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旅行LV不骗我买包,来骗我去旅行了!

布莱希特·埃文斯《在地铁上,兰克利街39号,10区》,水彩画、丙烯酸颜料,42×29.7cm, 2015年 ©Louis Vuitton Malletier和Brecht Evens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自古
原标题:LV不骗我买包,来骗我去旅行了!布莱希特·埃文斯《在地铁上,兰克利街39号,10区》,水彩画、丙烯酸颜料,42×29.7cm,2015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BrechtEvens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行路”自古便是两个难以分割的主题,那么身在他乡的艺术家又会如何描绘他们的所思所想呢?近日,上海明珠美术馆举办了“读书行路:《路易威登游记》艺术展”,首次向大众展示了《路易·威登游记》中来自世界各地的16位艺术家于异国他乡的驻留创作。️▼艺术驻留|时刻与城市保持美好距离“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因为你还活着。”——路易·威登带着画笔旅行,你可曾尝试过?一路走、一路画、一路感受,定是件人间乐事。此次由明珠美术馆策划的展览将16位国内外优秀艺术家、插画家的近300件艺术驻留杰作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异国他乡的奇闻趣事与庙台楼宇,经“天外来客”的画笔渲染后,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关名津子《皮卡迪利圆环》,印刷,39.5×22.4cm,2012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NatskoSeki尼古拉·德魁西《在一家冰淇淋店里,迪坡斯特兰》,墨水、水彩画,29.6×21cm,2016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NicolasdeCrécy作为全球奢侈品牌中唯一拥有自己出版社的集团,路易·威登自2013年起,便邀请艺术家探索各国大都市及偏远地区创作作品,并将这些作品按照驻留目的地结集出版,《路易·威登游记》(LouisVuittonTravelBook)由此诞生。关名津子《自由》,印刷,59.5×22.4cm,2012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NatskoSeki从东京、古巴、夏威夷,到罗马、南非、爱丁堡,此次展览将该系列的原作首次集中展出,带领观者感知艺术家如何跨过国界地域,以他者之眼去观看一座异域之城。让-克劳德·弗洛克《拉姆齐花园全景图》,中国墨、水粉画,65×45.6cm,2014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Floc’h旅人总是对风景有所期待,似乎永远无法接受眼前的真实景观与电影或明信片中的描绘不符。若说得再玄一点,便是艺术决定风景。同样是由自然筑造的景观,中国的风景总是山水,西方的风景总是油画,即便是同一双肉眼,构图和色彩也总会带有文化印记。人以文化偏见定义城市,城市又主动迎合这个偏见。刘小东《城市居民》,水彩画、铅笔,52×52cm,2015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LiuXiaodong这一切都限制了作家与画家们的想象,也限制了外来者的城市经验,如此循环。因此,路易·威登尝试打破此种城市僵硬图景,“游记”中的大多数作品,都为观者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城市的独一无二视角。洛伦佐·马托堤《帽子摊位,室内市场》,油性粉彩、彩色铅笔、黑色铅笔,29.7×21cm,2013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LorenzoMattoti在路易·威登的“游记”中,艺术家们既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进行短暂游历,又不同于本地人,他们时刻与各自的驻留城市保持着一段美好的距离。而正是这微妙的距离,感使他们能够带着更加新鲜的眼光去看待城中的建筑以及整座城市的面貌。布莱斯·德拉蒙德《伊卢利萨特,冰峡湾》,水彩画,114.4×40.1cm,2014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BlaiseDrummond迈尔斯·海曼《圣天使城堡》,木炭画,59×20.9cm,2017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MilesHyman也许,在此次展览中你看不到什么“有用”的旅行指南,也未必能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被重新演绎,但这里有来自漫游者个体经验的真实,是当代的隽永。让-菲利普·德尔霍姆《曼哈顿天际线》,水彩画,57.3×38.3cm,2012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Jean-PhilippeDelhomme尼古拉·德魁西《墨西哥城鸟瞰图》,墨水、水彩画,68.5×26.4cm,2016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NicolasdeCrécy▼️艺术家如是说|旅行与城市真相如今你的笔下,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看过的风景。19世纪中叶,路易·威登开始生产旅行箱,交通工具缩短了地球上的空间距离,但那也是全球化割裂人与土地之间牵绊的开端,而如今的城市之旅有时也意味着“在异乡寻根”。托马斯·奥特《道路结束标志,圣莫妮卡码头,圣莫妮卡,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墨、刮画(刮画板),22×15cm,2017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ThomasOtt66号公路——从芝加哥蔓延至洛杉矶,被称为美国的“母亲之路”。在驻留艺术家托马斯·奥特眼里,66号公路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就像被冰封于过去的鬼城。沿着这条公路,他画下了一个失落的美国。托马斯·奥特《晚餐席间》,中国墨、刮画(刮画板),22×15cm,2017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ThomasOtt孤身一人的公路旅程,这一题材并不稀罕,但艺术家终会从孤独的创作中抽身出来,参加热闹的展览开幕酒会,周而复始,而土地的失落却永不可逆。托马斯·奥特《谢利峡谷,亚利桑那州》,中国墨、刮画(刮画板),43.6×15.1cm,2017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ThomasOtt同样,本土意识强烈的昆明画家李昆武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以往创作都植根于云南本地,而“游记”中的他则驻留到了一个遥远的国度——古巴。李昆武《从机场出租车上看到的哈瓦那街头氛围》,墨水,59×38.5cm,2017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LiKunwu在古巴驻地创作时,李昆武认为:“到了古巴就像坐时空隧道,回到了中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环境,似乎能体验到我们过去是怎么生活、怎么走过来的,经过这段岁月的人应该去看,年轻人也应该去看。”李昆武《萨尔瓦多街,西斯内罗斯,维尼亚莱斯》,墨水,73.5×21cm,2017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LiKunwu抛开寻根的概念不谈,每一个人、每一个艺术家,都离不开他生长的年代、环境、经历以及人生经验。来自比利时与非洲的两名艺术家,拥有着全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文化背景。由此,他们笔下的巴黎也展现出别样的双重性格。布莱希特·埃文斯《塞纳河畔罗莎·博纳尔驳船餐厅,7区,亚历山大三世桥,7区8区间,大皇宫,8区》,毡头笔,104×49cm,2015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BrechtEvens比利时的布莱希特·埃文斯是一位拥有童趣的天真、没有经历过生活苦难的新一代80后卡通漫画家,深受好莱坞、美国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影响。他笔下的巴黎,景色是简化、平面化的,水粉和水彩交替使用,没有那些传统而写实的颜色,画面充满了轻松与随性感。布莱希特·埃文斯《香榭丽舍大街,8区》,水粉画,42×29.7cm,2015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BrechtEvens相比之下,经历了战争、宗教、苦难生活的50后非洲艺术家谢里·桑巴的作品则略显沉稳。他发现巴黎这座城市和非洲刚果不太一样,人们很冷漠,他们不看彼此,不关心彼此。不像刚果,人们都很热情,会注视着你的眼睛。谢里·桑巴《茹弗鲁瓦廊街》,圆珠笔、墨水,29.8×21cm,2012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ChériSamba“每个艺术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巴黎除了文化以外,全是灰色,我想给它添加点颜色。”于是,亮丽的粉和蓝主导了画面,这些浪漫、大胆、富有想象力的色彩使得一个个画面、人物、景色,都灵动和浪漫了起来。谢里·桑巴《孚日广场》,墨水、颜料,57.4×21.4cm,2012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ChériSamba此外,本次展览有几大亮点值得一提,它们也许会为你的观展之旅创造更多可能性与惊喜。01近300幅作品,带你环游世界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集中展出路易·威登珍藏《LouisVuittonTravelBook》系列的几乎全部艺术原作,艺术形式异常丰富,包括:绘画、连环画、漫画、像素艺术、刮画、拼贴画等。且此次展览让观众有近距离接触原作的机会,欣赏作品中的微妙细节。eBoy《东京花园酒店房间视野》,印刷,38.1×26cm,2016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eBoy不同目的地的创作被并置展出,也是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在展厅中漫步,随艺术家之眼游离世界各地,定会感叹多元文化的魅力。eBoy《新宿的霓虹灯》,印刷,76.1×26cm,2016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eBoy02世界各地的文化碰撞此展中有两位中国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著名当代艺术家刘小东(驻留目的地:南非)和著名连环画艺术家李昆武(驻留目的地:古巴)。同时,刘小东在南非驻留期间的日记、手稿节选也与其画作一起陈列在展厅当中。丹尼尔·阿舍姆《亚虎达喜》,水彩画,30.4×21.3cm,2012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DanielArsham另外,展览中唯一的女性艺术家关名津子用清新、自由、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展现了别样的伦敦。唯一的艺术组合eBoy由三位德国艺术家组成,他们被称为“像素艺术之父”,其用独特的数字艺术语言展现的东京,有种新潮、时髦和酷酷的感觉。东西方文化碰撞之奇妙于此可见一斑。谷口治郎《圣欧达大街及周边》,水彩画,31×23.2cm,2013年©LouisVuittonMalletier和JirôTaniguchi03大胆且诗意的展陈设计展厅内并没有规划固定的参观动线,而是为每位艺术家设计了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通交错的空间。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一个专属颜色,作为对《路易·威登游记》书籍中赋予每位艺术家的颜色在展厅中的延续。展厅照片04千里行路,以书为伴路易·威登是世界上唯一有出版社的奢侈品牌,作为有书店的美术馆,明珠美术馆决定发起策划本次展览,正是基于与路易·威登理念上的契合。展厅照片1914年,当路易·威登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时,就设有顾客阅览室,这一传统在一些书店里被延续下来,在路易·威登的书旁边向读者提供一系列艺术、时尚、设计和旅行的书籍。而此次展览恰是对这一“读书”与“行路”概念最好的诠释。展厅照片旅行中的人,尤其是为旅行而创作,或为创作而旅行的人,就这样在现实与历史、故土与异乡、目的与漫游之间悬置着自身。眼光越是向外,他们的灵魂就越是要沉思。▲▲▲正在展出▲▲▲展览:“读书行路:《路易威登游记》艺术展”时间:2018年6月24日至10月7日地址:上海明珠美术馆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编辑/臧楠][图片提供/明珠美术馆][监制/齐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912R6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