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 艺术家的透过《月亮与六便士》看理解一个艺术家是多么艰难

文/影掠浮光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里,除了刻画了一个画家的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个有灵魂的作家,就是文中作者本人啦,只是我自己觉得,文中的这位作家好像是专程来告诉我们理解一位艺术家有多么艰难的。先来比较一下他们对周边人物的不同态度好啦:
原标题:透过《月亮与六便士》看理解一个艺术家是多么艰难文/影掠浮光《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里,除了刻画了一个画家的形象之外,还刻画了一个有灵魂的作家,就是文中作者本人啦,只是我自己觉得,文中的这位作家好像是专程来告诉我们理解一位艺术家有多么艰难的。先来比较一下他们对周边人物的不同态度好啦:文中,斯特里克兰太太,画家的妻子,是两个人都认识的人。她是老公成为画家的第一个付出着。老公作为她安稳的老公的时候,幸福快乐,而且满足,但要去当画家,又不跟她做任何的商量,她是被动的,而且最终要她来承担他离去的所有的后果,没有人问过她可愿意,没有人关心过她是否能承担起来,没有人想过她怎么过以后的生活。画家一走了之,去追随自己的缪斯女神,而她不过是凡间普通的女子,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是用画家的眼光看,她就只是他追求艺术的障碍,扔掉不管就好了。是在文中作者的笔下,她血肉丰满,会满足,会笑,会悲伤,会强忍悲伤努力遮掩,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可是她也是有感情有感觉的人间女子,需要责任,需要生活,需要照顾艺术家不管的孩子们,他可以为了艺术不做父亲,但她,不可以,她需要所有的坚强,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去做母亲。画家是离她最近的人,关系也更亲密,但把她的形象展现给我们,看到她的付出,承担与不容易的,确是文中的作者。文中,那个可怜的老好和特惨朋友,就是除了内心像罗密欧,其他哪里都不像的施特罗伟,他是画家和作者共同认识的朋友。但他的悲喜人生可只有作家能看到。他自己画庸俗的画,获得了很多钱,但他很有自知之明,而且很有慧眼,他是第一个在画家一文不名的时候认识到他价值的人,并且想办法推荐那个穷困潦倒的真正艺术家,没有贬低,没有打击,没有用钱买回来算自己的,是真诚的赞赏。在那个画家快把自己折腾死的时候,救了他,然后就赔进去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爱,但最后生气的要撕毁那个混蛋画家的画,然后却发现那是真的艺术品,可那偏偏是用他妻子的生命与爱完成的艺术品。但这样一个人,在画家的心底,只怕练位置也没有,他不过是过客,提供了食物,没有提供,救了他性命或者没有救,抢了人家妻子,或者没有,他其实心底并没有太多的障碍,如果心里顾及顾忌那个他继续做他的尘世好男人好了,怎么做离经叛道画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家?所以,那个老好真可怜的胖子,所有的悲怆,就只作者看得见,然后呈现给我们,至于画家本尊。他看不见,看见也只是“他是一个蹩脚的画家。”那就是纯粹艺术家的眼光,只有艺术的好与不好,他只怕人为那种画用哪种画作实在可惜,是在作者的眼睛里,才是“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文中,那个叫做布兰琦的女子,是画家和作家共通过认识的第三个人吧。她为了画家,抛弃了深爱自己的老公,然后给他做情人,最后被抛弃自杀。另一个男子的珍宝对于画家来说,是:这很惨,我感到羞愧,因为我并不真正在意这件事。冰冷的机器人也不过如此吧。对于画家而言,这位为了他的爱付出了生命的女子,意义在哪里呢?来看最后通过前被他伤害的那位前夫眼中的这幅画“这不仅仅体现在构图线条的大胆简约,显示出那么大胆,那么独特的人格特性,不仅仅体现在油画的技法,尽管肉体被画得带有强烈的性感,具有实体感,也不仅仅体现在画作的实体感,让你意外地感受到人体的质量,还在于崭新的让人不安的精神特质……。这样的一幅画就是这个女子对于他全部的意义,他灵感的源泉,他突破瓶颈的突破口,然后,就没有了价值。甚至,这幅画也被他随手扔掉了。只是对于作家而言,她才是“布兰琦的一生,无论开始时有着多么美妙的希望和什么样的梦想,最终也就跟从来没存在过一样。好像一切是徒劳的,不可理喻的。”只是作为旁观者的作家怜悯她的生,默哀她的死。画家的眼睛里,那幅画作过后,那个鲜活的女子和画布,颜料什么,也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作家,用尽理解,给我呈现出来的画家还是这般不可理喻的样子,那用膝盖想也知道吧,普通人看不到艺术家的价值,不知道他真实的人生,会怎样看他,这就难怪那么多人说到艺术家感觉形象跟神经病也没有什么不同。说到家里有人要搞美术搞艺术都觉得这事儿实在是挺不靠谱的,都想让他醒醒吧。作家理解他身边的这些人物,更理解艺术家本人,所以最后他才说:“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我描述一个冷酷,自私,粗暴性感的人时,还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你不能因为他地址了诱惑,没有像我们大叔树人那样像俗世妥协而称赞他。在他看来,那样的诱惑根本不存在。到最后,文中的作家也是最理解画家的人,不忍心他的形象被人各种说,被刷上个各种色彩,被赞美成变形的样子,所以,写下他本来的形象。作家负责体察生命,艺术家只管燃烧自己,至于谁看到看不到,不再他们的思考范围,他们根本就跟普通人不生活在一个世界,当然不会管人理解不理解,解释?那个艺术家有这种闲工夫?高更是幸运的,遇到毛姆,把他的人生变成化成另一种艺术,让更多人思考和懂得。但是,到现在,还只有人说舒伯特的潦倒,并不曾化出来一个音乐家在乐谱里从容安详的灵魂,到现在杜甫还只被解读成一个可怜的老头,他诗人的风骨还等待发掘。刚刚过去的金马奖到获奖,大家才知道有个年轻的导演叫胡波,大家议论着他的自杀,但这件事也不过上几天热搜,然后有人说年轻的导演坚持得对,二百三十分钟的长片很有价值,有人就说那没有剪辑能叫片子,然后大概也就网页上吵几天吧,真到有人理解的灵魂,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会不会有那么一个人。在这个快速的时代,看事情能看到表面都已经很难分配过来目光的时间,谁,还愿意花时间能理解艺术家那么难理解的灵魂,更何况还不仅仅是愿意不愿意,还有理解能力的问题。如果艺术家自己记录,他们可能也不觉得。艺术家的世界,就是他们的艺术本身,让舒伯特自己写,他的潦倒,根本就不存在,他就或在自己舒适雍容的乐谱里,让梵高自己写,他天天都在看着高远的天空和盛放如火焰的向日葵,至于一幅画是不是能换回来一个土豆什么的,他自己也许并不太操心,至于莫奈,他早上看日出,晚上看睡莲,没事在草地上吃吃午餐或者看看,他寂寞,他单枪匹马,他自己知道吗?他们到了作家的记载里,因为点亮了艺术的光芒,才映照出来他们人生的悲喜,那些落差才参差成悲剧的高度,有了被人审视的价值。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bmeR6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