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要少喝茶这届年轻人|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做茶的年轻人都在干嘛?

喝茶这件事儿,要想从传统老派跨越到年轻时髦,既得有大型品牌,也少不了独立精品。 趁着门前的老枇杷树还结着果子,沈蓉蓉和贾俊的“心斋习茶所”在瑞金路弄堂的一栋三层的新式联排里弄开张了。 这栋房子在弄堂深处,与热闹的田子坊几乎一墙之隔,与周围
原标题:这届年轻人|喝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做茶的年轻人都在干嘛?喝茶这件事儿,要想从传统老派跨越到年轻时髦,既得有大型品牌,也少不了独立精品。趁着门前的老枇杷树还结着果子,沈蓉蓉和贾俊的“心斋习茶所”在瑞金路弄堂的一栋三层的新式联排里弄开张了。这栋房子在弄堂深处,与热闹的田子坊几乎一墙之隔,与周围的邻居相比,它看起来很不一样——黑色外墙中嵌着大面积的落地窗,二楼三楼拉着干净的白色窗帘,枇杷树、院墙和黑色的大门,遮挡了院内景色。这栋建筑由建筑事务所“如恩设计”在五年前改建,取名“SplitHouse二分宅”,曾经获得多个建筑类奖项。房子装修完后先后搬入过几批不同的使用者,心斋习茶所是它最新的“身份”。沈蓉蓉曾在奢侈品牌从事市场和公关的工作,贾俊出生于出产黑茶的湖南益阳,曾为高校茶艺系老师,近十年来都在从事茶的教学和相关文化的推广工作。两个人因一场与茶相关的商业活动结识,后来就成了喜欢一起喝茶、学书法、打太极的朋友。她们一直商量着想要发挥各人优势,以茶为课题一起做点什么,但直到租下瑞金路上这栋刚刚空出来的房子,具体概念才随之清晰起来——她们想要做一个以茶为主题、但又融合了生活方式的综合空间。“心斋习茶所”将一楼连通院子的大房间改为主茶室,二楼大房间作为书法、茶事、花艺等静态课程的教室,三楼大房间作为瑜伽和太极的练习室。位于半层的三个小房间,恰好成为三个独立的小茶室。一楼主茶室有专业的茶师奉茶,客人以茶会的形式围坐。一次完整的体验时间大约为1.5个小时,每位茶客至少能品尝到两种不同风味的茶,以及三款搭配的茶点。人们习惯了在瑜伽馆里喝杯热茶,但在茶馆里做瑜伽?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我们目标客户肯定是年轻人,”沈蓉蓉说。常有外地来上海的朋友,让沈蓉蓉和贾俊推荐好茶馆,而两人总是语塞,这一次这两个85后女生,决定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和需求,为身边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喝到好茶的空间。尽管二人都不是为了“凑热闹”而创业,但不可否认,她们选择进入的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人人看好的市场。被看好的市场专注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三万资本在年初发表了一篇对新茶饮的行业观察报告,报告指出:“一直以来,茶饮满足的四个主要诉求是:日常生活消耗品、送礼社交、情感诉求和投资收藏。”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口碑发布的《2018生活消费趋势报告》,年轻人的市场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茶饮行业则与90后以及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趋势有着许多重合的“关键词”,诸如“少年养生派”、“懒系生活”、“美食零售化”、“青年反油腻”、“网红力MAX”、“新时代饮士”等等。三万资本也在报告中指出,新茶饮要满足如下四个诉求:三万资本报告中提出:“茶叶、茶饮店和茶饮料作为新茶饮市场的三驾马车,在2016年就有合计近6000亿的大市场,也都涌现出了新玩家。”像inWE因味茶、小罐茶这样各自领域的佼佼者,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产品、树立品牌和拓展渠道上。·inWE因味茶做产品,也做空间但并不是说连锁店、大品牌就是唯一的玩法。如同兴盛的咖啡产业一样,既有全球连锁的星巴克,世界各地也有不计其数的独立小品牌存在,被雀巢公司收购的蓝瓶咖啡,创始人就是从自家后院烘焙咖啡豆开始的。资本正推动整个茶饮产业快速发展,也让独立经营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喝茶时有了更多有趣的选择。也确实有许多有趣的独立茶品牌涌现出来了,上海永康路上的“泡茶店Teafunny”,是其中当之无愧的“网红”。成立于2017年的泡茶店Teafunny,刚一开业就凭借亮眼的店铺设计、花式茶饮以及少少的作为,迅速成了排队胜地。他们在自述里这样介绍自己:“团队里有研习传统茶道的日本里千家茶人,也有资深的咖啡烘焙师、甜点师,还有精于创意的广告人”。他们认为,“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一样东西,茶好喝、好闻,但要变成‘funny’好玩,确实有些风马牛不相及。”Teafunny想“让老茶客惊讶,让年轻人喜欢上茶”。·从店铺设计到茶饮设计,Teafunny都做到了“社交媒体友好”与资本支持的连锁品牌和用高调设计吸引眼球的网红店相比,心斋习茶所选择另一种方式去接近年轻顾客。在一栋设计独特的美丽洋房里喝茶,这本身就是一个卖点,但习茶所还重新设计点单方式——菜单上并不标明茶的单价,而是让客人根据茶的名字、产地及简单介绍来选择。“之所以这样做”,贾俊说,“因为我们觉得价格不是衡量茶的唯一标准,我们选择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茶,但决定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味道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所以反过来说,并不是贵的茶就一定比便宜的茶好喝。”她们通过一种反标准化的方式,做到了公平待客。如果说因味茶这样的品牌是在对标星巴克,做标准化、商业化的连锁品牌,那贾俊和沈蓉蓉以及更多个人经营者想做的,就是独立的精品茶馆,顺利的话,还能围绕着茶为客人提供一整套生活方式的服务。通过贾俊的叙述,中国茶的商业化好像也经历了三波突飞猛进的发展热潮,不禁让人想起有关三次咖啡浪潮的说法。她认为,中国的精品茶向大众普及之路,可能始于1990年代茶艺表演的兴起。“尽管现在说起茶艺表演已经是一个过时的一个文化形式了,但是当时其实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推动的作用”。·2001年,茶产地武夷山的一场茶艺表演,古装配以各式中国传统音乐,是茶艺表演的“标配”第二波“浪潮”,也许要从普洱茶被炒起来开始算起。虽然这种物以稀为贵的炒作与蜜蜡、玉石本质上区别不大,但也确实带动了茶叶市场,有更多的人和钱涌进来。因为稀缺性,普洱老茶饼价格至今也没有回落,反而愈发上涨。·切割普洱茶茶饼然后就是现在,把茶与年轻人重新联系在一起的新茶饮“浪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D5Q6Jb.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