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同港产片泄密者内容的外国电影这部97港产片竟神预演了中国电影的命运

星期五言:本篇要讲的这部电影,在其上映二十年后重看,发现其非但含有浓厚的港产片味道(从无厘头的喜剧段落,到自嘲式的讽刺手法,再到通俗易懂的讲故事结构),竟还预演了中国电影前世今生的命运。观来既让人过瘾又让人感伤...说的正是那部风靡一时的《
原标题:这部97港产片竟神预演了中国电影的命运星期五言:本篇要讲的这部电影,在其上映二十年后重看,发现其非但含有浓厚的港产片味道(从无厘头的喜剧段落,到自嘲式的讽刺手法,再到通俗易懂的讲故事结构),竟还预演了中国电影前世今生的命运。观来既让人过瘾又让人感伤...说的正是那部风靡一时的《南海十三郎》!接下来就看看这部神片到底都跟我们预演(讲)了些什么吧——「会讲故事的沦落街头,不会讲故事的...」若不是《南海十三郎》电影结束后出现了这个字幕:献给全港编剧,共勉。本人还真当它只是讲了个臭要饭的和一个疯子的故事呢!那么编剧到底什么样呢?估计好多人能想到宽敞明亮的工作室,一圈塞满名著的书架子以及摆满了奖杯的陈列柜…只可惜,这些多半是发生在那些想发家致富的编剧的梦里。而在中国,真正有天赋的编剧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那就得翻到《南海十三郎》的开端了——你没看错,就是他!沦落脏乱的街头、没名没地位、没人买账、随时能被警察带走…他所拥有的全部就是几个脏呼呼的听众。还好,那些听众听故事的趣味便是编剧最好的慰藉。当然,现实中也有很多发家致富的“大编剧”,那就不多说了。而这个脏兮兮的说书人就是剧中为我们讲述“南海十三郎”故事的人,至于故事好不好,看看便知。我是被吸引住了!「投资方:把鸦片戒了也得凑钱请客」剧中十三郎父亲是广东有名的大商户。名在哪:他家做的“太史蛇羹”牛,谁没被请去吃那都算白在广东混啦!听听太史公老婆的话:老爷宁可把鸦片戒了也得凑钱请客…好伟大呀!这面子给的!有钱人就是任性!看看我们现在那些大老板给明星砸的钱就知道啦!看来自古以来中国有钱人都是一脉相承啊!另外太史公还有十二房太太,他自己都分不清哪个孩子是哪个老婆生的了。羡慕吧!「拍电影靠拉帮结伙圈圈子」剧中十三郎成了编剧稍有名气后,被各派粤剧大碗争相抢夺,甚至还遭到恐吓。这大概就是通常我们谈及电影后面都得加个“圈”的缘故了吧。就目前中国状况来看,搞电影就得搞圈,通俗讲得拉帮结派认大哥。你光潜心钻研电影艺术可不能帮你混身电影界!「大陆艺人出走,港台艺人招安」正当十三郎事业有成时,战争爆发了,一批有才华的艺人流落到了香港,这也正是我国五六十年代艺人文人以及导演迁徙的写照。当然也有选择留下来的艺人,这些人有一部分像十三郎一样,不食人间烟火。还有一部分则找到了致富之路,这不又正好卡着中国入世后来大陆淘金的一批港台明星艺人了吗。那些合拍片、电视剧的档次便是招安效果的最好证明。当然,还剩下一部分自此消失了的艺人。「推销产品靠喊口号和秀大腿」之后十三郎参了军,当了文艺编导。抗战鼓舞士兵的文艺团体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穿着传统戏服,唱着杨门女将的戏班子(十三郎这边的);一个是穿着超短裙,绣着大腿唱着“中国一定强”的美女模特队。至于吸粉机器哪家强,答案还用问吗!肯定是后者。想想这情节跟我们现在那些爱国、抗战、唱情怀的片子多像!这不是预演是什么!「传统的扫地出门,舶来的张冠李戴」战争过后,回到家乡的南海十三郎曾试图重回舞台编剧岗位,但看看他老板想要的是什么:人猿泰山+民族爱国+帅哥美女…这不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想要的吗:死学好莱坞、想当然迎合大众、张冠李戴从网上找热点…最终出来些不伦不类的国产片。「编剧更下贱了,导演更牛逼了」十三郎也曾被人劝说进入电影圈,当电影编剧。可在发现自己剧本被改的体无完肤提出抗议后,非但没被全力维护,反而还被导演制片人教育甚至殴打了一顿。当然,现在中国的电影老板、导演、制片们不打人了,但似乎他们更牛逼了!牛逼到什么程度,大家自己以艺助或编剧的身份混进去看看便知。「艺术家的下场要么死要么疯」电影中那个说书人讲:千万别以为自己是天才,因为真正的天才只有两种,一种是早死,一种是疯了。(在本剧中,早死的是十三郎的徒弟,先疯的是十三郎本人)没错,我想那些市面上的“艺术家”们内心谁也不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天才,谁又想早死或疯掉呢!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大导演”可一个比一个理智,一个比一个成熟,一个比一个会经商!反之,不会来事的早都没影了或是脱离大众视线了。「真正的艺人隐藏在人海中」电影片末,说书人从警察局被放了出来,在天桥上似乎看到了又一个“南海十三郎”,他跟着他消失在了行人之中。没错,如果你真正执着于艺术创作,也许付出的代价便是孤独与隐姓埋名。可那些真正执着于创作之中的人,谁又会把时间花费在扬名利益上呢!文末我们再回到《南海十三郎》这部电影上。我总感觉港产片受到了一些英国的影响,比如说那种“自嘲”,比如说那种有点嬉皮式的“无厘头”、不正经...自然,人家没在电影中喊一句爱国的口号,可他们却的的确确为中国电影做出了贡献,替中国电影扬名了(如果我们能把港台电影划归到中国电影范畴的话)。毕竟中国电影从不缺乏“南海十三郎”,也许我们缺的只是环境和价值观。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7zOwk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