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中国15%贫困的美丽地带

点击上图,采访熊老师 中国15%贫困的美丽地带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星球研究所 (ID:xingqiuyanjiusuo) 美丽地带的贫困 文 | 星球研究所 本文由公益项目 幕天捐书 与星球研究所联合制作 一张地图摆在我的
原标题:中国15%贫困的美丽地带点击上图,采访熊老师中国15%贫困的美丽地带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美丽地带的贫困文|星球研究所本文由公益项目幕天捐书与星球研究所联合制作一张地图摆在我的面前它是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分布图如果以面积计算可以占到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5%也就是中国最穷最穷的15%2017年底中国3046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就居住在这15%的土地上(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国务院扶贫办于2011年划定,如果加上之前已经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甘青川滇四省藏区,则是14个,占全国面积的比例将更大;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依据@丁建军《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比较研究》)▼他们被高速的经济增长排除在外繁华与他们无关小康生活与他们无关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也与他们无关很多人会有疑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了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大面积的贫困?因为他们懒惰?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吗?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最后的极端贫困往往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些让外来旅行者赞叹的美景背后却是当地人的艰难求生1喀斯特式贫困其中最典型的一类贫困可以称之为喀斯特式贫困这是一个令大众感到陌生的词语它源于一种地貌19世纪末西方地理学家在南欧的喀斯特高原发现一些可溶性岩石被水溶蚀后会形成包括溶洞在内的一系列地貌于是将它们统称为喀斯特地貌(Karst)(部分喀斯特地貌形成示意图,又称岩溶地貌,图片源自@VancouverIslandUniversity)▼数十年后中国的地理学家意识到南欧的喀斯特高原不过是冰山一角中国才是喀斯特地貌的集大成者尤其在南方滇、桂、黔、川、湘诸省区地表上沉积了总厚度达10千米裸露区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千米的可溶性岩石南方充沛的降水又加剧了岩石的溶蚀滴水穿石的改造持续了亿万年从未停歇(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图,碳酸盐岩是可溶性岩石最广泛的一种,红线内为喀斯特地貌密集区域,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参考《中国自然地理图集》)▼水流沿着岩石地表流动切割出许多凹槽凹槽愈溶愈深中间突出的部分越发尖削高大高度可达30-40米剑状、塔状、柱状、蘑菇状形态千变万化,有如岩石森林是为石林(石林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点击放大查看,制图@NationalGeographic,由国家地理中文网授权星球研究所使用)▼例如位于11个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的贵州思南石林4.9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千峰竞秀石林、森林相互掩映(图片源自@全景)▼湘西古丈红石林紫红色的碳酸盐岩上布满了清晰的水流痕迹(图片源自@图虫创意)▼石林之外另一种溶蚀规模更加庞大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山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如果山体相对独立散布则为峰林(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貌演化模式图,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依据@朱学稳《桂林岩溶地貌与洞穴研究》)▼典型的峰丛当属位于11个特困地区之一滇桂黔石漠化区的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从高处眺望9000多座海拔800米以上的石峰如排山倒海一般袭来是世界上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喀斯特峰丛(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钟永君)▼同样位于滇桂黔石漠化区的云南罗平则是典型的峰林代表一座座山峰圆润得如同小馒头、小豆包(罗平的喀斯特峰林与油菜花田,图片源自@VCG)▼与此同时地下的溶蚀也不容小觑它制造出巨大的溶洞(溶洞示意图,图片源自@VCG)▼位于贵州的双河溶洞长达117千米是中国目前已知最长的喀斯特洞穴(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贵州双河洞,摄影师@赵揭宇)▼溶洞中还会形成殿堂般的洞穴大厅最大者厅高200米以上面积11.6万平方米相当于16个足球场(贵州紫云县的苗厅,中国最大的洞穴大厅,摄影师@向航)▼当溶蚀继续洞穴大厅发生坍塌会在地表制造出特大型塌陷漏斗天坑(特困地区之一乌蒙山片区云南镇雄县天坑群,摄影师@柴峻峰)▼天坑四周崖壁直立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镇雄县天坑群,摄影师@柴峻峰)▼最大者甚至直径和深度均超过500米全球位列前3名的超级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以及广西巴马好龙天坑全部位于中国境内并且都在11个特困地区之中(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图片源自@全景)▼石林、峰丛、峰林、溶洞、天坑拥有如此独特景致的地区在人们印象中似乎都应该拥有像桂林一样的田园生活(类似桂林山水的广西隆安布泉乡,摄影师@谭嗣怀)▼然而美景却带来了贫困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3个武陵山区、乌蒙山区以及滇桂黔石漠化区都面临着缺水、缺土的严重问题(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首先这三个片区年降水量往往超过1000毫米将近北京的两倍但缺水也是真真切切的地表上几乎存不住水大大小小的喀斯特孔洞就像是无底洞“吸”走了大部分流水(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系示意,图片源自@VCG)▼流水在地下汇聚成了中国最庞大的地下河系统多达2836条、总长1.3万千米(贵州清镇市暗流河,地下河水突然从崖洞中流出,形成一道“口若悬河”的瀑布,摄影师@李贵云)▼地上却是干旱频发(2010年3月贵州六盘水市一处干旱的山村土地,摄影师@李贵云)▼人们不得不为水源奔波(拍摄于2005年12月,摄影师@李贵云)▼其次流水不断地冲刷使得表层土大量流失而自然状态下恢复1cm土层需要至少100年缺少土壤人们必须精打细算地利用零散耕地(武陵山片区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摄影师@柳勇)▼在夹缝中寻觅一块薄田哪怕是石林遍地(思南长坝石林,拍摄于2008年6月,摄影师@李贵云)▼峰丛环绕(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峰丛间的洼地,被开垦成一圈圈盘旋的梯田,形似龙卷风,因此得名龙卷地,摄影师@焖烧驴蹄)▼既缺水、又缺土岩石遍布的大地实际上成了石质荒漠即石漠(韭菜坪,拍摄于2013年9月,摄影师@李贵云)▼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以及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三个片区的石漠化使得它们成为中国环境最为危急的贫困区甚至超过了人们熟知的黄土高原这里居住着数十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活技术生产力、教育水平都相对落后国家级贫困县数量超过100个(部分贫困县在2017年退出,但贫困县总数仍在100个以上;下图为彝族,正在参加当地集地活动“毕摩”,摄影师@张源)▼曾经轰动全国的洞穴中的小学校也位于这里(贵州安顺中洞小学,现已搬出,摄影师@李贵云)▼上学的孩子们在石林间穿行(贵州六盘水市杨梅乡彭寨小学放学路上,摄影师@李珩)▼即便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也往往难得一块平整的土地修建操场(贵州赤水两河口的一座学校操场,紧贴大山,一道瀑布还悬挂在上方,摄影师@李珩)▼这就是喀斯特式贫困(卫星拍摄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的喀斯特地形,底图源自@GoogleEarth)▼2高山峡谷式贫困另一种贫困我们称之为高山峡谷式贫困中国地势从西向东可以划分为三级阶梯阶梯之间海拔差异巨大(制图@刘昊冰/星球研究所)▼从高原发源的河流沿着“阶梯”逐级向下跌落携带着巨大的势能在沿途劈山开路切割出壮观的V形谷在河流侵蚀的初期V形谷谷坡陡直近乎直上直下是为嶂谷(嶂谷,图片源自@VCG)▼发源于云贵高原的马岭河在贵州境内制造出连绵沟壑再加上60多条瀑布在崖壁上倾泻而下绝壁陡立、浊浪滔天(马岭河大峡谷,图片源自@VCG)▼当嶂谷继续拓宽、加深便会形成典型的峡谷(河流峡谷示意图)▼尤其在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高黎贡山、怒山、沙鲁里山、大雪山纵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江河穿越其间山高谷深、高差悬殊(澜沧江峡谷,摄影师@李珩)▼再加上构造运动所产生的裂谷、地缝中国正是各类高山峡谷的王国(比补裂谷群,摄影师@杨勇)▼高山峡谷维持了许多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它们是中国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中国的动植物基因库(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摄影师@商睿)▼却也给11个特困地区中的峡谷居民带来高山峡谷式贫困村落紧贴着悬崖激流而立(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金沙江民居,摄影师@柴峻峰)▼坡度大者整个村落似乎都随时会滑落谷底(大渡河大峡谷,摄影师@杨涛)▼人们尽可能寻找相对较缓的坡地开垦梯田(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金沙江边的梯田,摄影师@柴峻峰)▼两边夹峙的高山却又在峡谷中形成雨影区湿润空气难以进入炎热干燥的焚风更是将原有的水气也统统带走本应湿润的峡谷成了干热河谷一片荒芜(澜沧江峡谷,摄影师@商睿)▼然而以上这些还并非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交通的封闭峡谷时常深达千米谷中又有汹涌奔腾的河流人们只能在无遮无拦的悬崖边行走(大渡河大峡谷,摄影师@杨涛)▼或是依赖简易的溜索经历惊心动魄的一跃(六库附近的怒江溜索,摄影师@芮京)▼高级稍许的索道则加以铁质围栏让出行者可以多拥有一点点安全感(湖北恩施鹤峰县走马镇索道,摄影师@张源)▼即便新式的大桥逐渐开通一些溜索、索道依然发挥着作用成为中国高山峡谷区令人胆寒的风景(北盘江大桥,摄影师@钟永君)▼交通的封闭阻隔了峡谷居民与外界的交流许多村落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甚至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以云南普洱市西盟县为例2017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0%(云南西盟县佤族村落,佤族是1950年代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政府统一建设了新农村,摄影师@张源)▼当摄影师进入西盟县的佤族村落村民热情地拿出大餐“芋头”招待(西盟佤族村落,摄影师@张源)▼农闲的女性织着色彩鲜艳的佤锦(摄影师@张源)▼在高山峡谷的夹缝中生命努力绽放(金沙江附近的一朵小花,摄影师@商睿)▼3其他贫困喀斯特式贫困、高山峡谷式贫困除此之外在这15%的土地上还有各种不同的贫困他们经历沙化风蚀(甘肃农村村民们在飞扬的尘土中播种,摄影师@刘忠文)▼经历干旱少雨(西海固,摄影师@刘广辉)▼经历严重的水污染(秦岭商南县的村民在垃圾污染的河道里洗衣服,摄影师@李杰)▼经历随时可能垮掉的便桥(2010年洛南县柏峪寺乡村民的出行桥被洪水冲断,只能冒险爬桥而过,因为他们无其他路可走,摄影师@李杰)▼经历难以攀爬的上学路(大凉山“悬崖村”上学的孩子,每天需要两次攀爬800米的“天梯”,摄影师@杨勇)▼经历漫长的骨肉分离(广西三江县独峒侗寨,这是一个有着2000人的大侗寨,因为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摄影师@卢文)▼但他们仍旧保持微笑(山阳县海螺村喀斯特地貌中耕作的农民,摄影师@李杰)▼仍然保持对未来的信心(2010年秦岭山中的村民杨宝林,为了解决村民的出行,3年吃住在山洞里修出一条出行路,摄影师@李杰)▼两年后中国将全面消除极端贫困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还要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以及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武陵山片区的湘西龙山县是一个遍布喀斯特山地的国家级贫困县数百座山峦连绵起伏(湖南湘西龙山县山川航拍)▼公益项目“幕天捐书”的对口小学之一前卫广恩小学便位于群山脚下(湖南湘西前卫广恩小学)▼对于乡村的孩子们而言教科书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还应包括有益的课外书“幕天捐书”在此设置了图书角希望通过让孩子接触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兴趣拓宽他的眼界看到更宽广的世界(幕天捐书项目的图书角)▼平安人寿“幕天捐书”公益项目以“每位少年都有向上生长的机会”为愿景旨在培养乡村少年的阅读习惯通过高效组织社会资源带动大众参与捐书活动截止2018年7月初已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为我国836所乡村学校建设图书角累计7362个已帮扶学生人数264566人捐赠图书1353883册(孩子们开心地拿到了课外书)▼捐赠一本好书传承一份希望你和我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每个乡村少年都有向上生长的机会(前卫广恩小学的孩子)▼也愿教育程度更好的未来一代在消除贫困的同时能守护好无限美景这正是我们最大最大的愿望P.S:主要参考文献: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郭来喜/姜德华《中国贫困地区环境类型研究》、丁建军《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比较研究》P.P.S.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天文、历史、考古、生物、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视频编辑、原画师、手绘师、设计师、产品经理、商务策划等,详情请点击此处...TheEnd...星球研究所一群地理控,专注探索极致风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94Eg6k.html

(0)

相关推荐