证实了猫咪们出门的时长与它们的性别、年龄和附近的自然环境有关。它们每天活动的距离受年龄和品种、自然环境和是否下雨的影响。活动范围的大小与猫的年龄和性别以及它是否可以进入自然区域有关。放养猫可能会对附近自然地区的野生动物造成威胁,它们可能会对生活在靠近人类聚居地的自然区的啮齿动物、蝙蝠、其他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脆弱种群构成风险。

散养猫的主人可以通过栅栏来限制猫咪行动,防止猫咪逃跑,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在经济上或实际上都不可行,而且对猫咪的福利也不是最理想的。或者,主人可以联系居住在附近的人,提高自己对家猫漫游的接受度。就保护附近自然区域的野生动物而言,猫主人们可以查询附近野生动物的信息,在野生动物常出没期间限制自己家猫的活动范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YJKy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