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不起”到“噶腰子”,中国赴泰旅游一路走高为哪般?_目的地_游客_媒体

出境游市场被疫情封锁了三年之后,当再度重启时,人们发现,味道有点不一样。 以最先和最快重启双边往来的泰国旅游而论。先是3月中,#泰国真的已经贵到去不起了吗#冲上热搜,话题阅读次数破5亿;接着3月末,以短视频自媒体为主的“噶腰子”流言爆发。两

出境游市场被疫情封锁了三年之后,当再度重启时,人们发现,味道有点不一样。

以最先和最快重启双边往来的泰国旅游而论。先是3月中,#泰国真的已经贵到去不起了吗#冲上热搜,话题阅读次数破5亿;接着3月末,以短视频自媒体为主的“噶腰子”流言爆发。两番“双重打击”,先是攻其“价格”,再则攻其“安全”,可谓刀刀切中旅游目的地的关键要害,将泰国旅游推上风口浪尖。

然而就在大家为泰国旅游“捏一把汗”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数据上的微妙。近期携程平台数据显示,4月10日至16日的宋干节期间(泼水节),中国内地游客预订的赴泰旅游订单量,环比3月同期增长近五成;其中机票订单增长47%,酒店订单增长61%。

这是游客用脚投票的结果,是我们的舆论场发生分裂了吗?

更多出境游权威资讯,点击旅游【重启世界】专题。

目的地“香不香”,究竟谁说了算?

在出境旅游恢复初期乃至更早之前,泰国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都是“香”的。

凭着距离近、物美价廉、景色怡人等优势,泰国一直是旅游热门地,加上2023年初第一批前往泰国的旅客受到包括泰国副总理、交通部长、旅游与体育部长等政府官员一齐机场接机的礼遇,更是为泰国旅游拉满好感。

然而“人在家中坐,腰在天上飞”,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网红似乎发现了流量密码,纷纷讲述在泰国旅游的危险经历,加上似是而非、难以被证实的“阴谋论”,大聊泰国的安全隐患,俨然成为一场自媒体始作俑者的“全民狂欢”。即便真相并非如此,泰国官方也频频发声希正视听,不少民众和网友仍选择“闭目塞听”,泰国旅游的恐怖故事一个赛一个荒诞离奇。

喧嚣舆论的另一面,“噶腰子”流言和“去不起”的抱怨并未打消中国人赴泰旅行的热情——数据显示4月以来,内地前往泰国旅游的整体订单量环比上半个月增长12%。中国赴泰旅游的订单量一路走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是从客群结构来看,近期奔赴泰国的旅客以年轻人为主,90后接近五成、女性游客占比54%。年轻女性是旅行的主力,这与“泰国不安全”的舆论气氛似乎并不相称。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你说你的,我游我的。网络舆论的“出圈”话题一方面渗入到不同的圈层,另一方面,舆论也在不同群体中发生着“折叠”。

在当下中国舆论场“以流量论英雄”的场景下,民众还要学会如何判断信息真伪,才不至于沦为“信息茧房”里的棋子。

不过,流言确确实实对出境游市场产生了冲击。据媒体报道,“噶腰子”流言发酵后,很多旅行社遭遇了游客的退团,一些提前包机切位的旅行社损失惨重。但跟团游群体的恐惧并未造成中国赴泰旅游的“满盘皆输”。

通俗点说,受流言冲击和赴泰自由行的是两波人。

当一部分人在“噶腰子”的恐怖故事中不断添枝加叶、释放恐慌情绪时,另一部分人在普吉岛享受着浮潜后的阳光沙滩,在芭堤雅的人妖秀和男模餐厅里肆意狂舞,说着“真香”……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目的地“贵不贵”,究竟谁说了算?

对于大多数真正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而言,与其关心“腰子”,不如关心自己的“腰包”。

出境游重启后的泰国,很快成为中国游客最先涌入的首个目的地,网络上不乏反馈机票、酒店、餐饮、游玩等价格均有上涨,直呼“泰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穷游的地方”此类声音,这触及到泰国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物美价廉。

不过随后即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出境游总体价格偏高、服务供应链尚未恢复正常,部分目的地机票价格升高是导致出境游价格上涨的一大因素。随着供给水平逐步恢复,出境游价格有望回落。

撇开机票价格来看,泰国当地旅游涉及的吃住玩乐的物价,从长期而言也将会有所削弱。

2022年,泰国的平均总体通胀率达到6.08%,为24年来的最高水平。好在2023年3月,泰国最新的CPI已经回落到2.8%,为15个月以来的最低增速。据泰国商务部的预测,2023年泰国CPI可能会在1.7%-2.7%之间。这对于不久的将来渴望赴泰旅游的游客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消息。

其实网络上关于目的地究竟“贵不贵”的讨论,一切还是由市场说了算。当航班加密的复航消息越来越频繁,当各个目的地争相招揽中国游客的优惠礼包释放,无论是机票价格还是物价水平,赴泰旅行“越来越便宜”应该指日可待。

旅游复常,目的地营销重心向线下转移

旅游在2023年春发布的《全球出境游目的地在华互联网品牌影响力报告》指出,作为Web3.0时代下UGC内容聚合、集体智慧的代表,新型社交媒体平台的口碑传播由于用户主动参与程度高、互动空间大,传播生态因而表现出更具多元性和不可控性的特征。

泰国作为第一批20国试点出境游名单之首,目的地旅游局抢抓热点树立品牌,虽然社交媒体上“噶腰子”等负面舆情损失了部分网络口碑,但目的地整体品牌的表现仍无法令人忽视。

在旅行限制逐步取消、市场重回正轨之时,随着更多“用脚投票”的游客到访,对于出境游目的地而言,一方面,对于新颖和创意的传播内容抱以持之以恒的追求;另一方面,当营销与经营重心从线上向线下转移,对于目的地口碑营销的价值也需重新审视,疫后出行网络舆情的把控仍具挑战。

旅游作为体验性的服务产业,一切终究还要线下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Lnq8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