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字书法风清骨峻,饶有风规——李胜洪书法赏析

李胜洪,1954年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中国书法院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担任过国际视觉艺术年展、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览评委, 中
原标题:风清骨峻,饶有风规——李胜洪书法赏析李胜洪,1954年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中国书法院创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担任过国际视觉艺术年展、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览评委,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或书法高级研修班主讲导师。其作品追求厚重的笔墨文化传统与现代审美取向之间的有机融合,以雄妍而飘逸的行草艺术而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因“中国书法”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要贡献,曾两度被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行书横批《精鹜八极》风清骨峻,饶有风规——李胜洪书法漫议陆明君当代书法的主流方向无疑集中于对传统经典作品的继承开掘与时代风尚、个性的融合上,如何做到既有形式与视觉上的感染力,又不乏内在的意蕴与人文精神,是书家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书法繁荣的背后,是热闹浮躁,或轻狂自信,或止虑迷茫,多裹足于技术层面而难于升华,守正者取貌遗神,创格者作势弄姿,游离于书法艺术的堂奥之门。在有识者倡导雅正书风,崇尚书卷气与文人风骨的呼唤声里,李胜洪先生的书法以其风清骨峻、饶有风规的气度,映现在了书法视界中,为颇值得关注并给予我们诸多启示的个案。·行草斗方明通润《早梅》·《陈与义诗》观李先生之书,如沐清风,如临甘泉,陶醉在一种清逸的韵致中。其书法于雅正中求变化,结体不欹不怪而能别出新意,点画精微却具有风云之象,开合得宜,收放自如,不激不厉,具有一种儒雅灵和的气度,反映出了其书法以“二王”体系为主,对经典书法继承与开掘上的深度,并“技道两进”,具有了个性鲜明的精神力量。李先生的书法总体而言,属于雅俗共赏的中庸之美,然此类作品往往事倍功半难于免俗,须具“平中见奇”之化功方能济事,而根本在于书家的“灵府”之资,这也是当代书家少涉雅正而多取“偏格”的原因。李先生的书法能于常格中超凡脱俗,别具风规,也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潜质与深厚的学养。·扇面《古人五言诗》·行书小品《春秋》·《黄帝内经节录素问五常政大论》他爱好文学,阅读广泛,于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文艺美学、书画理论等皆曾用力,并常发文翰之思,多有美文行世,还写有部分书法理论文章。胸怀锦绣,才使他的书法具有了书卷气息与文人风骨。在书法创作上,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工于精微者而失之于浑厚,得大气者而又失之于精微,难有二者兼融者。李先生的一些作品中笔精墨妙又颇具沉郁豪放之气,是极难能可得的。这与他取法“二王”之外,又追骛颠张、醉素、黄山谷、王孟津等兼及碑碣有关,诸法烂然于胸,又能借腕臂之功而骋浩荡之思,笔墨淋漓而情怀激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李先生的书法工放之外,又能大小兼工,其小字灵巧如玑珠跳荡,散淡而意趣十足;大字结体安和,用笔沉实而具飘扬之姿,气息苍润而简穆。今之作大字者多极尽作意,少有雅正静穆者。康南海云“作榜书须笔墨雍容,以安静简穆为上,雅健次之,若有意作气势,便是沧父,凡不能书人,作榜书未有不作气势,此实不能自掩其短之迹,昌黎所谓“武夫桀颉作气势,正可鄙也……”康氏论书多有偏激,而此论诚为中的之言,这也是其晚年大字书法用笔平实、提顿不甚分明而起止无迹,却天资神纵,具有磅礴气势的注脚。李先生大字正得“安静简穆”之旨,其静穆之气首先根源于其雅正的书风,而唯其“正”,方能得之于大境,所谓正大气象也。本人数见李先生榜书大字,皆摇人心旌,而其少有展示者,君子藏器,于斯一见。·行书小品《岂能、但求》联语·篆书小品《杜甫诗句》李先生在书法上虽以雅正为主,然其本人却是一个充满激情、富于思考与想象、具有求新探奇精神者。正如他的性格一样,其儒雅平和,处事练达,而又不乏谐趣与幽默,思维敏捷,易于动情,每遇知己投合者则言语肆放,形色毕现,显露出其艺术型的才性。他对一切艺术形式都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不仅欣赏与沉思其中,而且多有尝试。如在现代刻字艺术方面,他是最早涉足这一领域并鼓动倡导和大胆探索者,另外,他还陶乐于现代绘画形式语言的探索,尝试以特殊而独有的方法,去表现心中的感觉与意境。以上诸端,都说明了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敏感、所思与探求。而于书法,其在表现形式上也颇见匠心,如其对各种书写纸张材料的尝试、与之相匹衬的书体及风格的择取、章法构思安排等,都极具视觉感染力,实现了传统笔墨与现代形式下的意韵融合。尤其是李先生的周围凝聚着当代最为活跃的书法力量,并拥有丰富而快捷的信息资源,他的书法创作近年来始终处于激发性的状态,灵思飞动,常常彻夜于案头走笔龙蛇,兴酣中挥洒着其才情,倾诉着其心中的境界。·行草《杨万里诗》·行书横批《梅妻鹤子》·行草书中堂《李方膺题画诗》有人认为师法决定着书法作品的风格,而那只是外在的形式,决定书家作品个性风格与内在意蕴的,应是其天性与人生经历(包括间接的源于书本等介质的精神体验历程)。李胜洪生长在湖北荆州,荆楚大地,奇山胜水,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传奇与绚烂文化。童少时期,书香门第,父母的诱导与期待,赋予了他烂漫的情怀与艺术灵性,他是在屈平的骚歌中,在三国刀光剑影的传奇中,在神秘诡异的民间巫俗中成长起来的,秉赋了楚人的浪漫与奇谲,为他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青年时期,知青下乡,后又返城从工,既渡过了稼穑桑农、竹篱柴扉的村寨生活,又经历了机鸣车噪、市井世态的深切体验,洞明了世事,磨砺了意志。及其壮年,以诚笃练达而萍迹于仕途,从荆楚到琼岛,阅尽人间况味,览遍山河壮景。而自童稚濡染翰墨,虽历多艰,星转斗移,却不曾辍止于追寻书法艺术的脚步。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投入,几十年如一日,沉如斯而醉如斯,不弃不离,正如其老友吴东民先生所言:“如果说,一个人以书法诠释生命,在笔歌墨舞中放飞理想、激情与信念,‘衣带渐宽终不悔’,甚至可以放弃令人羡慕的仕途的话,那就是李胜洪的书法人生。”而正是这样的执着与经历,才使他的书法作品逾越了技巧的层面,具有了内在的人文精神和个性品质。·《李日华题画诗》·行书横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陆游诗》·篆书四条屏《意临石鼓文·田车》李先生自己曾说“尤其是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常会有灵魂出窍:‘我’雄鹰展翅般在无际的碧空遨游,‘我’在夜深人静之际潇洒地超越时空与古人谈书论法,‘我’就前世、今身以及未来,向茫茫苍天提出茫茫的询问。而书法便是‘我’的‘游记’与‘笔录’:或振迅豪荡,或湿润儒雅,或逍遥,或狂放。对我来说,书法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界观,甚至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这种对书法的休戚与共的情感让我们感动,而其骨子里对艺术追求的自信与狂气又令人敬服。有此一种心性,秉赋着那样一种浪漫奇谲的楚人情怀,又有八法精备的腕底之功,更身居书坛的殊要位置,我们期盼着李胜洪先生未来书法艺术更为绚丽的天空!·《花影》·《追月》·《渊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O502r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