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张艺谋镜头里刺客的天下关怀

《英雄》,张艺谋执导,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主演,2002年上映。十六年过去了,人们对这部电影,仍然缺少一个“道德”的评价,人们忽略了《英雄》这部电影的价值,用口碑杀死了张艺谋对这部电影的心血和野心。 这部电影,对刺
原标题:张艺谋镜头里刺客的天下关怀《英雄》,张艺谋执导,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主演,2002年上映。十六年过去了,人们对这部电影,仍然缺少一个“道德”的评价,人们忽略了《英雄》这部电影的价值,用口碑杀死了张艺谋对这部电影的心血和野心。这部电影,对刺客这个词、这个身份,做了一个新的解释,注入了一个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不再是打打杀杀、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快意恩仇的江湖武侠。展现传统江湖武侠的精神世界不是这部电影所要承担的内容和责任,而人们又偏以传统江湖武侠的理念来理解这部电影。老实说,张艺谋被冤枉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这部电影试图传递一种新的武侠境界出来,试图展现乱世中刺客的天下关怀和个人选择。这种关怀,不是为了一人之仇一国之恨去杀了秦始皇,而是为了天下不杀秦始皇。这个境界,来自残剑(梁朝伟)对书法的领悟。残剑参悟书法,本来是想参悟一套新的剑法出来,目的是“杀”,这是传统武侠的理念观点。但在参悟过程中,他作为一名刺(剑客)客,理念开始由“杀”转向“不杀”。是他放弃了吗,背弃了一名赵国刺客的使命和责任吗?不是,他不但没有背弃,反而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他的个人关怀,已经不是“赵国关怀”,而是超越赵国的“天下关怀”。这个关怀的变化,在其他刺客的观念中并不存在,当然,观众的观念中也不存在。张艺谋抓住了这个关怀,并试图让人们接受它。残剑对书法和刺客的理解境界,已然承担起天下关怀的这个责任,他放弃刺秦,也阻止飞雪和无名刺秦。在所有刺客的“集体捐出”中,残剑是例外的。他对“剑”的领悟,是大胸怀包容一切,超越个人仇恨,也超越刺客本身,成为“大侠”。侠客之所以区别于刺客,不是将敌人快剑斩于马下,而是“侠之大者”,这个“大”字,就是一种博大高深的境界,包含天下关怀,宽容一切,就是“不杀”。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的痛苦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与天下的安定和平相比,便不再是仇恨。客观历史的分析来看,在当时诸侯的力量对比中,秦国是群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只有秦国,才能一统天下解决诸侯战乱的困境。只有最强大的力量以绝对压倒性的态势、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控制了所有力量之后,整个世界才会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和平安定才有希望。秦国具备这个能力,并将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否则,随着刺秦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爆发,天下将会更加纷乱,人们的生活将永无希望。刺客承担的使命应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残剑在书法结构布局中悟出了这一点,在这一点上,长空、飞雪、无名,都比不了他。这就与传统武侠区别开了,张艺谋提供的一个新视角。理念提出归提出,还需要践行。这个践行就是天下关怀这个理念在无名身上的蔓延滋长,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虽然他与残剑在剑术上不相上下,但在对天下的认识上远不如残剑。只有当他放下个人痛苦,看到天下人都的痛苦放弃刺杀秦王(陈道明饰)时,才能与残剑平齐,才能真正体会“侠之大”的含义。人生之难不在敢于拿起,而在勇于放下,放下要比拿起来难得多。放下的过程,就是无名走向天下关怀的过程。这部电影在情节设计上相当精彩。以无名和秦王在大殿上的座谈对答展开,这种情节推进的方式很少出现在电影中。作为刺杀秦王的刺客,无名设计了两个局,作为谨慎小心的秦王,又破了这两个局。这两个局,既是紧张气氛中斗智斗勇的体现,也是电影情节的巧妙设计。张艺谋在这两个情节中下了不少心思,视听设计很成功。第一个局是无名主动设计的(这个局在感情线上的设计是飞雪作为长空的爱人出轨残剑),主色调深红色,浓得像血一样化不开,配以淡红,张艺谋通过色彩深浅对比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这也是对无名设局在视觉上的支撑。残剑飞雪虽然身着红衣,但内心横梗着长空,情感压抑,积聚得越来越浓稠,而如月(章子怡饰)身着浅红色,她虽然是残剑的侍女,但对残剑的感情毫不掩饰。这两种色彩的深浅对比对增加人物关系的矛盾性具有很好的作用,使这个局看起来更真实可信。当这个局讲述完时,刺杀秦王的时机便到来了,无名离成功只有十步之遥。但前面说了,无名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所谋划的事情,天下关怀这个思想开始扰乱他的思绪,他混乱的杀气暴露在秦王面前的烛火上,他被识破了。随着秦王识破第一个局,无名内心复杂,顺着秦王的回忆开始设计第二个局,这也是情节设计的精巧之处。这个局中的色彩是浅绿色,采用这个颜色是由秦王对残剑飞雪三年前刺杀他的印象而来,为使局更加真实,无名在局中继续采用浅绿色。但这个局,也是秦王给无名设计的一个局,将无名一步一步引入其中,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才是那个真正的刺客。破了两个局之后,一切回归现实,残剑飞雪身着素衣,回到了真正的刺客身份,任务关系感情也不再像剧中那样矛盾复杂,而无名和秦王的对弈也结束了。有意思的是,秦王把剑扔给无名不是以秦王的身份扔的,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身份扔的,他转过身去解读残剑的“剑”字,也都是以政治家的身份。“王”的身份没有政治家那么复杂,秦王在最后一刻给无名设计了一个局,他在“掂量”无名,在用残剑的“剑”字和“天下关怀”保全自己。陈道明将秦王的这个身份演得深刻到位。但他输了,被无名的一剑刺醒了,那一刻是他真正决心接受“天下理念”的时候。这一刻,他是愧疚的。那么,对于秦王来说,无名必须要杀吗?从秦王的反应来看,他是不愿意杀无名的,那为什么又下令杀掉无名呢?其实,他是一个挟持着与被挟持着的矛盾体,换句话说,秦王被自己挟持了。此话怎讲?我们知道,秦国经商鞅变法,全国已经形成封建法制观念,一切依照法令办事,而法令的制定者又是以秦王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犯法者必须受到惩处。看起来是他忠诚的臣子们以法令为由要杀死无名,但他们也只是依照法令行事,他们没有挟持秦王,是秦王被自己制定的法令挟持了,即自我挟持。政治,就是这么无奈。一个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不能没有法律,而法律又是普遍约束和强制执行的,所以无名不得不死,秦王不得不下令。那是秦王面临的最艰难的决策。整体利益的捍卫,必然以牺牲少数为代价。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法律,触犯法律就是触犯红色底线,杀死无名,是秦国政治发展的必要,否则就算秦统一六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天下也不会太平,为天下关怀这个理念做出的努力就白费了。无名从容的站在城墙下,就是在考验秦王的政治魄力。好在他们都赢了。张艺谋通过这部电影,对刺客这个词做出了新的解释,但“侠之大者,谓之刺客”这个境界古已有之。《英雄》,是张艺谋试图通过电影手段对秦吞六国这段历史作出的新的文化理解和历史解释,也是张艺谋自己对历史的关怀和解读。我们应该给张艺谋、给这部电影一个“道德”的评价。除了主题之外,张艺谋在语言视听上面也做得很细致。人物对话言简意赅,都是老戏骨的对手戏,三言两语就能牵引出情节线条出来,这对观众来说是难得的享受。在插曲上,谭盾是了解张艺谋的,每一首配曲都精雕细琢,《咫尺情涯》、《惺惺相惜》、《英雄葬礼》、《悲情沙漠》百听不厌。这部电影,不是其他电影能比拟的。在这些背景音乐下,梁朝伟、张曼玉、李连杰……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那么动人。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么棒的电影了。欢迎转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nGO6N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