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虐帶孩子視頻继母虐儿3年:有些父母,该淘汰了

被以“管教”的名义,暴力对待孩子的又一出悲剧。 8月7日,山东15岁男孩小陈,因未按要求拔草,被父亲用木棍暴力殴打,之后再也没能站起来。 邻居说,这样的虐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整整三年。 从3年前继母进门,小陈就被迫辍学回家种田。 但天
原标题:继母虐儿3年:有些父母,该淘汰了被以“管教”的名义,暴力对待孩子的又一出悲剧。8月7日,山东15岁男孩小陈,因未按要求拔草,被父亲用木棍暴力殴打,之后再也没能站起来。邻居说,这样的虐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整整三年。从3年前继母进门,小陈就被迫辍学回家种田。但天天吃的,是继母给的掺玻璃渣的包子和牲口吃的杂面,以至于他每天都在“忍饥挨饿”,去世前还是“皮包骨头”,以至于最初爆料的网友误以为他只有7、8岁。15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7、8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熬过的这三年。但他终究还是没熬过去。虎毒尚且不食子!这位父亲殴打孩子,却成了家常便饭,仅在孩子去世前就殴打了四五次之多。在他的毒手下,小陈在本应和其他小伙伴一起读书、玩耍、享受父母关爱的年龄里,永远地走了。愿天堂没有伤害。而他的父亲和继母都已被拘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案件很极端,生父也很极端,但极端背后,都有常人心态。在被警方质询为什么会经常虐待孩子时,这位父亲说孩子“调皮”。是生活里最常见的理由吧:调皮,所以我不是打骂,是管教,为了让孩子听话。可许多父母就是用管教之名,行虐待之实。江苏一名9岁男孩因为丢失手机,被妈妈殴打致死。广西一名10岁女孩因为不听话,被父亲绑在摩托车后面拖行。在网上搜索“父母虐待孩子”,竟然得到696万的搜索结果,全是血淋淋的事件。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虐待的儿童占比高达74.1%,其中最主要的施暴者是父母,而精神虐待问题的严重性不亚于肉体虐待。比一次极端事件更可怕的是暴力虐待无处不在,而每一次虐待之后,都有一个幼小的灵魂在颤抖。孩子,到底在经历什么前不久,曾接连发生两起虐待事件。6月份,一名4岁男孩被妈妈打成了熊猫眼,引起公愤。据孩子外婆说,女儿因与丈夫感情不合常拿外孙出气,甚至曾手抠外孙双眼,说眼睛太像父亲了。但眼睛像不像父亲,是孩子可以决定的么?7月份,一名女子因对公婆财产分配不满,竟然强灌女儿农药,孩子不喝,女子便把农药放在稀饭里强迫孩子喝下。因为气不过,就用孩子的命去惩罚对方,这还是母亲么?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一些父母受全能自恋感的驱使,要求别人必须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如果不一样,就会暴怒。暴怒之下,他们会虐待孩子,并在虐待时,因为暴怒能量的宣泄产生一定的愉悦感。父母虐待孩子,是因为巨婴心态没有得到满足。工作不顺、家庭不睦、夫妻不和,积攒了一肚子的火,恰好孩子淘气,于是找到了发泄口。在发泄时,又因为有快感,不自觉地加重了惩罚的力度。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父母不会真的要打死孩子,但意外依旧频发了。而我们做父母的,有几个敢说从未拿孩子当出气筒?上个月,我在家里处理文案时,因为女儿不听话,我打了她两下。孩子嚎啕大哭,就去找老王。我隔着门抱怨女儿磨人,而老王却叹气说,可你以前不上班时,从来觉得女儿粘着你可爱。我一下愣了,高兴时,孩子就是心肝宝贝;生气时,就一无是处。这哪是孩子错了,分明是我们错了。而我们更错的是,发泄了情绪,打骂了、冷落了、吓唬了孩子,却还说,不打不成材。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联的联合调查中,多数人认为父母打孩子是正常的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给了孩子最多的爱,也给了孩子最多的伤害。父母的伤害到底有多深在豆瓣,有个帖子《父母毁掉你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其中一个组员说自己被毁掉的是“与人交流的欲望”。上学时,他每次回家说自己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了,或者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父母都会不屑地说:“得了,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次数多了,他就形成了把事情都烂在肚子里、跟人疏远的性格。有人说:“这世上最大的误会就是,父母认为打击子女可以促其奋进,但结果却是导致他们自信心缺失。”是啊,打击就是打击,不会因为父母披上“为你好”的外衣,就不造成伤害。相反,因为这些打击来自最爱的人,所以伤的更深,甚至是一辈子的伤疤。我有一个朋友,6岁时从老家回到父母身边,却从此陷入到恐惧中。家务没做好,母亲会大骂,蠢的像猪。回来晚了,父亲抬手就是一巴掌。赶到父母吵架,她更是战战兢兢。一个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总是找不到爱的方式。择偶时朋友患得患失,遇到一点温暖就当爱情,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被抛弃,最后被伤害了无数次。现在,她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的溺爱过了头。有研究显示,哪怕遭受的一次暴力结束,由它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延续长达4年之久。而经常被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出现情感缺失、暴力倾向、人格发展障碍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概率会倍增。父母等孩子道谢,孩子在等父母道歉知乎一名网友,已和父母断绝了关系。时光抚慰不了的除了伤疤,还有怨恨。她从小在谩骂和殴打中长大,做梦都是父母要杀了自己。她说,“尽管这样,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们是爱我的,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虐待而离家出走过,因为尽管当时父母让我害怕,但离开他们面对未知,对一个未成年来说更害怕。”“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养活自己,终于可以永远不用再看到他们。”“我父母却认为只要他们没有犯法,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我应该感恩不已,感恩他们没有像狗血电视剧上离婚,感恩他们没有打残我。”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父母在等孩子道谢,而孩子却在等父母道歉。小时候,孩子不离开、不反抗,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因为他们弱小,无力反抗。但他们承担了他们不该承担的,自然会产生和淤积怨恨,直到有一天长大了,就会全部爆发。有的在爱与恨中纠结,再也无法与父母建立起亲密关系。更有甚者,小时候被父母虐待,长大后又反过来虐待父母。这些都是人世间本不该有的悲剧。愿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为了孩子成材,父母都有管教孩子的责任和心境,但也要知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这个世界,最应该被呵护的就是孩子。因为,小时候的伤害会带来一生的厄运,也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和一个国家的未来。第一,加大惩罚力度为什么父母不把打骂当回事,是因为在传统观念里,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但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别人大骂要严惩,父母虐待了同样要严惩。在欧美,父母虐待孩子,只要合理怀疑,任何人都有权告发,一旦查实,轻则剥夺监护权,重则被判刑。第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告诉自己,不完美的孩子也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就没有完美的。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才能更好的爱孩子,也才能在负面情绪淤积时,不以孩子为借口进行宣泄。第三,注意管教尺度孩子犯了错误要惩罚,但是惩罚必须适当,尽量以让孩子反思和剥夺他们某种行为当作惩罚。如果确实需要以类似戒尺打手的方式,也不要突破度,不要加入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即可。第四,情绪引导在管教行为发生后,要及时注意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告诉孩子,父母惩罚你,是因为你犯了错,父母不是不爱你,而是不爱犯错的那个你,改正了就是好宝宝。第五,及时道歉养育孩子,难免犯错,但犯错要及时道歉。父母坦诚,孩子很容易就能原谅,还能避免孩子学会暴力模式。《爸爸去哪儿5》里,脾气火爆的陈小春有时控制不住情绪,就对儿子发火,但之后又会很快道歉。而小小春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是做错事主动认错,有担当、有责任心。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温柔以待。最好的父母,就是永远不让孩子生活在暴力管教的恐惧中。别忘了,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你的,就是你的孩子。你对他的每一份温柔,都能换来爱的回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KQ7Dd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