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强大那些内心强大的人,都是什么样子?

总是听人说,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那么,什么才算是内心强大?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针对这个问题,不少网友在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关于内心强大的人的品质,可能最先让人想到是“乐观和积极”,毕竟一个
原标题:那些内心强大的人,都是什么样子?总是听人说,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那么,什么才算是内心强大?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又需要具备哪些品质?针对这个问题,不少网友在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01关于内心强大的人的品质,可能最先让人想到是“乐观和积极”,毕竟一个人能呈现出快乐的模样,也就会更容易感染带动周边人的情绪状态。一个能够正向影响他人的人,应该称得上是内心强大的。同时这也说明:内心世界变得强大之后,才能产生合力,去致力改变外部世界。从“合力”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内心往往是无法产生合力,而且是相互冲突,内耗的。这样就无法形成强大的能量去和外部世界交流。举个例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想要追求心仪对象时,内心却产生另一个声音:“你觉得她真的会喜欢你吗?毕竟她的追求者那么多,而你又凭什么脱颖而出呢?还是不要追了吧,不追就不会面临被拒绝的风险”。于是这个小伙子就为内心的两种想法所纠结,左右为难。当他心仪的姑娘来到他面前时,他非但无法抓住时机,好好展示自己的魅力,反而会显得手足无措,没法吸引到姑娘的注意。内心强大的人的感受力是开放且丰富的,不仅能体验愉悦的情绪,同时也不抗拒悲伤,焦虑等情绪。因为悲伤,愤怒,焦虑等情绪对他而言同样有意义。这样,他的感受就是丰富多彩的,整个人就显得充满活力与创造力。02内心强大的人,都只会在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当你看到我这个观点的时候,你可能会跳起来骂我太自私:人怎么可以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呢?那样和禽兽又有什么不同。但你现在好好想想,你时刻都在担心别人怎么看你,时刻想着讨好别人,做出的事情,是有多么累人和糟心。你担心自己被人孤立,于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琢磨别人的爱好,别人说出什么话,你都要把它们给记下来,以至于忘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发的朋友圈,大部分不是发给自己看的,而是想让其他人看到你的生活状态,别人一旦给你的动态点赞,你立刻就心花怒放。而一旦自己的动态没有收到任何反馈,你就立刻开始自我检讨了:我是不是得罪谁了?我是不是哪句话不该说?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们都不理我?!长此以往,你的内心脆弱地像块玻璃一样,只要受到一点点打击,立刻就碎了一地。说到底,你还是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了。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揣测别人的想法,他们只会把自己该做的事情给做好,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这些统统都不重要。除了不去在乎别人感受和想法之外,你还得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你邀请别人一起去登山,你就要做好别人拒绝你的准备,只有这样,别人去还是不去,你都不会太过于失望;你暗恋一个男生,能和他一起吃顿饭就已知足,他答不答应和你在一起,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做好准备,迎接别人的冷言冷语,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你想要的期望值。当你想通这一点,你所有的顾虑和担忧,才能最终释怀。03内心强大之人最重要的一项品质就是:面临重大变故时,能坦然承受,不轻易向命运低头。大家都知道舞蹈演员刘岩的故事吧。在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之前,刘岩在彩排时,意外的从高台上坠下,当场晕厥,虽然经过抢救生命保住了,但却造成了永久性的高位截瘫。没有了昔日舞台上的辉煌,有的只是与病魔抗争的艰难的过程,这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现实,何况是视舞蹈为生命的舞者?但刘岩并没有被突然而至的灾难所击倒。虽然不能继续在舞台上展示妙曼的舞姿,但她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她选择了继续进修,考取了博士学位,成为了一个轮椅上的舞蹈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舞蹈教育事业上,并成立了专项基金,关注贫困、孤残儿童的艺术教育。她的内心是强大的,也是令人钦佩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是犹太人,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二战期间,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他的亲人,除了他和妹妹,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在集中营炼狱般的环境里,在遭受到非人的磨难时,许多人的心理濒临崩溃。而弗兰克尔并没有倒下,他反而能借此机会好好的思考人生,将自己的学术与经验相结合,在苦难中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开创了意义疗法,并因此而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依靠着强大的内心支撑,弗兰克尔的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所以,内心强大的人面对诋毁和打击,会选择淡然面对,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内心的平和,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会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当然,这种内心的强大,并非一朝一夕所能修炼成的,更多的需要在事上磨练。愿我们也能不断精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04在我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最直接体现在他的“自控力”上。当一个人能够为了长远的目标,牺牲眼前的利益、抵御住诱惑时,便足以称得上是“内心强大”的了。试想一下:甜点、炸鸡、汉堡好吃,但没有营养且有害健康;家里温暖又舒适,出门健身又冷又累,但后者有利于健康;健康作息很重要,不刷手机到凌晨两三点;购物要有节制,不要过度超前消费;应该按时完成任务,不拖延……对于以上这些,你是否也觉得“道理我都懂,但却做不到”?然而,对于那些拥有极强自控力的人而言,他们就总能把目光放长远,并克制自己、抵挡诱惑。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认为这些人果真是“内心十分强大”的呢?或许,你曾觉得,自控力是对欲望的压抑,会让一个人很不开心;甚至,让你在内心强大与开心之间抉择,你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心理学上,自控力并不是一种“压抑”,而是一种主动选择。它是人在意识到当下的冲动和长远目标之间的冲突后,选择了长远的利益。一个减肥的人意识到虽然自己想吃蛋糕,但是吃蛋糕会影响自己的减肥效果,因而主动选择放弃吃蛋糕,这才是自控力的体现,而不是反复欺骗自己“我一点都不喜欢吃蛋糕”。影响自控力的因素有很多,大脑的发育、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文化等等都会对一个人的自控力产生影响。庆幸的是,即使在成年后,自控力也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在这里也提供一些训练自控力的小方法:首先就是要明确目标。在一切行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的。为了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了解自己,这是自控力训练的第一步。例如,我想要减肥,但我不喜欢有氧运动带来的呼吸不适,瑜伽、舞蹈可能更适合我。那么,我就可以把目标设定为,通过瑜伽或舞蹈减肥。其次将目标分解细化。一个过于笼统的目标可能会使我们无从下手,那么,将目标细化为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式、步骤,能够有利于我们提高自控力。比如,我将这周的减肥目标设定为“每天做一小时瑜伽”。然后就是执行了。在上一步中,我们将目标拆分成了具体的任务,接下来就是做出行动的时候了。尽管这个步骤无需过多解释,但它往往是需要最多努力和养成自控力的一步。最后,要为每一小步庆祝。在达成每一个小目标后,我们要为自己取得的成就庆祝。一方面,庆祝是一种“延迟的满足”,辛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本身就是“自控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庆祝是对自己的努力的肯定,利于自控力的养成。愿你们都能够成为那个内心强大的人。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nd7mWGQ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