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花开静心等待花开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道德经》这本书,我购买已久,但年轻时,心不静,不愿读,只好把它束之高阁。时光荏苒,弹指间,自己已年过四十,进入不惑之年,心灵安宁了许多,于是,利用假期,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理。”《道德经》这本书,我购买已久,但年轻时,心不静,不愿读,只好把它束之高阁。时光荏苒,弹指间,自己已年过四十,进入不惑之年,心灵安宁了许多,于是,利用假期,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品读这本书。道是什么?什么是生存之道?什么是教育之道?作为一名教师,我迫切需要了解这几个问题。老子讲“上善若水”。“道”好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虚怀若谷,容纳天地,以无欲普济生灵,借虚怀渡尽群生。道,就像水一样,默默滋养万物而与世无争。老子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便是道,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规律。我们应该依照道的规律行事。我想: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遵循教育的规律,不可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置学生身心于不顾,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我们既不能无所不为,也不能任意妄为,这就是老子讲的无为。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聆听老子的教诲,我的心灵得到了些许安宁,我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平心静气地度过每一天。一天早晨,我正在批改作业,办公室的门慢慢地被推开了,我看见三年级的胡佳乐怯怯地挪了进来。我问他有事吗?他不说话。一连问他好几遍,他才难为情地说,音乐老师嫌他上课乱说话,让他到办公室找班主任。正好,他的班主任不在,我便把他喊过来。我打开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随手翻了一篇课文,指了几个生字让他读,没想到他都认识。我又让他读一篇课文,他也能顺利地读下来。我很惊讶,去年上二年级时,他可一个字也学不会。我问他,怎么学会的。他说,妈妈在家里教的。我夸他有进步,上三年级会认二年级的字了,到六年级会五年级的就可以了。六年级基本没有生字。这时,胡佳乐的班主任来了,领他回教室。临走时,我告诉他,现在认字了,没事就开始读课外书,不要说话,也不要打扰别人。他点点头,走了。我从教多年,教过很多学生,可是像胡佳乐这样的学生不多,不管怎么教,就是不认字。去年,跟胡佳乐的家长没少沟通,我们想了好多办法,但都没有多大起色。他妈妈反映,胡佳乐生下来时曾经缺氧,可能对智力有影响。胡佳乐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从小都是他妈妈带他。他的妈妈对孩子管理很松,缺少约束力,希望孩子自由成长。他妈妈在私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小时放托儿所、幼儿园,上小学就全天放家教里。直到一学期结束了,才发现孩子不认字,于是,有空就在家里教教。一年级上学期生字少,好多字平时就会了。但下学期生字很多,孩子就跟不上了。他上课听不懂,只好玩;让他看书,他只看图画。书橱里的新书,没几天就翻完了。班里还有和他一样的一个学生,同样不识字,他们俩就一块玩,下课在一起闹。面对胡佳乐这样的孩子,我查了一些资料,看到网上有人分析造成孩子不识字的原因,可能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工作忙,很少给孩子讲故事,往往只简单教孩子认字,或买些图画书让孩子自己看。由于,孩子对文字和故事没有感性认识,上学学习生字时只会简单的重复记忆,学得快忘得快,很费力气。再加上孩子懒惰,家长跟不上,一二年级识字量又大,这样孩子便失去了学习兴趣。俗话说: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既然,孩子文字信息量少,那么,我们不妨强化孩子的阅读。于是,我和家长商量,每天指导孩子阅读喜欢的故事,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不会认不会写的,家长就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学生会认的字3500个,会写的字2500个。我想,只要家长跟得上,孩子愿意学,掌握这些字不困难。关键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这时,我想到了花农,他们在春天播下花种,便耐心地等待花种发芽、长叶、开花。有的花,春风一吹,便万紫千红;有的花下了霜方可傲立枝头;还有的花需苦苦等待一年,来年才能开花。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老师就是园丁。我们要学花农,除了辛勤地耕耘,还需要足够的耐心,我们要静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绝不可拔苗助长,更不能放任自流。我们要坚信,每一朵花都会开放,只不过时间不同,我们需静心等待花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xAmW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