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百善孝为先!这部启蒙经典不可不读

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为德之本!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最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 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是世代孩童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 由于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伦理关系,所
原标题:百善孝为先!这部启蒙经典不可不读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为德之本!《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最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是世代孩童启蒙教育的主要教材。由于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伦理关系,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从人伦亲情中,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把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孝经》所描绘的家国一体,孝治天下的美好图景,是天下人心的大愿望。家道兴旺,单位、团体甚至国家才会变得更好。下面,摘录《孝经》中深深影响着后世子孙的八句训言,学习其中的孝道和智慧。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解读】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养育儿女,看到儿女幸福健康,才会觉得快乐。二、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解读】我们都知道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兽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而父母是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译文】位居高官的人不骄傲,才能不危险;懂得节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满以后不流出。【解读】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四、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译文】孝子在对待父母的时候,日常生活时保持恭敬,父母养老时让他们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时真心为他们担忧,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伤之态,祭祀的时候按照礼法来行事。【解读】这是讲“事亲”的内涵,有两点:一是,行孝要满足父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需要,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要,更能表达对父母真诚的敬爱;二是,行孝是子女一辈子的事,父母去世了,要终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五、礼者,敬而已矣。【译文】所谓礼,就是一种恭敬的态度罢了。如果认为礼就是一套仪式,内心并不恭敬,这样的人就算行礼,也是无礼之人。【解读】《论语》中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作为孩子如果只是在吃穿物质方面奉养父母,离孝敬还有距离,在孝养父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恭敬心。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译文】君子奉事君主,做事就要考虑如何竭尽全力,事后就要考虑有没有过错怎样弥补,奉行顺从君主美好的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解读】这里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与“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是一致的,事业与修身相结合。从政者不仅自己要“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对君主也不是一味顺从,而是“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七、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译文】假如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同胞,而去爱外人,那就叫悖德。不敬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同胞而去敬别人,那就叫悖礼。【解读】爱亲敬亲,是顺天道而行的善行,不爱不敬,就是逆天道而行的凶德。管理者应该以顺德教化,使人民知所爱敬,如果倒行逆施,悖德悖礼,人民将怎样取法呢?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译文】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解读】一个优秀的人,能在所作所为上遵守礼制,说出符合德行的言论,做出有德行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崇拜,才能真正算上一个优秀的人。《孝经》让我们明白: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才会思源,这个人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公正无邪,而道德修养也才能够日愈精进,一个孝字全家安。小编推荐由全国朗读冠军漏风独语朗诵的孝经译读音频专辑,每节音频包括题解、原文、翻译三个部分,您可以在漏风独语清脆的声音中,轻松聆听《孝经》中的仁义孝道和人生智慧。专辑详情▼试听音频▼百行孝为先学《孝经》智慧,塑美好德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GQKJ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